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解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88050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17 1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解工艺,包括干化预处理;有机危废热解得到第一热解产物;提供第一分离装置对第一热解产物进行分离,得到热解气体和残渣;热解气体燃烧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进入第一热解装置为其提供热源;废活性炭热解产生第二热解产物;提供第二分离装置对第二热解产物分离得到脱附气体和再生活性炭,脱附气体进入燃烧室内;进入第一热解装置的高温烟气为第二热解装置提供热源,再进入余热锅炉内,并加热余热锅炉内的水产生饱和水蒸气为干化装置提供热源。本发明专利技术热解工艺产生的热解气体燃烧产生高温烟气,依次为有机危废热解、废活性炭再生和余热锅炉提供热源,余热锅炉产生的饱和水蒸气再为干化系统提供热源,形成资源的循环利用。

pyrolysis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解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危废的资源利用领域,特别是涉及有机危废的热解工艺。
技术介绍
在高度集中的现代化大工业背景下,工业生产排出的有机类危险废物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它将直接对渔业和农业产生严重影响,同时直接或间接地危害人体健康。有机类危险废物的污染影响如此之大,但是对于有机类危险废物处置却处于空白。众多石油化工、电子加工、精细化工、制药、机械制造和环保治理等企事业单位每年产生大量的有机类危险废物,一方面这些企事业单位找不到危险废物的接纳单位,即使能找到大型处置单位,也面临着数量不集中、储存包装不规范、处置费用高等问题;另一方面,环境管理部门也面临着产废单位多、分布广、危险废物品种多、总量大的问题,管理的难度极大。以药厂为例,我国是世界上残存制药药渣最多的国家,自2008年药渣定性为危废以来,每年大量药渣残存。药渣是制药行业含药性原料经蒸煮、发酵等工序提取有效成分后的剩余残渣,主要有中药残渣和抗生素残渣;废药渣主要含有粗蛋白、糖分等营养成分和少量残留的抗生素,极易发酵变质散发恶臭气味,含水率高(90%以上),难以处置。如何安全有效处置大规模的废药渣,已是当今我国制药面临的重大难题。同时活性炭由于具有很大的比表面、多功能吸附位及丰富的表面化学结构,常用来药品和制药废水的有机污染物吸附去除或脱色处理;因此药渣及废活性炭是制药厂产生量最大的两类危废物。据悉,目前制药废渣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厌氧消化、好氧堆肥、焚烧等,但由于药渣抗生性、感染性以及易扩散性,消化及堆肥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而通常的焚烧处理工艺,由于其成分的特殊性及含水率高,每吨的处理成本达到2000元以上,在一些环保要求较高的工业园区,焚烧处理的成本甚至高达4000元/吨以上,使得制药企业普遍面临“烧不起”的困境。厌氧消化产沼气虽然能一定层度利用废药渣,但是在发酵过程中产生恶臭难以抑制,而且水处置工艺复杂,成本高。采用热解气化技术处理药渣能够较好的控制污染物排放,控制处理成本。该技术是在无氧或缺氧的高温条件下,使药渣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裂解为可燃性小分子气体(H2、CH4、和CO等)、液态的甲醇、丙酮、乙酸、乙醛、焦油、溶剂油和固定碳(焦炭、炭黑)等,小分子物质可以燃烧或收集,残渣填埋处理。例如清华大学的CN109161563A专利公开了一种抗生素药渣的热解处理方法,其采用水热压滤的方式分离药渣中废水,并采用药渣绝氧热解,废水厌氧消化的工艺使其无害化与资源化。水热预处理抗生素药渣能够降低药渣干化成本,但是由此带来的大量废水却难以处理,厌氧消化效果较为一般,而且工艺未实现残碳气化和尾气的处理。另外,由于无氧热解过程中,药渣等生物质垃圾中所含的水分蒸发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对药渣进行无氧热解处理时,温度通常需要达到500℃~650℃,因此排放的烟气温度也高,造成大量的热损失,使得采用无氧热解法处理生物质垃圾的运行成本高,成为无氧热解处理生物质垃圾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活性炭成本较高,直接焚烧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从环保角度考虑,进行活性炭的再生都是很必要的。对于废活性炭再生,目前主流工艺是热处理及气化再生法,比如专利CN108178353A介绍了一种抗生素菌渣处理利用的技术方法,利用热脱附及水蒸气气化造孔技术使活性炭恢复活性,专利CN107913689A公开了一种危废固废再生活性炭的方法,采用闪蒸干化、高温脱附、CO2和水蒸气造孔方式恢复活性炭活性。然而,上述方法再生活性炭的成本极高。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对药渣等有机危废进行热解后产生的热能消耗极大,却无法使药渣等有机危废中的有机物转化为储存性资源,无法实现有机危废的资源化利用,而同时再生活性炭的成本又很高,因此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新的热解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热解工艺。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的热解工艺:S1:提供干化装置对待处理的有机危废进行干化预处理;S2:将干化预处理后的有机危废送入第一热解装置进行热解处理,热解得到第一热解产物;S3:提供第一分离装置对第一热解产物进行分离,分别得到热解气体和残渣;S4:提供燃烧室,将燃烧室和第一分离装置相连,热解气体从第一分离装置进入燃烧室,热解气体在燃烧室内燃烧并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从燃烧室进入第一热解装置为第一热解装置提供热源;S5:将待处理的废活性炭送入第二热解装置,第二热解装置对废活性炭进行热解处理产生第二热解产物;S6:提供第二分离装置对第二热解产物进行分离得到脱附气体和再生活性炭,脱附气体进入燃烧室内;S7:将余热锅炉与第一热解装置和第二热解装置相连,进入第一热解装置的高温烟气从第一热解装置进入第二热解装置为第二热解装置提供热源,进入第二热解装置的高温烟气从第二热解装置进入余热锅炉内,并加热余热锅炉内的水产生饱和水蒸气为干化装置提供热源。本专利技术热解工艺的有机危废经干化预处理后进行有机危废的热解处理,有机危废在热解过程中产生的热解气体进入燃烧室内燃烧并产生高温烟气,依次为有机危废的热解处理、废活性炭的再生和余热锅炉提供热源,余热锅炉产生的饱和水蒸气再为干化系统提供热源,形成资源的循环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热解工艺在有机危废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废活性炭的再生过程中,最大程度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同时将有机危废处理系统与废活性炭再生系统一体化,节省了设备投资,大大提高产废企业的处理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热解系统的结构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热解工艺的流程图。附图标记干化装置11烟气净化系统100有机危废处理系统200活性炭再生系统300第一进料仓21第二进料仓31第一螺旋输送螺杆22第二螺旋输送螺杆32第一热解装置23第二热解装置33第一分离装置24第二分离装置34燃烧室26收集装置36辅助燃烧器261脱硝装置27余热锅炉13除尘装置14脱酸装置15烟气排放装置16第一开关阀51第二开关阀52第三开关阀5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热解工艺使用的热解系统用于对有机危废和废活性炭进行处理,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热解系统包括干化装置11、有机危废处理系统200、废活性炭再生系统300、余热锅炉13和烟气净化系统100。干化装置11对待处理的有机危废进行干化处理,用于降低有机危废的含水率。请参照图1,有机危废处理系统200包括第一进料仓21、第一螺旋输送螺杆22、第一热解装置23、第一分离装置24、燃烧室26和脱硝装置27。第一进料仓21与干化装置11相连,第一螺旋输送螺杆22设置于第一进料仓21和第一热解装置23之间。第一热解装置33包括第一热解室(未图示)和位于第一热解室(未图示)内的第一热解管(未图示)。废活性炭再生系统300包括第二进料仓31和第二螺旋输送螺杆32、第二热解装置33、第一分离装置34和收集装置36,第二螺旋输送螺杆32设置于第二进料仓31和第二热解装置33之间。第二热解装置33包括第二热解室(未图示)和位于第二热解室(未图示)内的第二热解管(未图示)。烟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解工艺,对有机危废和废活性炭进行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干化装置对待处理的有机危废进行干化预处理;S2:将干化预处理后的有机危废送入第一热解装置进行热解处理,热解得到第一热解产物;S3:提供第一分离装置对第一热解产物进行分离,分别得到热解气体和残渣;S4:提供燃烧室,将燃烧室和第一分离装置相连,热解气体从第一分离装置进入燃烧室,热解气体在燃烧室内燃烧并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从燃烧室进入第一热解装置为第一热解装置提供热源;S5:将待处理的废活性炭送入第二热解装置,第二热解装置对废活性炭进行热解处理产生第二热解产物;S6:提供第二分离装置对第二热解产物进行分离得到脱附气体和再生活性炭,脱附气体进入燃烧室内;S7:将余热锅炉与第一热解装置和第二热解装置相连,进入第一热解装置的高温烟气从第一热解装置进入第二热解装置为第二热解装置提供热源,进入第二热解装置的高温烟气从第二热解装置进入余热锅炉内,并加热余热锅炉内的水产生饱和水蒸气为干化装置提供热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解工艺,对有机危废和废活性炭进行处理,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提供干化装置对待处理的有机危废进行干化预处理;S2:将干化预处理后的有机危废送入第一热解装置进行热解处理,热解得到第一热解产物;S3:提供第一分离装置对第一热解产物进行分离,分别得到热解气体和残渣;S4:提供燃烧室,将燃烧室和第一分离装置相连,热解气体从第一分离装置进入燃烧室,热解气体在燃烧室内燃烧并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从燃烧室进入第一热解装置为第一热解装置提供热源;S5:将待处理的废活性炭送入第二热解装置,第二热解装置对废活性炭进行热解处理产生第二热解产物;S6:提供第二分离装置对第二热解产物进行分离得到脱附气体和再生活性炭,脱附气体进入燃烧室内;S7:将余热锅炉与第一热解装置和第二热解装置相连,进入第一热解装置的高温烟气从第一热解装置进入第二热解装置为第二热解装置提供热源,进入第二热解装置的高温烟气从第二热解装置进入余热锅炉内,并加热余热锅炉内的水产生饱和水蒸气为干化装置提供热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解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在第一热解装置和第二热解装置之间设置第一开关阀,第一开关阀用于控制第一热解装置和第二热解装置之间的通断,在第一热解装置和余热锅炉之间设置第二开关阀,第二开关阀用于控制第一热解装置和余热锅炉之间的通断,开启第一开关阀,关闭第二开关阀,高温烟气从第一热解装置进入第二热解装置为第二热解装置提供热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解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进一步提供第三开关阀设置在第二热解装置和余热锅炉之间,第三开关阀用于调控第二热解装置和余热锅炉之间的通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解工艺,其特征在于:开启第三开关阀,开启第一开关阀,关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容军陈坤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挂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