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6430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10 2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该结构包括顶盖、后顶横梁总成、铰链加强板、铰链和铰链安装螺栓。后顶横梁总成包括后顶横梁下连接板、后顶横梁上连接板、后顶横梁加强板和后顶横梁内板,该铰链安装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铰链、顶盖、后顶横梁加强板和后顶横梁内板构成的总成、后顶横梁上连接板、铰链加强板和后顶横梁下连接板,铰链安装螺栓从上到下依次穿过铰链安装孔、第四通孔、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该结构能够满足车身强度及刚度等性能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伴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智能化需求越来越强,传统的手动开启后背门的方式,因用户操作不便等原因,逐渐被钥匙遥控或脚踢感应等电动开启方式所取代,因此,电动尾门的产生,大大方便了用户,同时由于后背门铰链安装处载荷增大,因此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相关技术中是将后背门处的顶盖和后顶横梁连接板叠加到一起,在顶盖和后顶横梁连接板叠加形成的台阶处安装铰链,再将铰链与后背门连接即可。在实现本专利技术的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相关技术中将顶盖与后顶横梁连接板的叠加处承受载荷偏小,而电动尾门的后背门铰链所受到的载荷比传统手动开启门的铰链承受的载荷大很多,故铰链安装区域的强度及刚度不够,容易出现车身侧铰链安装面变形和开裂、尾门四周与车身配合间隙不均、尾门与尾灯磕碰变形、尾门安装铰链失效等问题,影响用户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以提高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区域的强度及刚度。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包括:顶盖、后顶横梁总成、铰链加强板、铰链、和铰链安装螺栓,其中,所述后顶横梁总成包括后顶横梁下连接板、后顶横梁上连接板、后顶横梁加强板和后顶横梁内板,所述后顶横梁加强板的一侧与所述后顶横梁内板的一侧连接,所述后顶横梁下连接板位于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下方,所述后顶横梁内板和所述后顶横梁加强板焊接在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上,所述顶盖搭接在所述后顶横梁内板和所述后顶横梁加强板上;所述铰链加强板位于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和所述后顶横梁下连接板之间,所述铰链加强板的主体部为矩形,所述铰链加强板的四边设置支撑架,每个所述支撑架的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设置有翻边,所述铰链加强板通过所述翻边与所述后顶横梁下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铰链加强板的上表面与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的下表面抵靠,以支撑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所述铰链加强板的上表面区域为铰链安装区域;所述铰链加强板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所述后顶横梁加强板和所述顶盖上与所述第一通孔位置相对地依次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所述铰链上设置有铰链安装孔,所述铰链安装螺栓依次穿过所述铰链安装孔、所述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将所述铰链安装到所述铰链安装区域。可选择地,所述铰链加强板、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所述后顶横梁加强板和所述后顶横梁内板总成以及所述顶盖均呈台阶状,所述铰链安装区域位于台阶面。可选择地,所述铰链安装结构还包括侧围总成,所述侧围总成包括D柱上连接板和D柱下连接板,所述D柱下连接板的一侧与所述后顶横梁下连接板的远离所述铰链安装区域的一侧焊接固定,所述D柱上连接板的一侧与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的远离所述铰链安装区域的一侧焊接固定,所述D柱上连接板的相对的另一侧与所述D柱下连接板焊接固定。可选择地,所述铰链安装结构还包括:C柱上连接板、C柱加强板和C柱内板,所述C柱上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C柱加强板的一端连接,所述C柱上连接板的相对的另一端与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焊接固定,所述C柱内板呈环状,所述C柱上连接板与所述C柱加强板的连接处与所述C柱内板的一侧焊接固定,所述C柱相对的另一侧分别与所述D柱下连接板、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和所述后顶横梁下连接板焊接固定。可选择地,所述后顶横梁下连接板上与所述铰链加强板上表面相对位置处设置有方形孔,适于工作人员通过所述方形孔连接所述铰链安装螺栓。可选择地,所述铰链加强板的所述翻边设置5个焊点,通过所述5个焊点将所述铰链加强板与所述后顶横梁下连接板焊接固定。可选择地,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通过点焊分别与所述后顶横梁下连接板和所述铰链加强板的所述翻边固定连接。可选择地,所述后顶横梁加强板在所述铰链安装区域设置2个焊点,通过所述2个焊点将所述后顶横梁加强板、铰链加强板与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焊接固定。可选择地,所述后顶横梁加强板的上表面在所述铰链安装区域设置结构胶,所述顶盖通过所述结构胶与所述后顶横梁加强板固定连接。可选择地,所述第四通孔的孔径为12毫米,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径为15毫米,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为14毫米,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为13毫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铰链安装结构通过将铰链加强板四边设置的支撑架和翻边与后顶横梁下连接板固定连接,然后再依次将后顶横梁上连接板、与后顶横梁内板连接的后顶横梁加强板和顶盖焊接在铰链加强板和后顶横梁下连接板上,铰链加强板的主体部为矩形,且四边设置支撑架,每个支撑架的远离主体部的一端又设置有翻边,通过将该翻边与后顶横梁下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而且后顶横梁上连接板的下表面与铰链加强板的上表面抵靠,从而将铰链加强板支撑在后顶横梁上连接板与后顶横梁下连接板之间,这样就使得后顶横梁上连接板与后顶横梁下连接板之间由铰链加强板支撑,铰链加强板的上表面所处的位置即为铰链安装区域,铰链安装区域即四层结构,增强了铰链安装区域的刚度及强度。将铰链安装到顶盖上,当开启汽车后背门时,铰链受到的载荷可依次通过顶盖、后顶横梁加强板、后顶横梁上连接板和铰链加强板将受到的力传递到后顶横梁下连接板。铰链加强板、后顶横梁上连接板、后顶横梁内板和顶盖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铰链上设置有铰链安装孔,将铰链安装螺栓依次穿过铰链安装孔、第四通孔、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将铰链安装到铰链安装区域,从而使得该铰链与后顶横梁总成、侧围总成和铰链加强板形成一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身后部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顶横梁下连接板与铰链加强板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铰链加强板与后顶横梁下连接板和后顶横梁上连接板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顶横梁加强板与后顶横梁内板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后顶横梁加强板与后顶横梁上连接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铰链安装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铰链安装结构的纵截面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铰链安装结构的横截面的剖面示意图。图中的附图标记表示:1——顶盖;101——第四通孔;2——后顶横梁总成;21——后顶横梁下连接板;2101——方形孔;22——后顶横梁上连接板;2201——第二通孔;23——后顶横梁加强板;2301——第三通孔;24——后顶横梁内板;3——铰链加强板;301——第一通孔;31——主体部;32——支撑架;321——翻边;4——铰链;5——铰链安装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后顶横梁总成(2)、铰链加强板(3)、铰链(4)、和铰链安装螺栓(5),其中,/n所述后顶横梁总成(2)包括后顶横梁下连接板(21)、后顶横梁上连接板(22)、后顶横梁加强板(23)和后顶横梁内板(24),所述后顶横梁加强板(23)的一侧与所述后顶横梁内板(24)的一侧连接,所述后顶横梁下连接板(21)位于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22)下方,所述后顶横梁内板(24)和所述后顶横梁加强板(23)焊接在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22)上,所述顶盖(1)搭接在所述后顶横梁内板(24)和所述后顶横梁加强板(23)上;/n所述铰链加强板(3)位于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22)和所述后顶横梁下连接板(21)之间,所述铰链加强板(3)的主体部(31)为矩形,所述铰链加强板(3)的四边设置支撑架(32),每个所述支撑架(32)的远离所述主体部(31)的一端设置有翻边(321),所述铰链加强板(3)通过所述翻边(321)与所述后顶横梁下连接板(21)固定连接,所述铰链加强板(3)的上表面与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22)的下表面抵靠,以支撑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22),所述铰链加强板(3)的上表面区域为铰链安装区域;/n所述铰链加强板(3)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通孔(301),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22)、所述后顶横梁加强板(23)和所述顶盖(1)上与所述第一通孔(301)位置相对地依次设置有第二通孔(2201)、第三通孔(2301)和第四通孔(101);/n所述铰链(4)上设置有铰链安装孔(401),所述铰链安装螺栓(5)依次穿过所述铰链安装孔(401)、所述第四通孔(101)、所述第三通孔(2301)、所述第二通孔(2201)和所述第一通孔(301)将所述铰链(4)安装到所述铰链安装区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后顶横梁总成(2)、铰链加强板(3)、铰链(4)、和铰链安装螺栓(5),其中,
所述后顶横梁总成(2)包括后顶横梁下连接板(21)、后顶横梁上连接板(22)、后顶横梁加强板(23)和后顶横梁内板(24),所述后顶横梁加强板(23)的一侧与所述后顶横梁内板(24)的一侧连接,所述后顶横梁下连接板(21)位于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22)下方,所述后顶横梁内板(24)和所述后顶横梁加强板(23)焊接在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22)上,所述顶盖(1)搭接在所述后顶横梁内板(24)和所述后顶横梁加强板(23)上;
所述铰链加强板(3)位于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22)和所述后顶横梁下连接板(21)之间,所述铰链加强板(3)的主体部(31)为矩形,所述铰链加强板(3)的四边设置支撑架(32),每个所述支撑架(32)的远离所述主体部(31)的一端设置有翻边(321),所述铰链加强板(3)通过所述翻边(321)与所述后顶横梁下连接板(21)固定连接,所述铰链加强板(3)的上表面与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22)的下表面抵靠,以支撑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22),所述铰链加强板(3)的上表面区域为铰链安装区域;
所述铰链加强板(3)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通孔(301),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22)、所述后顶横梁加强板(23)和所述顶盖(1)上与所述第一通孔(301)位置相对地依次设置有第二通孔(2201)、第三通孔(2301)和第四通孔(101);
所述铰链(4)上设置有铰链安装孔(401),所述铰链安装螺栓(5)依次穿过所述铰链安装孔(401)、所述第四通孔(101)、所述第三通孔(2301)、所述第二通孔(2201)和所述第一通孔(301)将所述铰链(4)安装到所述铰链安装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加强板(3)、所述后顶横梁上连接板(22)、所述后顶横梁加强板(23)和所述后顶横梁内板(24)总成以及所述顶盖(1)均呈台阶状,所述铰链安装区域位于台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安装结构还包括侧围总成(6),所述侧围总成(6)包括D柱上连接板(64)和D柱下连接板(65),所述D柱下连接板(65)的一侧与所述后顶横梁下连接板(21)的远离所述铰链安装区域的一侧焊接固定,所述D柱上连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福荣司爱霞李广秦伟李云明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