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底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防堵结构及其防堵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转底炉烟气余热利用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转底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防堵结构,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转底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防堵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消化吸收国外转底炉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先后有多家企业投资建设转底炉装置,目前转底炉技术在国内已逐步成为处理含锌尘泥等固废处理领域的热点。转底炉内部为辐射传热,炉内温度在1200℃~1350℃,转底炉排出的烟气温度高达900℃~1100℃,转底炉烟气排放量大,温度高,是转底炉余热的主要方面,如果不进行余热利用,转底炉单位能耗将非常高,但转底炉烟气含尘量大(最高达到30g/m3),且烟尘中因含大量的Zn、Pb、K、Na、Cl等元素,在高温下粘结性非常强,余热利用难度大。目前,国内外(包括日本新日铁、韩国浦项及中国台湾中钢等)对转底炉高温烟气余热利用主流技术是采用“带清灰装置的余热锅炉+在线清灰的空气换热器”组合方式回收转底炉烟气余热,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换热器易堵塞,影响转底炉生产作业率。虽然换热器内配备了刮刀等机械清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底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防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底炉本体,所述的转底炉本体上设置烟气管道(1),烟气管道(1)内从管道进口端(2)到管道出口端(3)之间按间隙设置多个换热器(4),烟气管道(1)的管道进口端(2)位置设置声波吹灰器(5),烟气管道(1)内每相邻两个换热器(4)之间设置声波吹灰器(5)。/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转底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防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底炉本体,所述的转底炉本体上设置烟气管道(1),烟气管道(1)内从管道进口端(2)到管道出口端(3)之间按间隙设置多个换热器(4),烟气管道(1)的管道进口端(2)位置设置声波吹灰器(5),烟气管道(1)内每相邻两个换热器(4)之间设置声波吹灰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底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防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气管道(1)包括管道进入段(6)、管道弧形段(7)、管道排出段(8),烟气管道(1)的管道进入段(6)、管道弧形段(7)、管道排出段(8)设置为呈n字形结构,管道进入段(6)内设置多个换热器(4),管道排出段(8)内设置多个换热器(4),所述的声波吹灰器(5)的工作频率在30Hz-200Hz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底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防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底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防堵结构的烟气管道(1)位于管道进入段(6)的管道进口端(2)位置设置声波吹灰器(5),管道进入段(6)内相邻的换热器(4)之间设置声波吹灰器(5)。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转底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防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烟气管道(1)的管道进入段(6)内设置多个一级换热器(9)和多个二级换热器(10),烟气管道(1)的管道排出段(8)内设置多个三级换热器(11)和多个四级换热器(12),一级换热器(9)、二级换热器(10)、三级换热器(11)、四级换热器(12)从管道进口端(2)位置到管道出口端(3)位置按顺序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底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防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管道进入段(6)内相邻的一级换热器(9)和二级换热器(10)之间的管道进入段(6)侧壁上设置声波吹灰器(5)。
技术研发人员:李帮平,刘自民,王宏远,徐兆春,唐胜卫,饶磊,桂满城,马孟臣,张耀辉,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