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结构及具有其的工作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6777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结构及具有其的工作站,轨道结构用于支撑机器人结构并使机器人结构沿其移动,轨道结构包括:轨道分段,轨道分段包括轨道分段主体,轨道分段主体用于与机器人结构连接,以使机器人结构沿轨道分段主体移动;其中,轨道分段主体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加强件,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相对设置,加强件设置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加强件的一端与第一支撑部连接,加强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轨道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轨道结构的承载强度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结构及具有其的工作站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轨道结构及具有其的工作站。
技术介绍
传统的机器人作业,都是单机作业,都是在机械手可以活动的范围内作业,由于受臂展所限,不便于对比较分散的工作点进行操作,或不便于距离较长的搬运作业。故采用设置轨道以使机器人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工作。然而,由于机器人重量较大,容易造成轨道断裂失效,进而无法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结构及具有其的工作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轨道结构的承载强度较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结构,用于支撑机器人结构并使机器人结构沿其移动,轨道结构包括:轨道分段,轨道分段包括轨道分段主体,轨道分段主体用于与机器人结构连接,以使机器人结构沿轨道分段主体移动;其中,轨道分段主体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加强件,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相对设置,加强件设置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加强件的一端与第一支撑部连接,加强件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部连接。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均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加强件为多个,多个加强件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加强件包括加强件主体、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加强件主体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连接,加强件主体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连接,第一连接板用于与第一支撑部连接,第二连接板用于与第二支撑部连接。进一步地,加强件还包括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设置在第一连接板和加强件主体之间。进一步地,加强件还包括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设置在第二连接板和加强件主体之间。进一步地,加强件主体为方通。进一步地,轨道分段为多个,多个轨道分段依次连接;轨道结构还包括固定组件,固定组件用于连接相邻的两个轨道分段。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轨道分段包括第一轨道分段和第二轨道分段;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的一端用于与第一轨道分段的第一支撑部连接,第一固定件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二轨道分段的第一支撑部连接;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的一端用于与第一轨道分段的第二支撑部连接,第二固定件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二轨道分段的第二支撑部连接。进一步地,轨道分段还包括:传动齿条,传动齿条设置在轨道分段主体上,机器人结构具有与传动齿条相配适的传动齿轮,以使机器人结构在传动齿轮和传动齿条的作用下移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工作站,包括轨道结构,其中,轨道结构为上述的轨道结构,工作站还包括机器人结构,机器人结构沿轨道结构可移动地设置,机器人结构包括传动机构和机器人主体,机器人主体设置在传动机构上,传动机构相对轨道结构可移动地设置。本技术的轨道结构用于支撑机器人结构并使机器人结构沿其移动,该轨道结构通过设置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且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设置加强件,提高了轨道结构的支撑强度,可以用于承载大型机器人,使用寿命长,保证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轨道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轨道结构的实施例的侧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轨道结构的实施例的正视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轨道结构的实施例的俯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轨道分段;11、轨道分段主体;111、第一支撑部;112、第二支撑部;113、加强件;114、加强件主体;115、第一连接板;116、第二连接板;117、第一加强筋;118、第二加强筋;12、第一固定件;13、第二固定件;14、传动齿条;15、第一导轨;16、安装件;17、调节件;18、防尘罩;19、保护罩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4,用于支撑机器人结构并使机器人结构沿其移动,轨道结构包括:轨道分段10,轨道分段10包括轨道分段主体11,轨道分段主体11用于与机器人结构连接,以使机器人结构沿轨道分段主体11移动;其中,轨道分段主体11包括第一支撑部111、第二支撑部112和加强件113,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二支撑部112相对设置,加强件113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二支撑部112之间,加强件11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部111连接,加强件113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部112连接。本技术的轨道结构用于支撑机器人结构并使机器人结构沿其移动,该轨道结构通过设置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二支撑部112,且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二支撑部112之间设置加强件113,提高了轨道结构的支撑强度,可以用于承载大型机器人,使用寿命长,保证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优选地,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二支撑部112均为扁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二支撑部112均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加强件113为多个,多个加强件113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这样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轨道结构的支撑强度。为了实现加强件113与第一支撑部111、第二支撑部112的连接,加强件113包括加强件主体114、第一连接板115和第二连接板116,加强件主体114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板115连接,加强件主体114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116连接,第一连接板115用于与第一支撑部111连接,第二连接板116用于与第二支撑部112连接。优选地,加强件113还包括第一加强筋117,第一加强筋117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15和加强件主体114之间。这样的设置提高了加强件113的强度。优选地,第一加强筋117为多个,多个第一加强筋117绕加强件主体114的周向均匀布置。优选地,加强件113还包括第二加强筋118,第二加强筋118设置在第二连接板116和加强件主体114之间。这样的设置提高了加强件113的强度。优选地,第二加强筋118为多个,多个第二加强筋118绕加强件主体114的周向均匀布置。优选地,加强件主体114为方通。这样的设置既保证了加强件113的强度,又减小了加强件113的重量,提高了加强效果。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结构,用于支撑机器人结构并使该机器人结构沿其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结构包括:/n轨道分段(10),所述轨道分段(10)包括轨道分段主体(11),所述轨道分段主体(11)用于与所述机器人结构连接,以使所述机器人结构沿所述轨道分段主体(11)移动;/n其中,所述轨道分段主体(11)包括第一支撑部(111)、第二支撑部(112)和加强件(113),所述第一支撑部(11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112)相对设置,所述加强件(113)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1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112)之间,所述加强件(1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11)连接,所述加强件(1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1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结构,用于支撑机器人结构并使该机器人结构沿其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结构包括:
轨道分段(10),所述轨道分段(10)包括轨道分段主体(11),所述轨道分段主体(11)用于与所述机器人结构连接,以使所述机器人结构沿所述轨道分段主体(11)移动;
其中,所述轨道分段主体(11)包括第一支撑部(111)、第二支撑部(112)和加强件(113),所述第一支撑部(11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112)相对设置,所述加强件(113)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1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112)之间,所述加强件(11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11)连接,所述加强件(1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1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11)和所述第二支撑部(112)均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所述加强件(113)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件(113)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113)包括加强件主体(114)、第一连接板(115)和第二连接板(116),所述加强件主体(1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115)连接,所述加强件主体(11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16)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15)用于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1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116)用于与所述第二支撑部(1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113)还包括第一加强筋(117),所述第一加强筋(117)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15)和所述加强件主体(11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113)还包括第二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小勇刘其剑黄冀发胡伟涛王欣严由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