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下潜装置、座椅以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防下潜装置、含有该防下潜装置的座椅以及含有该座椅的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在生活中的普及,汽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在满足操控、舒适等要求的同时,其安全性能尤为重要。作为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的座椅,在安全性能上也被提出了要求,如安装安全带、侧向支撑柱、防下潜装置等。在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乘员有向前和向下的运动,称之为下潜现象。乘员身体下潜会导致活动空间减小,且安全带会勒紧颈部,使气囊无法对乘员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从而对乘员造成严重伤害。为了防止乘员在碰撞中下潜,有专利提出在座椅的坐盆上增加防下潜杆、凸起限制结构等静态防下潜设计,但由于需要兼顾乘员的乘坐舒适性,这种静态防下潜结构在高度方向上受到限制,从而削弱了防止乘员下潜的作用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下潜装置、含有该防下潜装置的座椅以及含有该座椅的车辆,所述防下潜装置能够在车辆碰撞过程中有效防止乘员的下潜运动,减小乘员伤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下潜装置,用于车辆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下潜装置包括大腿支撑件(1)、挺杆组件(2)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大腿支撑件(1)的一端能够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座椅的前端,所述大腿支撑件(1)具有用于水平支撑大腿的第一状态和用于向上托起大腿的第二状态,所述挺杆组件(2)连接于所述大腿支撑件(1)的下方,所述挺杆组件(2)能够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向上移动而推动所述大腿支撑件(1)向上转动,以使所述大腿支撑件(1)由所述第一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下潜装置,用于车辆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下潜装置包括大腿支撑件(1)、挺杆组件(2)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大腿支撑件(1)的一端能够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座椅的前端,所述大腿支撑件(1)具有用于水平支撑大腿的第一状态和用于向上托起大腿的第二状态,所述挺杆组件(2)连接于所述大腿支撑件(1)的下方,所述挺杆组件(2)能够在所述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向上移动而推动所述大腿支撑件(1)向上转动,以使所述大腿支撑件(1)由所述第一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气体发生器(3),所述防下潜装置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设置为能够在所述车辆的撞击力超过设定值时控制所述气体发生器(3)点火,进而驱动所述挺杆组件(2)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下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发生器(3)包括内部限定有空腔的壳体(31)和设置于所述空腔内的隔板(32),所述隔板(32)将所述空腔分隔为上腔室(33)和下腔室(34),所述下腔室(34)内储存有气体发生剂(341),所述壳体(31)上设置有用于触发所述气体发生剂(341)的点火接插件(342),所述点火接插件(342)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隔板(32)上开设有连通所述上腔室(33)和所述下腔室(34)的连通孔(321),所述连通孔(321)上覆盖有密封薄膜(322),所述气体发生器(3)还包括从所述壳体(31)的顶部向上延伸且与所述上腔室(33)连通的竖直管(35);
所述挺杆组件(2)包括活塞(21)、从所述活塞(21)向上延伸的挺杆(22)以及设置于所述挺杆(22)的顶端的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敏,彭昌坤,付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