热解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1784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危废和废活性炭的热解系统,干化装置用于降低有机危废的含水率;有机危废热解产生的热解气体经第一分离装置引入燃烧室,热解气体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从燃烧室进入第一热解装置为第一热解装置提供热源;第二分离装置对废活性炭热解处理后的产物进行分离得到脱附气体和再生活性炭,脱附气体进入燃烧室;余热锅炉与第一热解装置、第二热解装置和干化装置连通,并为干化装置提供热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热解系统在有机危废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废活性炭的再生过程中,最大程度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同时将有机危废处理系统与废活性炭再生系统一体化,节省了设备投资,大大提高产废企业的处理效率。

Pyrolysis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解系统
本技术涉及有机危废的资源利用领域,特别是涉及有机固废的热解处理和废活性炭再生的热解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危险废物日益增多,危险废物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和潜在的影响,目前的危险废物处置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因为危险废物含有的成分相当复杂,其物理性状(体积、流动性、均匀性、粉碎程度、水分、热值等)也千变万化,要利用单一技术实现上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比较困难。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焚烧、生物处理、热解、填埋等。以上方法中,热解是最有前途的一种技术。但是,采用热解处理危险废物的工艺会产生大量高温烟气,必须进行热量回收以降低烟气温度从而对烟气进行后续净化处理,目前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没有合适的用途,只能直接对空排放,造成能源的严重浪费。同时对于具有再生可能性的危废,比如废活性炭也没有进行资源化利用。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新的热解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热解系统。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热解系统,用于处理有机危废和废活性炭,包括:干化装置用于降低有机危废的含水率;有机危废处理系统;废活性炭再生系统;其中,有机危废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热解装置,对有机危废进行热解处理,得到第一热解产物;第一分离装置,对第一热解产物进行分离,得到热解气体和残渣;燃烧室,热解气体从第一分离装置引入燃烧室,热解气体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从燃烧室进入第一热解装置为第一热解装置提供热源;废活性炭再生系统包括:第二热解装置,第二热解装置与第一热解装置连通,第一开关阀设置在第二热解装置与第一热解装置之间,第一开关阀用于控制第一热解装置和第二热解装置之间的通断,第二热解装置对废活性炭进行热解处理产生第二热解产物;第二分离装置,第二分离装置对第二热解产物进行分离得到脱附气体和再生活性炭,脱附气体从第二分离装置引入燃烧室;余热锅炉,余热锅炉的烟气入口与第一热解装置和第二热解装置连通,余热锅炉的水蒸气出口与干化装置相通,第一热解装置和余热锅炉之间设有第二开关阀,第二开关阀用于控制第一热解装置和余热锅炉之间的通断。本技术的热解系统的有机危废经干化装置预处理后进入有机危废处理系统,有机危废在热解过程中产生的热解气体在燃烧室内燃烧并产生高温烟气,依次为有机危废处理系统、废活性炭再生系统和余热锅炉提供热源,余热锅炉产生的饱和水蒸气再为干化系统提供热源,形成资源的循环利用。在有机危废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废活性炭的再生过程中,本技术的热解系统最大程度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同时将有机危废处理系统与废活性炭再生系统一体化,节省了设备投资,大大提高产废企业的处理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热解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热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干化装置11烟气净化系统100有机危废热解系统200废活性炭再生系统300第一进料仓21第二进料仓31第一螺旋输送螺杆22第二螺旋输送螺杆32第一热解装置23第二热解装置33第一热解室231第一热解管232第二热解室331第二热解管332第一分离装置24第二分离装置34第一排渣螺旋25第二排渣螺旋35燃烧室26收集装置36辅助燃烧器261助燃风调节阀262冷却风调节阀263脱硝装置27余热锅炉13换热管束131灰斗132汽包133除尘装置14脱酸装置15烟气排放装置16第一开关阀51第二开关阀52第三开关阀5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照图1,为本技术热解系统的结构框图,本技术热解系统用于处理有机危废和废活性炭的再生,本技术热解系统包括干化装置11、有机危废处理系统200、废活性炭再生系统300、余热锅炉13和烟气净化系统100。干化装置11对有机危废进行干化处理,用于降低有机危废的含水率,优选地,有机危废含水率经过干化处理后降至10%至20%。本实施例中,干化装置11优选地,采用盘式造粒干燥机。在其他实施例中,干化装置11也可以采用真空带式干燥机或螺旋烘干机。请同时参照图2,为本技术热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有机危废处理系统200包括第一进料仓21、第一螺旋输送螺杆22、第一热解装置23、第一分离装置24、第一排渣螺旋25、燃烧室26和脱硝装置27。如图2所示,第一进料仓21通过输送装置(未图示)与干化装置11相连,第一螺旋输送螺杆22设置于第一进料仓21和第一热解装置23之间,经干化装置11干化预处理后的有机危废通过输送装置(未图示)送入第一进料仓21。本实施例中,第一热解装置23包括第一热解室231和位于第一热解室231内的第一热解管232。第一热解装置23对有机危废进行热解处理,得到第一热解产物;第一分离装置24对第一热解产物进行分离,得到热解气体和残渣;热解气体由第一连接管(未图示)从第一分离装置24引入燃烧室26内,热解气体在燃烧室26内燃烧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从燃烧室26进入第一热解装置23并为第一热解装置23提供热源;残渣经由第一排渣螺旋25从第一分离装置25底部引出。本实施例中,干化预处理后的有机危废经由第一螺旋输送螺杆22从第一进料仓21输送入第一热解管232内。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有机危废进入所述第一热解管232内,高温烟气进入第一热解室232内,高温烟气不进入第一热解管232内。因此,高温烟气在第一热解室内231对第一热解管232内的有机危废进行间接加热,可以控制高温烟气的温度不超过有机危废中低熔点化合物的熔点,避免有机危废热解过程中在第一热解管232内结焦。如图2所示,燃烧室26进一步包括辅助燃烧器261、助燃风调节阀262和冷却风调节阀263。辅助燃烧器261设置于燃烧室26的进口端,脱硝装置27设置于燃烧室26的出口端。助燃风调节阀262靠近燃烧室26的进口端,通过氧气分析仪(未图示)检测燃烧室26内的氧气浓度,当氧气浓度低于设定值时,增大助燃风调节阀262的开度,反之,减小助燃风调节阀262的开度,根据温度控制反馈向燃烧室26内注入燃气以调节燃烧室26内的温度,当燃烧室26内的温度超过设定值时,增大调节助燃风调节阀262的开度进行空冷。冷却风调节阀263靠近燃烧室26的出口端,通过调整冷却风调节阀263的开度对燃烧室26内的高温烟气冷却至脱硝装置27适合的温度后,冷却后的高温烟气进入脱硝装置27进行脱硝处理。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脱硝装置27为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装置。如图2所示,废活性炭再生系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解系统,用于处理有机危废和废活性炭,其特征在于,包括:/n干化装置,用于降低有机危废的含水率;/n有机危废处理系统;/n废活性炭再生系统;其中,有机危废处理系统包括:/n第一热解装置,对有机危废进行热解处理,得到第一热解产物;/n第一分离装置,对第一热解产物进行分离,得到热解气体和残渣;/n燃烧室,热解气体从第一分离装置引入燃烧室,热解气体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从燃烧室进入第一热解装置为第一热解装置提供热源;/n废活性炭再生系统包括:/n第二热解装置,第二热解装置与第一热解装置连通,第一开关阀设置在第二热解装置与第一热解装置之间,第一开关阀用于控制第一热解装置和第二热解装置之间的通断,第二热解装置对废活性炭进行热解处理产生第二热解产物;/n第二分离装置,第二分离装置对第二热解产物进行分离得到脱附气体和再生活性炭,脱附气体从第二分离装置引入燃烧室;/n余热锅炉,/n余热锅炉的烟气入口与第一热解装置和第二热解装置连通,余热锅炉的水蒸气出口与干化装置相通,第一热解装置和余热锅炉之间设有第二开关阀,第二开关阀用于控制第一热解装置和余热锅炉之间的通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解系统,用于处理有机危废和废活性炭,其特征在于,包括:
干化装置,用于降低有机危废的含水率;
有机危废处理系统;
废活性炭再生系统;其中,有机危废处理系统包括:
第一热解装置,对有机危废进行热解处理,得到第一热解产物;
第一分离装置,对第一热解产物进行分离,得到热解气体和残渣;
燃烧室,热解气体从第一分离装置引入燃烧室,热解气体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从燃烧室进入第一热解装置为第一热解装置提供热源;
废活性炭再生系统包括:
第二热解装置,第二热解装置与第一热解装置连通,第一开关阀设置在第二热解装置与第一热解装置之间,第一开关阀用于控制第一热解装置和第二热解装置之间的通断,第二热解装置对废活性炭进行热解处理产生第二热解产物;
第二分离装置,第二分离装置对第二热解产物进行分离得到脱附气体和再生活性炭,脱附气体从第二分离装置引入燃烧室;
余热锅炉,
余热锅炉的烟气入口与第一热解装置和第二热解装置连通,余热锅炉的水蒸气出口与干化装置相通,第一热解装置和余热锅炉之间设有第二开关阀,第二开关阀用于控制第一热解装置和余热锅炉之间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关阀开启时,第二开关阀关闭,高温烟气从第一热解装置进入第二热解装置为第二热解装置提供热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解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三开关阀用于调控第二热解装置和余热锅炉之间的通断,第三开关阀开启,进入第二热解装置的高温烟气再从第二热解装置进入余热锅炉内并加热余热锅炉内的水产生饱和水蒸气为干化装置提供热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系统,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三开关阀用于调控第二热解装置和余热锅炉之间的通断,第一开关阀关闭,第三开关阀关闭,第二开关阀开启,高温烟气从第一热解装置直接进入余热锅炉内,并加热余热锅炉内的水产生饱和水蒸气为干化装置提供热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热解装置包括第一热解室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容军陈坤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挂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