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件表面火焰处理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17201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22 0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件表面火焰处理保护装置,第一转杆穿置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上,第二转杆穿置于第二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上,第三转杆穿置于第一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上,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二转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三转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三电机,第一转杆上固定第一护板,第二转杆上固定第二护板,第三转杆上固定第三护板,护板随电机及转杆的顺/逆转动而翻转,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和第三护板呈现出展开和抱合两种状态。采用设置护板的形式来阻挡火焰处理装置喷射的火焰喷出操作台所控制的范围,并且通过红外人体感应控制护板散开增加工作人员与操作台的距离,避免工作人员靠近操作台而引起烫伤。

A surface flame treatment protection device for injection molding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件表面火焰处理保护装置
本技术属于塑料表面处理辅助设备
,主要涉及一种注塑件表面火焰处理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塑料材质的部件使用量逐渐提升,并且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汽车内饰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在汽车仪表板方面汽车生产制造企业都会在塑料仪表板表面粘接皮质面料,有利于提升整车内饰的质感,但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对塑料汽车仪表板的表面进行火焰处理,改变其表面张力,使其表面致密度超过48达因,利于后期喷胶并复合皮质面料,但目前的火焰处理装置没有防护措施,极易造成工作人员烧伤及喷射火焰过大而对周围其他部件或装置造成误烧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件表面火焰处理保护装置,采用设置护板的形式来阻挡火焰处理装置喷射的火焰喷出操作台所控制的范围,并且通过红外人体感应控制护板散开增加工作人员与操作台的距离,避免工作人员靠近操作台而引起烫伤。一种注塑件表面火焰处理保护装置,包括操作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第四支撑柱、第一护板、第二护板、第三护板、第一转杆、第二转杆和第三转杆,所述操作台的角底面分别竖直设置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一转杆穿置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上,所述第二转杆穿置于第二支撑柱和第四支撑柱上,所述第三转杆穿置于第一支撑柱和第三支撑柱上,所述第一转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二转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三转杆的一端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一转杆上固定第一护板,所述第二转杆上固定第二护板,所述第三转杆上固定第三护板,护板随电机及转杆的顺/逆转动而翻转,第一护板2、第二护板3和第三护板4呈现出展开和抱合两种状态。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一侧呈楔形,且楔形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和第二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一侧呈楔形,且楔形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三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和第四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所述第一支撑柱的柱体顶部交错开设有第一下转杆孔和第一上转杆孔,所述第一上转杆孔位于第一下转杆孔上方;所述第二支撑柱的柱体顶部交错开设有第二下转杆孔和第二上转杆孔,所述第二上转杆孔位于第二下转杆孔上方;所述第三支撑柱的柱体顶部开设有第三转杆孔,所述第四支撑柱的柱体顶部开设有第四转杆孔。所述第一支撑柱上开设的第一上转杆孔与第三支撑柱上的第三转杆孔的孔位相对称;所述第二支撑柱上开设的第二上转杆孔与第四支撑柱上的第四转杆孔的孔位相对称;所述第一支撑柱上开设的第一下转杆孔与第二支撑柱上开设的第二下转杆孔的孔位相对称。所述第一支撑柱上开设的第一上转杆孔与第三支撑柱上的第三转杆孔内穿置第三转杆,且第三转杆一端连接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通过电机固定座固定在第三支撑柱上;所述第二支撑柱上开设的第二上转杆孔与第四支撑柱上的第四转杆孔内穿置第二转杆,且第二转杆一端连接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电机固定座固定在第四支撑柱上;所述第一支撑柱上开设的第一下转杆孔与第二支撑柱上开设的第二下转杆孔内穿置第一转杆,且第一转杆一端连接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电机固定座固定在第一支撑柱上。所述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和第三护板均由护板、斜板、固定板和护板固定孔组成,所述护板与斜板对接成横切面呈钝角的板面,且斜板的另一边竖直连接与护板平行的条形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有若干个护板固定孔。所述第一转杆、第二转杆和第三转杆上均开设有若干个转杆螺孔,且转杆螺孔与第一护板、第二护板和第三护板上所开设的护板固定孔数量及孔位相对应。所述第一护板的固定板贴置第一转杆设置,所述第二护板的固定板贴置第二转杆设置,所述第三护板的固定板贴置第三转杆设置。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采用操作台设置护板的形式来阻挡火焰处理装置喷射的火焰喷出操作台所控制的范围,并且通过红外人体感应控制护板散开增加工作人员与操作台的距离,避免工作人员靠近操作台而引起不必要的烫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柱及护边组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撑柱的转杆孔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护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护板及转杆配合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护板散开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示意图。附图标记:操作台1、第一护板2、第二护板3、第三护板4、第一支撑柱5、第一下转杆孔50、第一上转杆孔500、第二支撑柱6、第二下转杆孔60、第二上转杆孔600、第三支撑柱7、第三转杆孔70、第四支撑柱8、第四转杆孔80、第一转杆56、第二转杆86、第三转杆75、转杆螺孔14、护板15、斜板16、固定板17、护板固定孔18、电机固定座9、第一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10、第二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11、第三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12、第四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13、第一电机51、第二电机81、第三电机71、汽车仪表板注塑件101、火焰处理机械臂102。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8,一种注塑件表面火焰处理保护装置,包括操作台1、第一支撑柱5、第二支撑柱6、第三支撑柱7、第四支撑柱8、第一护板2、第二护板3、第三护板4、第一转杆56、第二转杆86和第三转杆75,所述操作台1的角底面分别竖直设置第一支撑柱5、第二支撑柱6、第三支撑柱7和第四支撑柱8,所述第一转杆56穿置于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6上,所述第二转杆86穿置于第二支撑柱6和第四支撑柱8上,所述第三转杆75穿置于第一支撑柱5和第三支撑柱7上,所述第一转杆56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51,第二转杆86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电机81,第三转杆75的一端连接有第三电机71,所述第一转杆56上固定第一护板2,所述第二转杆86上固定第二护板3,所述第三转杆75上固定第三护板4,护板随电机及转杆的顺/逆转动而翻转,第一护板2、第二护板3和第三护板4呈现出展开和抱合两种状态。所述第一支撑柱5的一侧呈楔形,且楔形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10和第二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11,所述第二支撑柱6的一侧呈楔形,且楔形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三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12和第四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13。所述第一支撑柱5的柱体顶部交错开设有第一下转杆孔50和第一上转杆孔500,所述第一上转杆孔500位于第一下转杆孔50上方;所述第二支撑柱6的柱体顶部交错开设有第二下转杆孔60和第二上转杆孔600,所述第二上转杆孔600位于第二下转杆孔60上方;所述第三支撑柱7的柱体顶部开设有第三转杆孔70,所述第四支撑柱8的柱体顶部开设有第四转杆孔80。所述第一支撑柱5上开设的第一上转杆孔500与第三支撑柱7上的第三转杆孔70的孔位相对称;所述第二支撑柱6上开设的第二上转杆孔600与第四支撑柱8上的第四转杆孔80的孔位相对称;所述第一支撑柱5上开设的第一下转杆孔50与第二支撑柱6上开设的第二下转杆孔60的孔位相对称。所述第一支撑柱5上开设的第一上转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件表面火焰处理保护装置,包括操作台(1)、第一支撑柱(5)、第二支撑柱(6)、第三支撑柱(7)、第四支撑柱(8)、第一护板(2)、第二护板(3)、第三护板(4)、第一转杆(56)、第二转杆(86)和第三转杆(75),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的角底面分别竖直设置第一支撑柱(5)、第二支撑柱(6)、第三支撑柱(7)和第四支撑柱(8),所述第一转杆(56)穿置于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6)上,所述第二转杆(86)穿置于第二支撑柱(6)和第四支撑柱(8)上,所述第三转杆(75)穿置于第一支撑柱(5)和第三支撑柱(7)上,所述第一转杆(56)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51),第二转杆(86)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电机(81),第三转杆(75)的一端连接有第三电机(71),所述第一转杆(56)上固定第一护板(2),所述第二转杆(86)上固定第二护板(3),所述第三转杆(75)上固定第三护板(4),护板随电机及转杆的顺/逆转动而翻转,第一护板(2)、第二护板(3)和第三护板(4)呈现出展开和抱合两种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件表面火焰处理保护装置,包括操作台(1)、第一支撑柱(5)、第二支撑柱(6)、第三支撑柱(7)、第四支撑柱(8)、第一护板(2)、第二护板(3)、第三护板(4)、第一转杆(56)、第二转杆(86)和第三转杆(75),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1)的角底面分别竖直设置第一支撑柱(5)、第二支撑柱(6)、第三支撑柱(7)和第四支撑柱(8),所述第一转杆(56)穿置于第一支撑柱(5)和第二支撑柱(6)上,所述第二转杆(86)穿置于第二支撑柱(6)和第四支撑柱(8)上,所述第三转杆(75)穿置于第一支撑柱(5)和第三支撑柱(7)上,所述第一转杆(56)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电机(51),第二转杆(86)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电机(81),第三转杆(75)的一端连接有第三电机(71),所述第一转杆(56)上固定第一护板(2),所述第二转杆(86)上固定第二护板(3),所述第三转杆(75)上固定第三护板(4),护板随电机及转杆的顺/逆转动而翻转,第一护板(2)、第二护板(3)和第三护板(4)呈现出展开和抱合两种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件表面火焰处理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5)的一侧呈楔形,且楔形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10)和第二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11),所述第二支撑柱(6)的一侧呈楔形,且楔形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三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12)和第四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件表面火焰处理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5)的柱体顶部交错开设有第一下转杆孔(50)和第一上转杆孔(500),所述第一上转杆孔(500)位于第一下转杆孔(50)上方;所述第二支撑柱(6)的柱体顶部交错开设有第二下转杆孔(60)和第二上转杆孔(600),所述第二上转杆孔(600)位于第二下转杆孔(60)上方;所述第三支撑柱(7)的柱体顶部开设有第三转杆孔(70),所述第四支撑柱(8)的柱体顶部开设有第四转杆孔(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塑件表面火焰处理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5)上开设的第一上转杆孔(500)与第三支撑柱(7)上的第三转杆孔(70)的孔位相对称;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朱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佛吉亚利民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