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煤立式烘干炉排湿管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73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1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烘干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型煤立式烘干炉排湿管道,包括炉体和热风通道,炉体上方设置有布料小车,下方设置有出料皮带,炉体内部设置有热风仓,相邻热风仓之间的间隙构成烘干仓,烘干仓的上方设置有排湿管,排湿管的管壁上均匀设置有排湿孔,排湿管通过主管路外接除尘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能够及时排出炉体上方还有大量水蒸气的尾气,减少型煤的破损率,提高型煤的质量。

Wet pipe of vertical drying grate of briquet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型煤立式烘干炉排湿管道
本技术涉及烘干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型煤立式烘干炉排湿管道。
技术介绍
洁净型煤由于燃烧充分、燃烧无烟和排放清洁等优点,因此在工业和民用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型煤中的水分直接影响型煤产品的强度和质量,因此需要对加工完成后的型煤进行烘干处理。传统型煤立式烘干炉由多个热风仓平行排列组成,热风仓间的空隙构成烘干仓,热风仓上按固定间距设置通风孔,热风进入热风仓后经通风孔进入烘干仓,型煤一边靠重力缓慢下移一边与热风进行热交换,热风带走水蒸气,达到烘干目的。传统的型煤烘干炉煤球间隙小,刚进入烘干炉的型煤含水量大,温度低,因此刚进入烘干炉内的型煤在于含湿量高的尾气接触时容易破损,降低型煤的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耗能低、热效率高的型煤立式烘干炉排湿管道。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型煤立式烘干炉排湿管道,包括炉体和热风通道,炉体上方设置有布料小车,下方设置有出料皮带,炉体内部设置有热风仓,相邻热风仓之间的间隙构成烘干仓,烘干仓的上方设置有排湿管,排湿管的管壁上均匀设置有排湿孔,排湿管通过主管路外接除尘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将型煤与热风热交换时产生的水蒸气及时排出,降低尾气的含湿量,减少型煤的破损率。进一步的,本技术采用的优选方案是:每个烘干仓的排湿管等间距设置有多个,且同一烘干仓内的排湿管通过连接管连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安装示意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图中:排湿管1;排湿孔101;连接管2;炉体3;热风仓4;通风孔401;进风口5;热风通道6;布料小车7;出料皮带8;烘干仓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附图:一种型煤立式烘干炉排湿管道,炉体3上方设置有布料小车7,下方设置有出料皮带8,炉体3内部设置有热风仓4,热风仓4的前、后壁板上分别设置有通风孔401,相邻两个热风仓4之间的间隙构成烘干仓9,型煤置于烘干仓9内。炉体3的左、右炉壁对应热风仓4的位置分别开设有进风口5,热风仓4通过进风口5分别与左、右两侧的热风通道6连接。每个烘干仓9的上方分别等间距设置有多个排湿管1,每个排湿管1的上端与其上方的连接管2连通,下端向下延伸至烘干仓9的上部,每个排湿管1的管壁上均匀设置有排湿孔101,同一烘干仓9内的排湿管1通过连接管2连通,主管路外接除尘装置。型煤与热风进行热交换产生大量的含水蒸气的尾气,型煤由炉体3的上方进入,由于刚进入烘干仓9的型煤含水量大,型煤温度低,型煤与含湿量高的尾气接触后容易在型煤的表面产生破损,影响型煤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在烘干仓9的上部增加排湿管1后,是烘干仓9内部的含湿量高的尾气及时排出,减少含湿量高的尾气与型煤的接触,使型煤与热风充分进行热交换,与提高了型煤的质量和烘干率。本实施例中,热风仓4顶部设置为尖头结构,方便对进入烘干仓9的型煤进行分料处理;本实施例的炉体3外侧设置有保温层,减少炉体3的热量损失,节省能源消耗。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对本技术的保护不局限于此,所有本
技术人员所能想到的对本技术方案技术特征提出的等效的变化或替换,都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型煤立式烘干炉排湿管道,包括炉体和热风通道,炉体上方设置有布料小车,下方设置有出料皮带,炉体内部设置有热风仓,相邻热风仓之间的间隙构成烘干仓,其特征在于:烘干仓的上方设置有排湿管,排湿管的管壁上均匀设置有排湿孔,排湿管通过主管路外接除尘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型煤立式烘干炉排湿管道,包括炉体和热风通道,炉体上方设置有布料小车,下方设置有出料皮带,炉体内部设置有热风仓,相邻热风仓之间的间隙构成烘干仓,其特征在于:烘干仓的上方设置有排湿管,排湿管的管壁上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恒斌谷强王琦钧玄爱国刘军锋王旭生王宇新玄达宽
申请(专利权)人:迁安市圭锦型煤制造有限公司王旭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