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燕专利>正文

一种单缸汽油发动机润滑油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523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缸汽油发动机润滑油路,包含一箱体,所述的箱体由一左箱体和一右箱体组成,所述的左箱体和右箱体之间设有一油槽、一机油过滤网和一机油泵,所述的机油泵的下游设有一泄压阀和一机油滤清器,所述的机油滤清器的下游设有一油压开关,所述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的油压开关后,并行地通过一第一润滑通道、一第二润滑通道、一第三润滑通道、一第四润滑通道和一第五润滑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单缸汽油发动机润滑油路对曲轴润滑采用了多重油路分部位细致润滑,对连杆大头、活塞、气缸内壁等重要部件采用了双油路双重保证润滑,有效的提高了润滑的效果和效率,保证了汽油机的正常有效的输出,并有效的延长了汽油机的使用寿命。

A lubricating oil circuit for single cylinder gasoline eng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缸汽油发动机润滑油路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油机,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单缸汽油发动机润滑油路。
技术介绍
旧式单缸汽油机润滑油路结构单一对曲轴、活塞、气缸体内壁等重要部件润滑不够充分,时间长久容易发生润滑效果降低,造成零部件的损坏从而影响汽油机的使用效果及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单缸汽油发动机润滑油路。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缸汽油发动机润滑油路,包含一箱体,所述的箱体由一左箱体和一右箱体组成,所述的左箱体和右箱体之间设有一油槽、一机油过滤网和一机油泵,所述的油槽内的润滑油经过所述的机油过滤网过滤后,通过左箱体的内部油道被吸入到所述的机油泵中,所述的机油泵的下游设有一泄压阀和一机油滤清器,所述的机油滤清器的下游设有一油压开关,所述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的油压开关后,并行地通过一第一润滑通道、一第二润滑通道、一第三润滑通道、一第四润滑通道和一第五润滑通道,其中,在所述的第一润滑通道上,润滑油进入右箱体的喷油嘴对气缸内壁、活塞进行润滑冷却;在所述的第二润滑通道上,润滑油进入CVT箱体轴瓦对曲轴进行润滑冷却;在所述的第三润滑通道上,润滑油通过左箱体轴瓦对曲轴进行润滑冷却,同时,润滑油经由曲轴的左轴颈上的孔进入曲轴内部油道,通过连杆大头端部的油槽对气缸内壁、活塞进行润滑冷却;在所述的第四润滑通道上,润滑油从左箱体的内部油道进入右箱体的内部油道,并通过右箱体轴瓦对曲轴进行润滑冷却;在所述的第五润滑通道上,润滑油从左箱体的内部油道进入右箱体的内部油道,再进气缸头的内部油道,对气缸头、凸轮轴、气门摇臂进行润滑冷却;其中,所述的第一润滑通道、第二润滑通道、第三润滑通道、第四润滑通道和第五润滑通道的润滑油最终沿所述的箱体的内壁汇入所述的油槽。作为优选,所述的机油滤清器与所述的油压开关之间设有一机油冷却器。本技术的单缸汽油发动机润滑油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单缸汽油发动机润滑油路对曲轴润滑采用了多重油路分部位细致润滑,对连杆大头、活塞、气缸内壁等重要部件采用了双油路双重保证润滑,有效的提高了润滑的效果和效率,保证了汽油机的正常有效的输出,并有效的延长了汽油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单缸汽油发动机润滑油路的循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如图1所示,该单缸汽油发动机润滑油路,包含一箱体,该箱体由一左箱体L和一右箱体R组成,该左箱体L和右箱体R之间设有一油槽S、一机油过滤网1和一机油泵2,该油槽S内的润滑油经过该机油过滤网1过滤后,通过左箱体L的内部油道被吸入到该机油泵2中,该机油泵2的下游设有一泄压阀3和一机油滤清器4,该机油滤清器4的下游设有一油压开关5,该润滑油通过该油压开关5后,并行地通过一第一润滑通道P1、一第二润滑通道P2、一第三润滑通道P3、一第四润滑通道P4和一第五润滑通道P5,其中,在该第一润滑通道P1上,润滑油进入右箱体R的喷油嘴6对气缸内壁10、活塞11进行润滑冷却;在该第二润滑通道P2上,润滑油进入CVT箱体轴瓦7对曲轴13进行润滑冷却;在该第三润滑通道P3上,润滑油通过左箱体轴瓦8对曲轴13进行润滑冷却,同时,润滑油经由曲轴13的左轴颈上的孔进入曲轴内部油道,通过连杆大头12端部的油槽对气缸内壁10、活塞11进行润滑冷却;在该第四润滑通道P4上,润滑油从左箱体L的内部油道进入右箱体R的内部油道,并通过右箱体轴瓦9对曲轴13进行润滑冷却;在该第五润滑通道P5上,润滑油从左箱体L的内部油道进入右箱体R的内部油道,再进气缸头17的内部油道,对气缸头17、凸轮轴14、气门摇臂15进行润滑冷却;其中,该第一润滑通道P1、第二润滑通道P2、第三润滑通道P3、第四润滑通道P4和第五润滑通道P5的润滑油最终沿该箱体的内壁汇入该油槽S。该机油滤清器4与该油压开关5之间设有一机油冷却器16。此时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可以选择是否接入机油冷却器16:情况一、接入机油冷却器16,润滑油进入机油冷却器16进行冷却后回到左箱体内部油道再经过油压开关5;情况二、不接入机油冷却器16,润滑油从左箱体的内部油道直接经过油压开关5。本技术的单缸汽油发动机润滑油路对曲轴润滑采用了多重油路分部位细致润滑,对连杆大头、活塞、气缸内壁等重要部件采用了双油路双重保证润滑,有效的提高了润滑的效果和效率,保证了汽油机的正常有效的输出,并有效的延长了汽油机的使用寿命。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缸汽油发动机润滑油路,包含一箱体,所述的箱体由一左箱体(L)和一右箱体(R)组成,所述的左箱体(L)和右箱体(R)之间设有一油槽(S)、一机油过滤网(1)和一机油泵(2),所述的油槽(S)内的润滑油经过所述的机油过滤网(1)过滤后,通过左箱体(L)的内部油道被吸入到所述的机油泵(2)中,所述的机油泵(2)的下游设有一泄压阀(3)和一机油滤清器(4),所述的机油滤清器(4)的下游设有一油压开关(5),所述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的油压开关(5)后,并行地通过一第一润滑通道(P1)、一第二润滑通道(P2)、一第三润滑通道(P3)、一第四润滑通道(P4)和一第五润滑通道(P5),/n其中,/n在所述的第一润滑通道(P1)上,润滑油进入右箱体(R)的喷油嘴(6)对气缸内壁(10)、活塞(11)进行润滑冷却;/n在所述的第二润滑通道(P2)上,润滑油进入CVT箱体轴瓦(7)对曲轴(13)进行润滑冷却;/n在所述的第三润滑通道(P3)上,润滑油通过左箱体轴瓦(8)对曲轴(13)进行润滑冷却,同时,润滑油经由曲轴(13)的左轴颈上的孔进入曲轴内部油道,通过连杆大头(12)端部的油槽对气缸内壁(10)、活塞(11)进行润滑冷却;/n在所述的第四润滑通道(P4)上,润滑油从左箱体(L)的内部油道进入右箱体(R)的内部油道,并通过右箱体轴瓦(9)对曲轴(13)进行润滑冷却;/n在所述的第五润滑通道(P5)上,润滑油从左箱体(L)的内部油道进入右箱体(R)的内部油道,再进气缸头(17)的内部油道,对气缸头(17)、凸轮轴(14)、气门摇臂(15)进行润滑冷却;/n其中,/n所述的第一润滑通道(P1)、第二润滑通道(P2)、第三润滑通道(P3)、第四润滑通道(P4)和第五润滑通道(P5)的润滑油最终沿所述的箱体的内壁汇入所述的油槽(S)。/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缸汽油发动机润滑油路,包含一箱体,所述的箱体由一左箱体(L)和一右箱体(R)组成,所述的左箱体(L)和右箱体(R)之间设有一油槽(S)、一机油过滤网(1)和一机油泵(2),所述的油槽(S)内的润滑油经过所述的机油过滤网(1)过滤后,通过左箱体(L)的内部油道被吸入到所述的机油泵(2)中,所述的机油泵(2)的下游设有一泄压阀(3)和一机油滤清器(4),所述的机油滤清器(4)的下游设有一油压开关(5),所述的润滑油通过所述的油压开关(5)后,并行地通过一第一润滑通道(P1)、一第二润滑通道(P2)、一第三润滑通道(P3)、一第四润滑通道(P4)和一第五润滑通道(P5),
其中,
在所述的第一润滑通道(P1)上,润滑油进入右箱体(R)的喷油嘴(6)对气缸内壁(10)、活塞(11)进行润滑冷却;
在所述的第二润滑通道(P2)上,润滑油进入CVT箱体轴瓦(7)对曲轴(13)进行润滑冷却;
在所述的第三润滑通道(P3)上,润滑油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平王琰蔡浚琴
申请(专利权)人:陈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