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09581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4 19:54
本公开涉及制氢装置。制氢装置(10)具备水电解单元(98)、贮藏单元(100)、供给单元(102)、电设备单元(96)。第一换气流路(182)使空气流通于由水电解室(132)、贮藏室(140)以及供给室(152)的至少一个室形成的收容室以及电设备室(104)。第二换气流路(184)使空气流通于水电解室(132)、贮藏室(140)以及供给室(152)中的除所述收容室之外的至少一个室。电设备室(104)位于第一换气流路(182)的最上游的位置,第一换气流路(182)与第二换气流路(184)相互分离。

Hydrogen production pla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氢装置
本公开涉及具备将水电解来产生氢气的水电解装置的制氢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日本特开2011-225964号公报公开了如下筐体,该筐体形成有收容水电解装置等的收容室、与收容室分离的电设备室。在筐体设置用于使空气向电设备室流入的第一风扇、用于将电设备室内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排气口、用于将电设备室内的空气引导至收容室的配管构件以及用于将收容室内的空气向外部排出的第二风扇。在筐体设置使空气从第一风扇经由电设备室向排出口流通的第一换气流路、以及使空气从第一风扇经由电设备室、配管构件和收容室向第二风扇流通的第二换气流路。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上述那样的以往技术中,需要在筐体内形成收容室和电设备室并且在筐体内设置配管构件,因此导致筐体内部构造复杂化,成本高昂化。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是考虑到这样的问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用简单并且经济性的结构,来抑制氢气向电设备室流入的制氢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式涉及制氢装置,其具备:包括水电解装置和水电解收容部的水电解单元,所述水电解装置将水电解来产生氢气,所述水电解收容部形成收容所述水电解装置的水电解室;包括贮藏装置和贮藏收容部的贮藏单元,所述贮藏装置贮藏由所述水电解装置产生的氢气,所述贮藏收容部形成收容所述贮藏装置的贮藏室;包括供给装置和供给收容部的供给单元,所述供给装置将贮藏于所述贮藏装置的氢气向外部供给,所述供给收容部形成收容所述供给装置的供给室;包括电设备装置和电设备收容部的电设备单元,所述电设备装置至少控制所述水电解装置,所述电设备收容部形成收容所述电设备装置的电设备室;第一换气流路,其使空气流通于由所述水电解室、所述贮藏室以及所述供给室中的至少一个室形成的收容室与所述电设备室;以及第二换气流路,其使空气流通于所述水电解室、所述贮藏室以及所述供给室中的除所述收容室之外的至少一个室,所述电设备室位于所述第一换气流路的最上游的位置,所述第一换气流路与所述第二换气流路相互分离。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分别将水电解装置、贮藏装置、供给装置以及电设备装置单元化,因此能够使制氢装置的结构简单化。另外,在第一换气流路中,电设备室位于最上游的位置,因此即使在氢气漏出到第一换气流路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漏出的氢气向电设备室流入。另外,第一换气流路与第二换气流路相互分离,因此即使在氢气漏出到第二换气流路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漏出的氢气流入至第一换气流路的电设备室。由此,能够使用简单并且经济性的结构,来抑制氢气向电设备室流入。参照附图来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从而能够容易地理解上述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制氢装置的概要结构图。图2是水电解系统的立体图。图3是水电解系统的一部分省略立体图。图4是水电解系统的示意性的横剖视图。图5是水电解系统的示意性的纵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例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制氢装置。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制氢装置10构成为所谓的氢气站,具备水电解系统12、对水电解系统12进行控制的安保设备(日文:保安機器)14。水电解系统12具有水电解装置16、贮藏装置18、供给装置20以及电设备装置22。水电解装置16具有水电解堆24、纯水制造装置26、纯水供给路28、水循环回路30、鼓风机32、空气供给路34、空气排出路36、氢气导出部38。水电解堆24将水(纯水)电解,由此制造氧气和高压氢气(与作为常压的氧气压力相比为高压、例如1MPa~80MPa的氢气)。水电解堆24层叠有多个水电解单体40,在水电解单体40的层叠方向两端配设端板42a、42b。在端板42a设置与各个水电解单体40的阳极入口侧(水供给入口侧)连通的水入口部44。在端板42b设置与各个水电解单体40的阳极出口侧(水和生成的氧气排出侧)连通的水出口部46、与各个水电解单体40的阴极侧(高压氢气生成侧)连通的氢气出口部48。作为直流电源的电解电源50与水电解堆24连接。纯水制造装置26由市政供水(日文:市水)制造纯水。纯水供给路28将由纯水制造装置26制造的纯水引导至水循环回路30。水循环回路30具有氧气气液分离器52、水导入路54、水排出路56以及循环泵58。纯水供给路28与氧气气液分离器52的上部连接。氧气气液分离器52作为贮存水的罐发挥功能。水导入路54将氧气气液分离器52的底部与水入口部44相互连接。水导入路54将在氧气气液分离器52内贮存的水引导至水入口部44。水排出路56将水出口部46与氧气气液分离器52的上部相互连接。水排出路56将没有被电解的未反应的水和反应产生的氧气和从阴极侧透过到阳极侧的氢气混合而成的混合流体引导至氧气气液分离器52内。氧气气液分离器52将混合流体分离为水和气体(氧气和氢气)。循环泵58设置于水导入路54。循环泵58将贮存于氧气气液分离器52内的水从水入口部44供给至水电解堆24内。鼓风机32将用于稀释的空气经由空气供给路34引导至氧气气液分离器52内。空气供给路34和空气排出路36连接于氧气气液分离器52的上部。氧气气液分离器52内的氧气和氢气与从鼓风机32引导的空气一起向空气排出路36排出。氢气导出部38具有第一氢气导出路60、氢气气液分离器62、第二氢气导出路64、吸附装置66以及第三氢气导出路68。第一氢气导出路60将氢气出口部48与氢气气液分离器62的上部相互连接。由水电解堆24产生的氢气和水流通于第一氢气导出路60。氢气气液分离器62将从氢气导出部38引导来的流体分离为氢气和水。泄放流路70与氢气气液分离器62的底部连接。第二氢气导出路64将氢气气液分离器62的上部与吸附装置66相互连接。由氢气气液分离器62分离出的氢气流通于第二氢气导出路64。吸附装置66包括吸附塔,所述吸附塔填充有水分吸附体,该水分吸附体通过物理的吸附作用来吸附氢气所含的水蒸气(水分)并且使水分向外部放出来循环再利用。第三氢气导出路68将被吸附装置66去除了水分的氢气引导至贮藏装置18。在氢气导出部38设置检测水电解装置16内的氢气的压力的第一氢气压力获取部(氢气压力传感器)P1。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氢气压力获取部P1设置于第一氢气导出路60。但是,第一氢气压力获取部P1的设置位置能够任意地设定,例如,也可以设置于第二氢气导出路64或者第三氢气导出路68。贮藏装置18贮藏由水电解装置16产生的氢气。贮藏装置18具有与第三氢气导出路68连接的氢罐74。氢罐74是存蓄高压的氢气的蓄压器。也可以是,设置多个氢罐74。供给装置20将贮藏于贮藏装置18的氢气供给至未图示的外部装置(例如,燃料电池电气车辆)。供给装置20具备氢气供给路76、阀单元78、预冷器(冷却单元)80以及分配器(填充单元)82。氢气供给路76是用于将填充于氢罐74的高压的氢气向外部引导的流路。阀单元78设置于氢气供给路7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氢装置(10),其具备:/n包括水电解装置(16)和水电解收容部(134)的水电解单元(98),所述水电解装置(16)将水电解来产生氢气,所述水电解收容部(134)形成收容所述水电解装置的水电解室(132);/n包括贮藏装置(18)和贮藏收容部(142)的贮藏单元(100),所述贮藏装置(18)贮藏由所述水电解装置产生的氢气,所述贮藏收容部(142)形成收容所述贮藏装置的贮藏室(140);/n包括供给装置(20)和供给收容部(154)的供给单元(102),所述供给装置(20)将贮藏于所述贮藏装置的氢气向外部供给,所述供给收容部(154)形成收容所述供给装置的供给室(152);/n包括电设备装置(22)和电设备收容部(106)的电设备单元(96),所述电设备装置(22)至少控制所述水电解装置,所述电设备收容部(106)形成收容所述电设备装置的电设备室(104);/n第一换气流路(182),其使空气流通于由所述水电解室、所述贮藏室以及所述供给室中的至少一个室形成的收容室与所述电设备室;以及/n第二换气流路(184),其使空气流通于所述水电解室、所述贮藏室以及所述供给室中的除所述收容室之外的至少一个室,/n所述电设备室位于所述第一换气流路的最上游的位置,/n所述第一换气流路与所述第二换气流路相互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705 JP 2018-1279921.一种制氢装置(10),其具备:
包括水电解装置(16)和水电解收容部(134)的水电解单元(98),所述水电解装置(16)将水电解来产生氢气,所述水电解收容部(134)形成收容所述水电解装置的水电解室(132);
包括贮藏装置(18)和贮藏收容部(142)的贮藏单元(100),所述贮藏装置(18)贮藏由所述水电解装置产生的氢气,所述贮藏收容部(142)形成收容所述贮藏装置的贮藏室(140);
包括供给装置(20)和供给收容部(154)的供给单元(102),所述供给装置(20)将贮藏于所述贮藏装置的氢气向外部供给,所述供给收容部(154)形成收容所述供给装置的供给室(152);
包括电设备装置(22)和电设备收容部(106)的电设备单元(96),所述电设备装置(22)至少控制所述水电解装置,所述电设备收容部(106)形成收容所述电设备装置的电设备室(104);
第一换气流路(182),其使空气流通于由所述水电解室、所述贮藏室以及所述供给室中的至少一个室形成的收容室与所述电设备室;以及
第二换气流路(184),其使空气流通于所述水电解室、所述贮藏室以及所述供给室中的除所述收容室之外的至少一个室,
所述电设备室位于所述第一换气流路的最上游的位置,
所述第一换气流路与所述第二换气流路相互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气流路的路径形成为单向通行,
所述第二换气流路的路径形成为单向通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设备收容部的下部形成空气导出口(130),该空气导出口(130)用于将所述电设备室的空气引导至所述第一换气流路中的比所述电设备室靠下游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换气流路使空气流通于所述水电解室和所述供给室中的任一方、以及所述电设备室,
所述第二换气流路使空气流通于所述水电解室和所述供给室中的另一方,
流通于所述第一换气流路的空气和流通于所述第二换气流路的空气流入至所述贮藏室,
在所述贮藏收容部形成将所述贮藏室与外部相互连通的连通孔(1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贮藏收容部沿着与上下方向正交的一方向延伸,
所述电设备收容部以覆盖所述贮藏收容部的一端面的方式配置,
所述水电解收容部和所述供给收容部中的任一方以覆盖所述贮藏收容部的另一端面的方式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数野修一三须大辅毛里昌弘长冈久史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