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式公交车拉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6442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公交车配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缓冲式公交车拉手结构,包括U形扣、压块,压块的两端与U形扣的开口端两侧通过螺栓一一对应连接;U形扣的底部延伸形成连接柱,连接柱的下端设有法兰,法兰的下侧设有缸套,缸套的上端边缘与法兰之间螺栓连接,缸套内设有两个竖直的圆柱腔,缸套的下端固定有端盖,端盖上设有两个与圆柱腔一一对应连通的通孔,每个圆柱腔内均设有活塞,圆柱腔内位于活塞的上端设有上压簧,圆柱腔内位于活塞的下端设有下压簧,活塞的下端连接有拉索,拉索的下端穿过通孔伸出缸套外,拉索的下端连接有拉手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公交车急刹车等导致瞬间惯性很大时能有效起到缓冲作用,防止乘客手臂拉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冲式公交车拉手结构
本技术涉及公交车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缓冲式公交车拉手结构。
技术介绍
公交车是城镇交通中非常重要交通工具,公交车载荷量很大,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期,公交车上都是挤满的,然而公交车上的座位有限,因此大部分人都是站在车厢内,然而公交车站点很多,在行驶过程中会频繁停车、启动,站着的人在惯性作用下站立不稳、容易摔倒,因此通常公交车内的拉手杆上会安装拉手,站着的乘客可以拉紧拉手以保持平衡、防止启动或急刹车时因为惯性而摔倒。然而在实际中,由于拉手杆的长度有限,因此拉手的数量有限,很多情况下拉手不够用,而且在启动或急刹车情况下,惯性非常大,拉手对人体的瞬间拉力较大,容易导致手臂拉伤等。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6109677153,申请日为2016年11月5日公开了一种公交车拉手,包括拉手吊带、拉手本体,拉手本体包括两个挂杆和一个握杆,握杆包括内环杆和外环杆。该种拉手在急刹车等惯性较大的时候容易导致乘客手臂拉伤,而且拉手杆的一个位置只有一个拉手,公交车上人多的时候容易导致不够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公交车拉手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缓冲式公交车拉手结构,该种拉手在急刹车等惯性大的时候能起到缓冲作用,防止乘客手臂拉伤。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缓冲式公交车拉手结构,包括U形扣、压块,压块的两端与U形扣的开口端两侧通过螺栓一一对应连接;所述U形扣的底部延伸形成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下端设有法兰,所述法兰的下侧设有缸套,所述缸套的上端边缘与法兰之间螺栓连接,所述缸套内设有两个竖直的圆柱腔,所述缸套的下端固定有端盖,所述端盖上设有两个与圆柱腔一一对应连通的通孔,每个圆柱腔内均设有活塞,所述圆柱腔内位于活塞的上端设有上压簧,圆柱腔内位于活塞的下端设有下压簧,所述活塞的下端连接有拉索,所述拉索的下端穿过通孔伸出缸套外,所述拉索的下端连接有拉手本体。U形扣、压块分别扣合在公交车上的拉手杆的上下两侧,通过螺栓连接后,U形扣、压块抱紧拉手杆,从而将该种拉手安装在拉手杆上,乘客握持拉手本体,由于拉索的上端与活塞连接,活塞的两侧均有压簧,公交车正常行驶时,由于振动小、惯性小,活塞的位置基本不会发生变化,当公交车行驶过程中发生急刹车等情况导致瞬间惯性较大时,活塞会在圆柱腔内克服压簧的压力而起到有效的缓冲,防止瞬间很大的惯性导致乘客手臂拉伤;拉手杆上安装该种拉手时,一个拉手上有两个拉手本体,可以供两个乘客使用。作为优选,所述的拉手本体呈三角环形结构,拉手本体的上端与拉索的下端固定连接,拉手本体的下端套设有防滑套。防滑套起到防滑作用,防止夏天手部出汗而抓不稳拉手。作为优选,所述拉索的上端设有圆环扣,所述活塞的下端固定有连接耳,连接耳上设有连接孔,所述圆环扣与连接孔扣合连接;所述通孔的两端均设有倒圆角。倒圆角能防止拉索与通孔的端部摩擦、损坏。作为优选,两根拉索之间存在长度差,一根拉索的长度为另一根拉索长度的1.2-1.5倍。两根拉索的长度存在差异,以便于不同升高的乘客使用。作为优选,所述缸套的上端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底部通过导流孔与圆柱腔的上端连通,所述的空腔内设有海绵,所述缸套的侧面设有与空腔侧壁连通的微流孔,所述法兰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的注液孔,注液孔的外端设有密封塞。打开密封塞,通过注液孔向空腔内的海绵注入液态的空气清新剂、风油精等,然后塞上密封塞;公交车行驶过程中,拉索拉动活塞在圆柱腔内上下滑动,从而带动空腔内的空气通过微流孔与外界进行交换,可以净化公交车内的空气,除去车厢内的异味。作为优选,所述U形扣与压块的连接处设有弹簧垫片;所述U形扣的内壁处设有橡胶垫。弹簧垫片能增加U形扣与压块的连接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U形扣、连接柱、法兰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柱与法兰的顶面之间设有若干加强筋。加强筋能增加连接柱与法兰的连接强度。因此,本技术在使用时,公交车急刹车等导致瞬间惯性很大时能有效起到缓冲作用,防止乘客手臂拉伤;同时一个拉手能供两个乘客使用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缸套的俯视图。图中:U形扣1、压块2、螺栓3、弹簧垫片4、橡胶垫5、连接柱6、法兰7、加强筋8、缸套9、圆柱腔10、空腔11、导流孔12、海绵13、微流孔14、注液孔15、密封塞16、端盖17、通孔18、倒圆角19、活塞20、上压簧21、下压簧22、拉索23、拉手本体24、防滑套25、圆环扣26、连接耳2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缓冲式公交车拉手结构,包括U形扣1、压块2,压块的两端与U形扣的开口端两侧通过螺栓3一一对应连接,U形扣与压块的连接处设有弹簧垫片4,U形扣的内壁处设有橡胶垫5;U形扣的底部延伸形成连接柱6,连接柱的下端设有法兰7,U形扣、连接柱、法兰为一体式结构,连接柱与法兰的顶面之间设有若干加强筋8;法兰的下侧设有缸套9,缸套的上端边缘与法兰之间螺栓连接,缸套内设有两个竖直的圆柱腔10,缸套的上端设有空腔11,空腔的底部通过导流孔12与圆柱腔的上端连通,空腔内设有海绵13,缸套的侧面设有与空腔侧壁连通的微流孔14,法兰上设有与空腔连通的注液孔15,注液孔的外端设有密封塞16,缸套9的下端固定有端盖17,端盖上设有两个与圆柱腔一一对应连通的通孔18,通孔的两端均设有倒圆角19,每个圆柱腔内均设有活塞20,圆柱腔内位于活塞的上端设有上压簧21,圆柱腔内位于活塞的下端设有下压簧22,活塞的下端连接有拉索23,拉索的下端穿过通孔伸出缸套外,拉索的下端连接有拉手本体24;拉手本体呈三角环形结构,拉手本体的上端与拉索的下端固定连接,拉手本体的下端套设有防滑套25,拉索的上端设有圆环扣26,活塞的下端固定有连接耳27,连接耳上设有连接孔,圆环扣与连接孔扣合连接;两根拉索之间存在长度差,一根拉索的长度为另一根拉索长度的1.2-1.5倍。结合附图,本技术的原理如下:U形扣、压块分别扣合在公交车上的拉手杆的上下两侧,通过螺栓连接后,U形扣、压块抱紧拉手杆,从而将该种拉手安装在拉手杆上,乘客握持拉手本体,由于拉索的上端与活塞连接,活塞的两侧均有压簧,公交车正常行驶时,由于振动小、惯性小,活塞的位置基本不会发生变化,当公交车行驶过程中发生急刹车等情况导致瞬间惯性较大时,活塞会在圆柱腔内克服压簧的压力而起到有效的缓冲,防止瞬间很大的惯性导致乘客手臂拉伤;拉手杆上安装该种拉手时,一个拉手上有两个拉手本体,可以供两个乘客使用;打开密封塞,通过注液孔向空腔内的海绵注入液态的空气清新剂、风油精等,然后塞上密封塞;公交车行驶过程中,拉索拉动活塞在圆柱腔内上下滑动,从而带动空腔内的空气通过微流孔与外界进行交换,可以净化公交车内的空气,除去车厢内的异味。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技术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冲式公交车拉手结构,其特征是,包括U形扣、压块,压块的两端与U形扣的开口端两侧通过螺栓一一对应连接;所述U形扣的底部延伸形成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下端设有法兰,所述法兰的下侧设有缸套,所述缸套的上端边缘与法兰之间螺栓连接,所述缸套内设有两个竖直的圆柱腔,所述缸套的下端固定有端盖,所述端盖上设有两个与圆柱腔一一对应连通的通孔,每个圆柱腔内均设有活塞,所述圆柱腔内位于活塞的上端设有上压簧,圆柱腔内位于活塞的下端设有下压簧,所述活塞的下端连接有拉索,所述拉索的下端穿过通孔伸出缸套外,所述拉索的下端连接有拉手本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式公交车拉手结构,其特征是,包括U形扣、压块,压块的两端与U形扣的开口端两侧通过螺栓一一对应连接;所述U形扣的底部延伸形成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下端设有法兰,所述法兰的下侧设有缸套,所述缸套的上端边缘与法兰之间螺栓连接,所述缸套内设有两个竖直的圆柱腔,所述缸套的下端固定有端盖,所述端盖上设有两个与圆柱腔一一对应连通的通孔,每个圆柱腔内均设有活塞,所述圆柱腔内位于活塞的上端设有上压簧,圆柱腔内位于活塞的下端设有下压簧,所述活塞的下端连接有拉索,所述拉索的下端穿过通孔伸出缸套外,所述拉索的下端连接有拉手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缓冲式公交车拉手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拉手本体呈三角环形结构,拉手本体的上端与拉索的下端固定连接,拉手本体的下端套设有防滑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缓冲式公交车拉手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拉索的上端设有圆环扣,所述活塞的下端固定有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洪兰朱春燕孔婷谢康田棒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