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扭转立体编织血流导向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60308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1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扭转立体编织血流导向支架,包括两组金属丝带,其特征在于,该两组金属丝带包括一组正向金属丝带和一组反向金属丝带,其中所述正向金属丝带由多根正向金属丝组成,并经正向螺旋绕制而成正螺旋管状结构,且螺旋环绕的每圈正向螺纹层中每根正向金属丝与正螺旋管状结构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从左到右依次减小,且每圈正向螺纹层的螺距长度大于一组正向金属丝带的带宽。本技术具有正方向和垂直血流导向作用,还能使血流围绕动脉中轴旋转,从而背向动脉瘤流动,进一步减少流入动脉瘤内的血流,使动脉瘤瘤颈处及动脉瘤内的WSS(wall shear stress,壁面切应力)和血流流经动脉瘤的EL(energy loss,能量损失)也比现有的密网支架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血流导向装置,具体为一种扭转立体编织血流导向支架


技术介绍

1、血流导向装置又被称为密网支架,是一种新型的介入栓塞材料。通常动脉瘤是血管壁形成的囊状突起,血流导向支架或者密网支架,是在血管内跨过动脉瘤释放支架。由于血流导向支架或者密网支架的网眼非常小,导丝非常细,会干扰并减少从载瘤动脉进入动脉瘤的血流,使动脉瘤中血流出现阻滞,导致动脉瘤内血栓形成,表现为“血流导向”作用。

2、公开号为cn20388566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支架,所述支架是由若干根金属丝编织而成的网管状结构,所述支架的中间部分的金属丝编织成密网结构,所述支架的两端的金属丝编织成疏网结构,将疏密结构不同的支架植入病变血管,中间部分的密网结构能改变动脉瘤口处的血流动力学,使动脉瘤内血流滞留形成血凝块和机化固体物,从而使得动脉瘤逐渐缩小并愈合,同时支架两端的疏网结构不会堵塞动脉瘤附近的分支血管,使血流通畅,避免阻塞分支动脉引发并发症的风险。

3、在现有技术中,密网支架的编织结构只能进行正方向的血流导向,这样就会势必会影响血流导向的效果,使置入密网支架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扭转立体编织血流导向支架,包括两组金属丝带,其特征在于,该两组金属丝带包括一组正向金属丝带和一组反向金属丝带,其中所述正向金属丝带由多根正向金属丝组成,并经正向螺旋绕制而成正螺旋管状结构,且螺旋环绕的每圈正向螺纹层中每根正向金属丝与正螺旋管状结构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从左到右依次减小,且每圈正向螺纹层的螺距长度大于一组正向金属丝带的带宽;所述反向金属丝带由多根反向金属丝组成,并经反向螺旋绕制而成反螺旋管状结构,且反螺旋管状结构叠套于正螺旋管状结构外侧,组成双螺旋扭转立体叠套编织结构;反向金属丝螺旋环绕的每圈螺纹层中每根反向金属丝与反螺旋管状结构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相同或从左到右依次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转立体编织血流导向支架,包括两组金属丝带,其特征在于,该两组金属丝带包括一组正向金属丝带和一组反向金属丝带,其中所述正向金属丝带由多根正向金属丝组成,并经正向螺旋绕制而成正螺旋管状结构,且螺旋环绕的每圈正向螺纹层中每根正向金属丝与正螺旋管状结构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从左到右依次减小,且每圈正向螺纹层的螺距长度大于一组正向金属丝带的带宽;所述反向金属丝带由多根反向金属丝组成,并经反向螺旋绕制而成反螺旋管状结构,且反螺旋管状结构叠套于正螺旋管状结构外侧,组成双螺旋扭转立体叠套编织结构;反向金属丝螺旋环绕的每圈螺纹层中每根反向金属丝与反螺旋管状结构的中心轴之间的距离相同或从左到右依次减小,且每圈反向螺纹层的螺距长度大于一组反向金属丝带的带宽。

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仇汉诚宋晓雯董一颍莫少华赵志康尚玉晗赵继宗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