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件红外焊接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7198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件红外焊接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壳体、工作台、红外焊接设备和吸气装置,工作台设置于保护壳体内部,工作台顶部设置有承载板,承载板底面与工作台顶面滑动连接,承载板与工作台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用于实现承载板的前后移动;红外焊接设备设置于保护壳体内部,且位于承载板上方;吸气装置设置于保护壳体内部,且用于吸收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保护装置能够提高红外焊接过程的安全系数;同时能够及时将焊接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害气体排出,避免有害气体扩散从而污染工作环境,危害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件红外焊接保护装置
本技术属于注塑件焊接加工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注塑件红外焊接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注塑件是指由塑料制成的注塑产品,包括各种包装、零部件等。现有的注塑件在制造加工过程中往往采用红外焊接、激光焊接或超声波焊接等方式将多个注塑件焊接成一个整体。其中红外焊接是指借助红外焊接设备使得注塑件在热辐射的作用下,连接部分被熔融,然后移去热源,将两部分对接,压在一起完成焊接。现有的注塑件在进行红外焊接时往往是裸露的,人工需要在一旁实时观察整个焊接进度以及情况,而由于焊接自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这种焊接方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提高红外焊接过程安全系数的注塑件红外焊接保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安全系数高的注塑件红外焊接保护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注塑件红外焊接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壳体、工作台、红外焊接设备和吸气装置,所述工作台设置于保护壳体内部,所述工作台顶部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底面与工作台顶面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板与工作台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实现承载板的前后移动;所述红外焊接设备设置于保护壳体内部,且位于承载板上方;所述吸气装置设置于保护壳体内部,且用于吸收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壳体外侧分别设置有启闭门和观察窗,所述启闭门为自动门,且与承载板的位置相对应。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顶部设置有导轨,所述承载板底面设置有与导轨相适配的导槽,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凹槽、齿条、驱动电机和齿轮,所述凹槽设置于工作台顶面,所述齿条设置于凹槽侧壁上,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承载板底面,其输出端沿竖直方向与齿轮连接,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进一步地,所述吸气装置包括吸气管和抽风机,所述吸气管一端延伸至保护壳体内,其另一端与设置于保护壳体外部的抽风机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壳体内壁远离启闭门一侧设置有卡槽,所述承载板一侧与卡槽卡接。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壳体顶部设置有报警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涉及的保护装置将红外焊接过程移至保护壳体内部进行,能够有效的提高注塑件焊接过程中的安全系数,同时工作人员只需要将注塑件固定在承载板上,承载板即可将注塑件输送到保护壳体内部,并通过红外焊接设备对注塑件进行焊接,避免了人工直接参与焊接过程;同时增设有吸气装置,能够及时将焊接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害气体排出,避免有害气体扩散从而污染工作环境,危害工作人员身体健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保护装置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结构侧剖视图;附图中:1-保护壳体,2-工作台,3-红外焊接设备,4-吸气装置,41-吸气管,42-抽风机,5-承载板,6-驱动机构,61-凹槽,62-齿条,63-驱动电机,64-齿轮,7-启闭门,8-观察窗,9-导轨,10-卡槽,11-报警灯,12-控制台。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注塑件红外焊接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壳体1、工作台2、红外焊接设备3和吸气装置4,所述工作台2设置于保护壳体1内部,所述工作台2顶部设置有承载板5,所述承载板5底面与工作台2顶面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板5与工作台2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6,所述驱动机构6用于实现承载板5的前后移动,所述保护壳体1外侧分别设置有启闭门7和观察窗8,所述启闭门7为自动门,自动门采用上下开合的自动门,且与承载板5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承载板5能够在工作台2的顶面自由移动,并且能够从启闭门7中滑出,方便移载注塑件,实现注塑件的自动送入和送出功能,而且工作人员可通过观察窗8实时观察整个焊接过程的进度及焊接情况;所述红外焊接设备3设置于保护壳体1内部,且位于承载板5上方,用于对承载板5上的注塑件进行红外焊接;所述吸气装置4设置于保护壳体1内部,且用于吸收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并将气体排出保护壳体1,最后收集到其他气体处理装置中进行处理。参照图2和图3,进一步优选地实施例,所述工作台2顶部设置有导轨9,所述承载板5底面设置有与导轨9相适配的导槽,使得承载板5在工作台2上能够自由滑动,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凹槽61、齿条62、驱动电机63和齿轮64,所述凹槽61设置于工作台2顶面,优选地可将凹槽61设置在导轨9之间以提高承载板5移动时的稳定性,所述齿条62设置于凹槽61侧壁上,所述驱动电机63设置于承载板5底面,其输出端沿竖直方向与齿轮64连接,所述齿轮64与齿条62啮合,当驱动电机6带动齿轮64,齿轮64即可在齿条62上做往复直线运动,从而使得承载板5能够在工作台2上移动。参照图2,进一步优选地实施例,所述吸气装置4包括吸气管41和抽风机42,所述吸气管41一端延伸至保护壳体1内,其另一端与设置于保护壳体1外部的抽风机42连接,抽风机42将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通过吸气管41从保护壳体1内部吸出,并由抽风机42将有害气体引入其他气体处理装置中进行进一步地处理。参照图3,进一步优选地实施例,所述保护壳体1内壁远离启闭门7一侧设置有卡槽10,所述承载板5一侧与卡槽10卡接,当承载板5载着注塑件进入保护壳体1后直接卡入卡槽10内,进一步提高焊接过程中承载板5的稳定性。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优选地实施例,所述保护壳体1顶部设置有报警灯11,报警灯11能够在焊接过程中发生故障时发出警示,以便于提醒工作人员作出相应的调整。值得说明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本保护装置的自动化程度,可配置一个控制台12,其中控制台12包括有操作按钮、显示屏和控制器,上述的包括红外焊接设备3、抽风机42、驱动电机63和报警灯11均与控制台12内的控制器电性连接,同时在保护壳体1内部增设气体感应装置,且气体感应装置也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控制器可采用PLC控制器。工作原理:当对注塑件进行红外焊接时,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63工作,当承载板5靠近启闭门7后,启闭门7自动开启,使得承载板5从保护壳体内部滑出,此时工作人员将待焊接的注塑件放置在承载板5上并固定,随后承载板5又回到保护壳体1内部并卡在卡槽10内,启闭门7自动关闭;随后控制器控制红外焊接设备3对注塑件进行焊接,焊接过程中气体感应装置检测到有害气体的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抽风机42工作将有害气体吸出;在焊接过程中红外焊接设备3出现异常时,红外焊接设备3将异常信息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报警灯11发出警示,以提醒工作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件红外焊接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保护壳体(1)、工作台(2)、红外焊接设备(3)和吸气装置(4),所述工作台(2)设置于保护壳体(1)内部,所述工作台(2)顶部设置有承载板(5),所述承载板(5)底面与工作台(2)顶面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板(5)与工作台(2)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6),所述驱动机构(6)用于实现承载板(5)的前后移动;/n所述红外焊接设备(3)设置于保护壳体(1)内部,且位于承载板(5)上方;/n所述吸气装置(4)设置于保护壳体(1)内部,且用于吸收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气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件红外焊接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包括保护壳体(1)、工作台(2)、红外焊接设备(3)和吸气装置(4),所述工作台(2)设置于保护壳体(1)内部,所述工作台(2)顶部设置有承载板(5),所述承载板(5)底面与工作台(2)顶面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板(5)与工作台(2)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6),所述驱动机构(6)用于实现承载板(5)的前后移动;
所述红外焊接设备(3)设置于保护壳体(1)内部,且位于承载板(5)上方;
所述吸气装置(4)设置于保护壳体(1)内部,且用于吸收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件红外焊接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保护壳体(1)外侧分别设置有启闭门(7)和观察窗(8),所述启闭门(7)为自动门,且与承载板(5)的位置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件红外焊接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工作台(2)顶部设置有导轨(9),所述承载板(5)底面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平彭福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佛吉亚利民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