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粘连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227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粘连机构。该防粘连机构包括一侧具有凸出部的人工硬膜;所述凸出部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一端用于固定在颅底硬膜上,并将所述颅底硬膜上生长的肿瘤切除后的基底面包裹,所述凸出部的另一端向靠近脑组织的一端延伸。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肿瘤复发后会将血管神经脑组织粘连包裹的技术问题。

Anti adhesion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粘连机构
本技术涉及医学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粘连机构。
技术介绍
蝶骨嵴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蝶骨嵴为颅内脑膜瘤好发部位,此处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15%~20%。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但因肿瘤位置特殊,周边结构复杂,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不低,而手术相关并发症的防治也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题。由于蝶骨嵴脑膜瘤基底位于蝶骨嵴,肿瘤基底部的硬脑膜作为颅底硬膜的一部分,紧贴颅底骨质,并且肿瘤经常沿视神经管等生长进入孔道内,肿瘤基底部硬脑膜无法切除,只能电灼处理;或因有重要结构无法对基底硬膜进行电灼,最终肿瘤最多只能达到SimpsonⅡ级或Ⅲ级切除;甚至有些患者因肿瘤包裹重要结构导致肿瘤无法全切,仅达到SimpsonⅣ级切除。因此,很多蝶骨嵴脑膜瘤会出现一段时间后复发,沿残留的肿瘤基底硬脑膜重新生长复发。由于一部分患者首次切除术后不能做到规律复查,当再次有症状时已经是肿瘤生长的非常大了,已经包裹血管神经,很难顺利切除。再有蛛网膜下腔内本身含有大量脑脊液,作为一道天然屏障,将肿瘤与脑组织血管神经结构隔开。首次切除时往往肿瘤与脑组织动脉视神经之间的蛛网膜已经破坏,蛛网膜下腔已经开放,当肿瘤再次生长时,肿瘤能够向外生长,由于没有了蛛网膜下腔的隔绝,肿瘤经常很容易包裹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视神经等重要结构,与脑组织粘连紧密,造成再次手术时难度明显增加。手术中需要术中者仔细分离神经血管,大到8mm粗的颈内动脉,小到不足1mm直径分支血管,甚至会造成分离当中动脉出血,导致脑梗塞等严重问题。另外,紧贴蝶骨嵴的侧裂静脉血管管壁很薄,肿瘤粘连后更是难以完整保留,造成术后静脉回流障碍继发脑组织严重水肿。针对这种情况;一、手术医生为保证术后神经功能的健全,往往会尽最大可能小心锐性分离包绕血管神经的肿瘤,但仍会出现部分患者无法将包绕血管神经的肿瘤在保留神经血管的基础上完全分离切除,再加上有时肿瘤质地硬韧,更增加了难度,最终残留该部分肿瘤。这样势必再次造成复发,周而复始。二、尽可能多地切除肿瘤,由SimpsonⅣ级达到III级,或在III级基础上进一步电灼基底部硬膜,从而达到II级,以期减少肿瘤复发。但是上述的两种方式,对术者的显微手术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不能够有效的降低复发率,且肿瘤复发后依旧会将动脉神经脑组织粘连包裹,再次进行手术依旧需要进行分离肿瘤包绕粘连的神经血管及脑组织,不可避免的造成脑部重要组织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的一种防粘连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肿瘤复发后会将动脉神经脑组织粘连包裹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粘连机构包括:一侧具有凸出部的人工硬膜;所述凸出部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一端用于固定在颅底硬膜上,并将所述颅底硬膜上生长的肿瘤切除后的基底面包裹,所述凸出部的另一端向靠近脑组织的一端延伸。进一步地,防粘连机构还包括加固件;所述加固件附着在所述凸出部远离颅底硬膜一侧的表面周边,用于使人工硬膜固定在所述颅底硬膜上。进一步地,所述加固件为明胶海绵。进一步地,所述凸出部内设有用于填充水和脑脊液的空腔。进一步地,由所述颅底硬膜向靠近所述脑组织的一端,所述凸出部开口的口径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凸出部呈半球形。进一步地,所述凸出部呈半椭圆形。进一步地,所述人工硬膜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为光滑面。进一步地,所述人工硬膜的材质为生物膜材。进一步地,所述人工硬膜能够缝合在所述颅底硬膜上。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粘连机构包括了一侧具有凸出部的人工硬膜;在手术过程中,释放部分脑脊液后,能够腾出空间,且脑组织有一定弹性,脑组织弹性回缩,它是一直被脑板牵拉开的状态,能够使术者沿通道空间切完肿瘤。之后将具有开口端的凸出部人工硬膜固定在颅底硬膜上,凸出部将颅底硬膜上的肿瘤切除后的基底面包裹,周边可以放置明胶海绵固定,撤出自动脑板,脑组织会一定程度上自动回弹回原位,压在凸出部的上面,以使人工硬膜固定,凸出部的另一端向远离颅底硬膜的一端延伸。这样当肿瘤复发后,凸出部包裹在山丘样复发肿瘤的表面,可以很好地隔绝肿瘤及脑组织血管神经,肿瘤复发生长后仅能压迫脑组织神经血管,不能长透硬膜去包绕浸润神经血管脑组织,再次手术时分离就会很容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肿瘤复发后会将动脉神经脑组织粘连包裹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粘连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0-人工硬膜;110-凸出部;120-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脑膜瘤切除程度(参照Simpson切除标准):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粘连机构包括:一侧具有凸出部110的人工硬膜100;所述凸出部110的一端具有开口120,所述开口120的一端用于固定在颅底硬膜上,并将所述颅底硬膜上生长的肿瘤切除后的基底面包裹,所述凸出部110的另一端向靠近脑组织的一端延伸。其中,人工硬膜100的大小可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整,且凸出部110为柔性凸出部110。本实施例中,防粘连机构包括了一侧具有凸出部110的人工硬膜100;具有开口120端的凸出部110固定在颅底硬膜上,由于手术过程中,脑组织是一直被脑板牵拉开的状态,脑组织有弹性,切完肿瘤,置入具有凸出部110的人工硬膜100,该凸出部110将颅底硬膜上的肿瘤切除后的基底面包裹后,周边可以放置明胶海绵固定,撤出自动脑板,脑组织会一定程度上自动回弹回原位,压在凸出部110的边沿上,以使人工硬膜100固定,凸出部110的另一端向远离颅底硬膜的一端延伸,这样当肿瘤复发后,凸出部110包裹在山丘样复发肿瘤的表面,可以很好地隔绝肿瘤及脑组织血管神经,肿瘤复发生长后仅能压迫脑组织神经血管,不能长透硬膜去包绕浸润神经血管脑组织,再次手术时分离就会很容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肿瘤复发后会将动脉神经脑组织粘连包裹而无法分离的技术问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防粘连机构还包括加固件;所述加固件附着在所述凸出部110远离颅底硬膜一侧的表面周边,用于使人工硬膜100固定在所述颅底硬膜上。进一步地,所述加固件为明胶海绵。本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增加人工硬膜100与颅底硬膜之间连接的稳定程度,在人工硬膜100远离颅底硬膜的一侧边缘部分附着明胶海绵或全部附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粘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连机构包括:一侧具有凸出部的人工硬膜;/n所述凸出部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一端用于固定在颅底硬膜上,并将所述颅底硬膜上生长的肿瘤切除后的基底面包裹,所述凸出部的另一端向靠近脑组织的一端延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粘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连机构包括:一侧具有凸出部的人工硬膜;
所述凸出部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一端用于固定在颅底硬膜上,并将所述颅底硬膜上生长的肿瘤切除后的基底面包裹,所述凸出部的另一端向靠近脑组织的一端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粘连机构,其特征在于,防粘连机构还包括加固件;
所述加固件附着在所述凸出部远离颅底硬膜一侧的表面周边,用于使人工硬膜固定在所述颅底硬膜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粘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件为明胶海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粘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内设有用于填充水和脑脊液的空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鑫王硕李晶吐尔地阿力木·尼亚孜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