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弹性轮廓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11386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5 0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组合式弹性轮廓标;包括柱体、植入尖头和弹性连接套;柱体的下端插入所述弹性连接套的上部,并与弹性连接套固定联接;植入尖头的上端插入所述弹性连接套的下部,并与弹性连接套固定联接;柱体与所述植入尖头之间存在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轮廓标在与汽车发生碰撞后会发生弯折倒向地面,任由汽车碾压,且在汽车驶离后还能自动复位,从而实现了在与汽车发生碰撞时既不伤车也不伤柱的目的,不仅人性化,且使用成本低;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

Combined elastic contour ma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组合式弹性轮廓标
本技术涉及轮廓标,特别涉及一种在被汽车撞倒后可以自动复位的轮廓标。
技术介绍
在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一方面得到了现代化方便、快捷的生活,另一方面也承受着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快速发展带来的麻烦。例如:生活中处处可见的道路规划,这会导致时常需要对路面进行改造或者新建,这时就需要采用轮廓标进行警示和提醒行人、司机按照新规划的路线进行临时通行。轮廓标一般设置在城市路口、生活区域、道路施工和收费区等地段,以起到隔离、警示的作用。现有轮廓标多种多样,具体有塑料材质、橡胶材质、水泥材质和金属材质。金属和水泥所制成的轮廓标坚固耐用,但是在与车辆发生碰撞时会对车辆造成严重伤害而使用范围不广。塑料轮廓标有着质量轻便、价格便宜的优点,但是,由于塑料本身的性质,一旦被撞击就容易破碎、开裂,不适宜长久使用。橡胶轮廓标相比于其他轮廓标有着高弹性的优点,很好的保护了被撞击时的车辆,但是橡胶柱整体在被撞击后的不易还原,失去了警示的作用,导致了使用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弹性轮廓标。本技术的组合式弹性轮廓标在与汽车发生碰撞后会发生弯折倒向地面,任由汽车碾压,且在汽车驶离后还能自动复位,从而实现了在与汽车发生碰撞时既不伤车也不伤柱的目的,不仅人性化,且使用成本低;此外,本技术还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组合式弹性轮廓标,包括柱体、植入尖头和弹性连接套;所述柱体的下端插入所述弹性连接套的上部,并与弹性连接套固定联接;所述植入尖头的上端插入所述弹性连接套的下部,并与弹性连接套固定联接;所述柱体与所述植入尖头之间存在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组合式弹性轮廓标由柱体和植入尖头通过弹性连接套连接而成,植入尖头植入地下起固定作用,柱体起警示作用,由于弹性连接套具有弹性,在车辆撞到柱体时,会发生弯曲,使柱体倒向地面,车辆可以直接从其上压过去,待车辆驶离后,柱体随弹性连接件一同复位,从而实现了在与汽车发生碰撞时既不伤车也不伤柱的目的,不仅人性化,且使用成本低;此外,本技术的轮廓标采用植入尖头固定,在软路基上可以直接用力插入地下,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作为优化,所述弹性连接套的形状呈扁形;相对应的,所述柱体的形状也呈扁形。扁形的弹性连接套和柱体,弹性连接套不易因反复发生弯曲而出现断裂的情况,使用寿命更长,且与同样呈扁型的柱体的连接也更加牢固;此外,柱体呈扁型,在被车轮碾压时,也相对不容易被压坏,同样具有增加产品使用寿命的作用。作为优化,所述柱体的下端内部设有硬质加强柱。汽车撞到轮廓标后,驾驶员会下意识的调整方向进行闪躲,所以,通常车轮只是碾压到柱体的下部,基于此,在柱体的下端内部设置硬质加强柱具有起到保护柱体的作用,进一步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所述硬质加强柱长为30~50cm;可以很好的起到保护柱体的同时,对弹性连接套3的复位能力的影响较小。作为优化,所述柱体呈中空状;所述硬质加强柱塞入所述柱体的下端内部。此时,不仅产品质量轻重心低,有利于柱体被汽车碾压后复位,且易于制造,有利于控制生产成本。作为优化,所述植入尖头由4根呈十字状排布的鳍条组成,每根鳍条上设有至少一处防松倒钩。特殊构造的植入尖头能方便本技术的轮廓标很容易的插入软路基内,也保证了插入之后能稳固的使用,不易出现倾斜、松动等现象。作为优化,所述柱体以及植入尖头与所述弹性连接套通过螺栓固联。螺栓固联保证了柱体、弹性连接套与植入尖头的牢固结合,且在需要更换柱体时也能十分简单方便的进行拆卸和更换。作为优化,所述柱体为PVC材质;所述植入尖头为硬质尼龙材质;所述弹性连接套为PP材质;所述硬质加强柱为铁件。PVC材质的柱体有着超强的耐磨损性和耐折性能,在多次经受冲击、碾压时也都能保证柱体的正常使用;硬质尼龙材质的植入尖头有着强度高、耐磨耗、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能保证在埋设地下、或者插入地下时依然保持着高的强度和使用寿命;铁件的硬质挡柱不仅成本低,且几乎不会出现损坏的情况;PP材质的弹性连接套能很好的保证柱体在被汽车碾压、碰撞后依然能使柱体无伤回弹至原位,保证了后续的使用,且疲劳寿命长,能经受长期、反复弯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组合式弹性轮廓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植入尖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连接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硬质挡柱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柱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柱体;2-植入尖头,21-鳍条,211-防松倒钩;3-弹性连接套;4-硬质加强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具体说明。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的组合式弹性轮廓标包括柱体1、植入尖头2和弹性连接套3;所述柱体1的下端插入所述弹性连接套3的上部,并与弹性连接套3固定联接;所述植入尖头2的上端插入所述弹性连接套3的下部,并与弹性连接套3固定联接;所述柱体1与所述植入尖头2之间存在间隙,方便弯折;所述弹性连接套3的形状呈扁形;相对应的,所述柱体1的形状也呈扁形;所述柱体1的下端内部设有硬质加强柱4;所述硬质加强柱4的长度为40cm;所述柱体1呈中空状;所述硬质加强柱4塞入所述柱体1的下端内部所述植入尖头2由4根呈十字状排布的鳍条21组成,每根鳍条21上设有至少一处防松倒钩211;所述柱体1以及植入尖头2与所述弹性连接套3通过螺栓固联;所述柱体1为PVC材质;所述植入尖头2为硬质尼龙材质;所述弹性连接套3为PP材质;所述硬质加强柱4为铁件。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硬质加强柱4长为30cm。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硬质加强柱4长为50cm。硬质加强柱4在30-50cm之间时,可以很好的起到保护柱体1的同时,对弹性连接套3的复位能力的影响较小,可以保证柱体1倒向路面后随弹性连接套3正常复位。(硬质加强柱越长,柱体1就越不容易复位)使用时,用户可预估现场的地形选择组合式弹性轮廓标的安装方式;若地形松软,可直接将植入尖头2插入安装即可;若地质坚硬则需将植入尖头2埋设于地面下,实现安装。上述对本申请中涉及的技术的一般性描述和对其具体实施例的描述不应理解为是对该技术技术方案构成的限制。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的公开,可以在不违背所涉及的技术构成要素的前提下,对上述一般性描述或/和实施例中的公开技术特征进行增加、减少或组合,形成属于本申请保护范围之内的其它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组合式弹性轮廓标,其特征在于:包括柱体(1)、植入尖头(2)和弹性连接套(3);所述柱体(1)的下端插入所述弹性连接套(3)的上部,并与弹性连接套(3)固定联接;所述植入尖头(2)的上端插入所述弹性连接套(3)的下部,并与弹性连接套(3)固定联接;所述柱体(1)与所述植入尖头(2)之间存在间隙。/n

【技术特征摘要】
1.组合式弹性轮廓标,其特征在于:包括柱体(1)、植入尖头(2)和弹性连接套(3);所述柱体(1)的下端插入所述弹性连接套(3)的上部,并与弹性连接套(3)固定联接;所述植入尖头(2)的上端插入所述弹性连接套(3)的下部,并与弹性连接套(3)固定联接;所述柱体(1)与所述植入尖头(2)之间存在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弹性轮廓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连接套(3)的形状呈扁形;相对应的,所述柱体(1)的形状也呈扁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弹性轮廓标,其特征在于:所述柱体(1)的下端内部设有硬质加强柱(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弹性轮廓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加强柱(4)的长度为30~50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海舰金元群林荣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三门县东海橡胶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