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交通示警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0413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1-30 1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交通示警柱,包括桩基、固定桩、防撞桩、固定柱、连接柱、拉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设置防撞桩、拉簧,使得在外部应力对防撞桩产生撞击时,待撞击力撤销,在拉簧的作用下,防撞柱能够自行恢复竖直状态,另外设置固定柱、连接柱,通过对拉簧的阻力,使拉簧能更快地自行复位,从而保证在撞击应力消失时,防撞柱能快速地自行复位,同时设置调整件,通过依次同步调整相对应的螺杆与固定桩的旋合长度,从而能够调节桩基与固定桩轴向的夹角,使得外部地基下陷时,能够调整固定桩与地基的角度,从而更好地进行示警功能。

A new type of traffic warning pos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raffic devices, in particular to a new traffic warning column, which comprises a pile foundation, a fixed pile, a collision proof pile, a fixed column, a connecting column and a tension spring.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set the anti-collision pile and the tension spring, so that when the external stress impacts the anti-collision pile, when the impact force is cancelled, the anti-collision column can recover the vertical state by itself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tension spring, in addition, the fixed column and the connecting column are set, so that the tension spring can reset by itself faster through the resistance force of the tension spring, so as to ensure that the anti-collision column can It can adjust the angle between the pile foundation and the fixed pile axis by adjusting the corresponding screw and the screw length of the fixed pile synchronously. When the external foundation sinks, it can adjust the angle between the fixed pile and the foundation, so as to better carry out the warning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交通示警柱
本技术涉及交通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交通示警柱。
技术介绍
示警桩是指警告道路前方有危险路段的反光标桩。城市的次干路、支路未设交通信号灯的平面交叉路处前方,树立红、白两色相间反光性标柱,其外径约9cm,高80~100cm。目的是向机动车驾驶员提示前方有交叉口、急弯、狭路等,提高警惕以策安全。现有的示警桩在受到应力撞击,待应力撤销时,无法自行恢复原状,只能更换或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交通示警柱,它可以实现提供能自行恢复的示警桩。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交通示警柱,其包括:桩基;固定桩,所述固定桩设于桩基顶面;防撞桩,所述防撞桩设有多个,其中一个与所述固定桩顶面固接,多个所述防撞桩上下依次设置;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固接在固定桩及防撞桩的顶面上;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竖直设于防撞桩上,对应的所述防撞桩底面开有供连接柱自由通过的限位槽,所述固定柱与连接柱同轴设置;拉簧,所述拉簧设有多个且对应设于限位槽内,其弹力方向两端分别套装在所述固定柱、连接柱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防撞桩之间的拉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防撞桩焊接,其中一个所述拉簧两端焊接在固定桩、防撞桩上。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柱、连接柱端面间距不大于拉簧的外径。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调整所述固定桩与桩基轴向夹角的调整件。进一步地,所述调整件包括拉杆,所述拉杆轴向两端分别设有球头,对应的所述固定桩底面及桩基顶面各开有供球头卡合且能自由转动的球形槽,所述固定桩周面上沿其轴向阵列设有至少四个凹槽,所述凹槽内沿固定桩轴向设有螺杆,所述螺杆螺纹穿出固定桩,且穿出所述固定桩的一端抵靠桩基顶面,所述螺杆另一端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上开有多个通孔。进一步地,所述桩基顶面设有抵顶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设置防撞桩、拉簧,使得在外部应力对防撞桩产生撞击时,待撞击力撤销,在拉簧的作用下,防撞柱能够自行恢复竖直状态,另外设置固定柱、连接柱,通过对拉簧的阻力,使拉簧能更快地自行复位,从而保证在撞击应力消失时,防撞柱能快速地自行复位,同时设置调整件,通过依次同步调整相对应的螺杆与固定桩的旋合长度,从而能够调节桩基与固定桩轴向的夹角,使得外部地基下陷时,能够调整固定桩与地基的角度,从而更好地进行示警功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立体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防撞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立体结构剖视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1-桩基,2-固定桩,3-防撞桩,4-固定柱,5-连接柱,6-限位槽,7-拉簧,8-拉杆,9-球头,10-球形槽,11-凹槽,12-螺杆,13-转动块,14-通孔,15-抵顶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的一种新型交通示警柱,其包括:桩基1,桩基1埋于地基内;固定桩2,所述固定桩2设于桩基1顶面,固定桩2位于地表且高度设置为不超过一般汽车的底盘高度,这样能防止汽车与固定桩2产生碰擦;防撞桩3,所述防撞桩3设有多个,其中一个与所述固定桩2顶面固接,多个所述防撞桩3上下依次设置;固定柱4,所述固定柱4固接在固定桩2及防撞桩3的顶面上;连接柱5,所述连接柱5竖直设于防撞桩3上,对应的所述防撞桩3底面开有供连接柱5自由通过的限位槽6,所述固定柱4与连接柱5同轴设置;拉簧7,所述拉簧7设有多个且对应设于限位槽6内,其弹力方向两端分别套装在所述固定柱4、连接柱5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防撞桩3之间的拉簧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防撞桩3焊接,其中一个所述拉簧7两端焊接在固定桩2、防撞桩3上。所述固定柱4、连接柱5端面间距不大于拉簧7的外径,使得拉簧7抗弯强度更好。还包括用于调整所述固定桩2与桩基1轴向夹角的调整件。所述调整件包括拉杆8,所述拉杆8轴向两端分别设有球头9,对应的所述固定桩2底面及桩基1顶面各开有供球头9卡合且能自由转动的球形槽10,所述固定桩2周面上沿其轴向阵列设有至少四个凹槽11,所述凹槽11内沿固定桩2轴向设有螺杆12,所述螺杆12螺纹穿出固定桩2,且穿出所述固定桩2的一端抵靠桩基1顶面,所述螺杆12另一端设有转动块13,所述转动块13上开有多个通孔14。所述桩基1顶面设有抵顶板15,抵顶板15设置在地表,这样螺杆12转动时,与抵顶板15相抵靠,避免对地表的破坏,另外能够更方便地调整固定桩2的角度。本技术在使用时:外部汽车在对防撞桩产生撞击时,待应力消失后,在固定柱、连接柱对拉簧的作用下,同时在拉簧自身的抗弯性作用下,防撞桩能自行进行恢复,即保持竖直状态,在出现隆起、下陷或其他改变了固定桩与地表水平线垂直状态的变化时,将外部工具(如加力杆、内六角扳手等)插入通孔内,转动螺杆,驱动螺杆在固定桩上螺纹旋合,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其中一个螺杆进行旋合时,与其相对的另一个螺杆必须同步进行反向旋转操作,这样能使固定桩产生倾斜,由于拉杆及其上球头的作用,使得固定桩始终与桩基保持稳固连接状态,螺杆调整至使固定桩与地表水平线垂直,即,使示警桩能够进行正常的示警功效,此时即完成了调整作业。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交通示警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桩基(1);/n固定桩(2),所述固定桩(2)设于桩基(1)顶面;/n防撞桩(3),所述防撞桩(3)设有多个,其中一个与所述固定桩(2)顶面固接,多个所述防撞桩(3)上下依次设置;/n固定柱(4),所述固定柱(4)固接在固定桩(2)及防撞桩(3)的顶面上;/n连接柱(5),所述连接柱(5)竖直设于防撞桩(3)上,对应的所述防撞桩(3)底面开有供连接柱(5)自由通过的限位槽(6),所述固定柱(4)与连接柱(5)同轴设置;/n拉簧(7),所述拉簧(7)设有多个且对应设于限位槽(6)内,其弹力方向两端分别套装在所述固定柱(4)、连接柱(5)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防撞桩(3)之间的拉簧(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防撞桩(3)焊接,其中一个所述拉簧(7)两端焊接在固定桩(2)、防撞桩(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交通示警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桩基(1);
固定桩(2),所述固定桩(2)设于桩基(1)顶面;
防撞桩(3),所述防撞桩(3)设有多个,其中一个与所述固定桩(2)顶面固接,多个所述防撞桩(3)上下依次设置;
固定柱(4),所述固定柱(4)固接在固定桩(2)及防撞桩(3)的顶面上;
连接柱(5),所述连接柱(5)竖直设于防撞桩(3)上,对应的所述防撞桩(3)底面开有供连接柱(5)自由通过的限位槽(6),所述固定柱(4)与连接柱(5)同轴设置;
拉簧(7),所述拉簧(7)设有多个且对应设于限位槽(6)内,其弹力方向两端分别套装在所述固定柱(4)、连接柱(5)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防撞桩(3)之间的拉簧(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防撞桩(3)焊接,其中一个所述拉簧(7)两端焊接在固定桩(2)、防撞桩(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交通示警柱,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嘉全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箔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