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4140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8 1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及车辆。该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包括具有基部和至少一个支撑件的中支架本体,基部具有数量与支撑件的数量相对应的至少一个镂空部分,支撑件在相应镂空部分的上下两侧处与基部连接,并且支撑件在车辆的倒车方向上、从镂空部分向外突出,其中当车辆的后部发生撞击时,支撑件受力而相对于基部向下旋转并且支撑件的至少一部分断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结构简单,成本低,通过在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中设置可在车辆发生撞击时发生旋转的支撑件,使得在满足车辆后保险杠的刚度需求的同时也能够吸收壁障能量。

A kind of bracket and vehicle in rear bum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及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具体涉及一种在改善后保险杠的刚度需求的同时,能够在发生车辆撞击期间吸收壁障能量的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
技术介绍
车辆的头部和尾部均设置有保险杠,其不仅具有装饰的功能,更重要的是用于吸收和缓冲外界冲击力,保护车身及乘员的安全。其中,车辆后保险杠是通过后保险杠支架安装至车辆的尾部,后保险杠支架还包括后保险杠侧支架和后保险杠中支架。在安装车辆后保险杠之后,后保险杠与后保险杠中支架之间通常会存在重叠区域。当与后面的车辆发生撞击时,后保险杠极有可能发生变形而对后保险杠中支架产生冲击,进而在车辆之间的撞击期间产生的壁障能量可能传递至中支架而对车身产生影响。因此,在传统的项目中,通常将后保险杠与后保险杠中支架之间的重叠区域切除,使得即使发生撞击,后保险杠也不能与中支架接触,从而防止撞击期间产生的壁障能量被传递至车身。然而,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方案,由于后保险杠与后保险杠中支架之间的重叠部分被切除,因此中支架不能很好地对后保险杠壳体进行支撑,从而不能满足后保险杠的刚度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质量轻便、能够在改善车辆后保险杠的刚度需求的同时,在车辆撞击时吸收壁障能量的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同时满足对车辆后保险杠的刚度需求和在发生车辆撞击时吸收壁障能量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结构简单、质量轻便、能够在改善车辆后保险杠的刚度需求的同时在车辆撞击时吸收避障能量的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车辆质量大、无法同时满足对后保险杠的刚度需求和在发生车辆撞击时吸收壁障能量的技术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设置于车辆的后部,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与车体固定连接且与车辆后保险杠卡扣连接,该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包括具有基部和至少一个支撑件的中支架本体,基部具有数量与支撑件的数量相对应的至少一个镂空部分,支撑件在相应镂空部分的上下两侧处与基部连接,并且支撑件在车辆的倒车方向上、从镂空部分向外突出,其中当车辆的后部发生撞击时,支撑件受力而相对于基部向下旋转并且支撑件的至少一部分断裂。其中,支撑件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在镂空部分的上侧与基部连接以及第二部在镂空部分的下侧与基部连接。其中,当车辆的后部发生撞击时,至少第二部断裂。其中,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支撑件对后保险杠的壳体进行支撑。其中,第二部呈条形结构。其中,基部、支撑件的第一部和第二部一体成型。其中,基部、支撑件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由塑料形成。其中,相对于中支架本体的中心线,对称地布置镂空部分。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设置于车辆的后部,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与车体固定连接且与车辆后保险杠卡扣连接,该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包括具有基部和至少一个支撑件的中支架本体,基部具有数量与支撑件的数量相对应的至少一个镂空部分,支撑件在相应镂空部分的上下两侧处与基部连接,并且支撑件在车辆的倒车方向上、从镂空部分向外突出,其中当车辆的后部发生撞击时,支撑件受力而相对于基部向下旋转并且支撑件的至少一部分断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结构简单,成本低,性能稳定可靠,通过在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中设置可在车辆发生撞击时发生旋转的支撑件,使得在满足车辆后保险杠的刚度需求的同时也能够吸收壁障能量,有效的提高了车辆的可修复性能,并且具有安全性高,实现车辆轻量化、性能稳定以及良好的舒适性的优点,同时也利于提高车身寿命,给乘客以舒适、可靠的驾驶感觉。本专利技术的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在车辆的长度方向可压缩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能满足16km/h的RCAR碰撞要求。附图说明结合附图,从以下的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其他优点,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的正视图;图3是图1的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的府视图;图4是图1的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的侧视图;图5是当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发生旋转时的示图。图中:1:中支架本体;2:基部;3:支撑件;3-1:第一部;3-2:第二部;4:镂空部分;5:连接孔;6:卡扣结构;11:第一板;12:第二板;13:第三板;14:第四板;50:第一部的旋转点;60:第一部的其他点;70:第二部的旋转点。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方面,如图1至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设置于车辆的后部,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与车体固定连接且与车辆后保险杠卡扣连接,该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包括具有基部和至少一个支撑件的中支架本体,基部具有数量与支撑件的数量相对应的至少一个镂空部分,支撑件在相应镂空部分的上下两侧处与基部连接,并且支撑件在车辆的倒车方向上、从镂空部分向外突出,其中当车辆的后部发生撞击时,支撑件受力而相对于基部向下旋转并且支撑件的至少一部分断裂。在本实施例中,车辆后保险杆中支架被设置为包括基部2和支撑件3的中支架本体1。基部2可设置为沿车辆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可在基部2中设置有连接孔5和卡扣结构6。基部2可通过连接孔5与车体进行固定连接,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与车辆车身连接,同时通过卡扣结构6与车辆后保险杠进行卡扣连接,以实现车辆后保险杆中支架分别与车体和车辆后保险杠的连接。同时,可在基部2中设置至少一个镂空部分4,镂空部分4的数量可对应于支撑件3的数量,使得一个支撑件3连接至相应的一个镂空部分4。具体地,支撑件3可在相应镂空部分4的上下两侧处分别与镂空部分4连接,并且支撑件3可在车辆的倒车方向上、从镂空部分4向外突出。由于在基部2中设置有镂空部分4,而镂空部分4使得其所在位置处的支撑力较为脆弱,因此当车辆的后部发生撞击时,支撑件3更易于发生向下旋转,从而吸收壁障能量以防止车辆内部的其他部件(例如,后围板)的损坏。此外,设置至少一个镂空部分4可有利于减轻车辆后保险杆中支架的重量,进而能够减少汽车的整体重量,因此能够实现轻量化且降低成本,经济性好,实用性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镂空部分4可形成为类似四边形的形状,然而实施例可不限于此,可根据车辆的内部设计要求而相应地任意设计镂空部分4的形状。进一步地,如图1至5所示,支撑件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在镂空部分的上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后部,所述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与车体固定连接且与车辆后保险杠卡扣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基部和至少一个支撑件的中支架本体,所述基部具有数量与所述支撑件的数量相对应的至少一个镂空部分,所述支撑件在相应所述镂空部分的上下两侧处与所述基部连接,并且所述支撑件在车辆的倒车方向上、从所述镂空部分向外突出,其中当所述车辆的后部发生撞击时,所述支撑件受力而相对于所述基部向下旋转并且所述支撑件的至少一部分断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后部,所述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与车体固定连接且与车辆后保险杠卡扣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基部和至少一个支撑件的中支架本体,所述基部具有数量与所述支撑件的数量相对应的至少一个镂空部分,所述支撑件在相应所述镂空部分的上下两侧处与所述基部连接,并且所述支撑件在车辆的倒车方向上、从所述镂空部分向外突出,其中当所述车辆的后部发生撞击时,所述支撑件受力而相对于所述基部向下旋转并且所述支撑件的至少一部分断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在所述镂空部分的上侧与所述基部连接以及所述第二部在所述镂空部分的下侧与所述基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保险杠中支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车辆的后部发生撞击时,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婷徐纯亮王红日殷俊龙蒋桓军
申请(专利权)人:标致雪铁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