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颅骨修复的同种异体骨表面脱钙皮质骨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00227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1-03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颅骨修复的同种异体骨表面脱钙皮质骨块,使用时嵌入待修补位置,利用连接片与宿主体骨缘固定,皮质块的填充位是絮状碳纤维组成,填充位将皮质块与宿主骨之间的间隙全部填满,而且不会对宿主骨产生额外压力,皮质骨上还设置有流道,将注液口中注入的促进剂均匀分散到填充位中,以提高成骨细胞活性,缩短愈合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颅骨修复的同种异体骨表面脱钙皮质骨块
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颅骨修复的同种异体骨表面脱钙皮质骨块。
技术介绍
在外伤、手术等情况下,往往需要对颅骨进行修复,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将患者自体骨组织在适当的时候将其回植,但对于没有办法重新使用自体骨组织的情况,往往就会使用人造材料或天然材料进行修复,人造材料主要是β-钛合金等金属或陶瓷材料,人造材料力学性能良好,可塑性强,可以根据不同形状需求制造,广泛用在骨科植入中,但是这类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与天然材料相比,还有一定距离,而且这类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表面特性与受损组织的生理需求不能很好匹配;而天然材料主要是同种异体骨表面脱钙皮质骨块,同种异体骨表面脱钙皮质骨块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根据中国文献《几种脱钙骨基质支架材料的构建及其成骨活性的实验研究》公开了不同处理方式下同种异体骨均具有更高的成骨活性,相比人造材料,新骨生成速度更快,另外同种异体骨表面脱钙皮质骨块会随成骨细胞增殖而被新生成的骨组织所替代,但是这种爬行替代的过程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缩短愈合周期的颅骨修复用同种异体骨表面脱钙皮质骨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颅骨修复的同种异体骨表面脱钙皮质骨块,包括同种异体骨表面脱钙皮质骨块、连接片、填充位,所述同种异体骨表面脱钙皮质骨块朝外的面上设置有流道和注液口,注液口位于皮质块的几何中心,流道是以注液口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的闭合通道,流道与注液口连通,相邻流道之间的夹角相同;所述连接片是连接同种异体骨表面脱钙皮质骨块与宿主骨组织的部分,连接片朝向颅内的面设置有凹槽,凹槽的方向与流道的延伸方向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填充位位于同种异体骨表面脱钙皮质骨块与宿主骨之间,将二者之间的间隙填满,是由絮状碳纤维组成。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片与骨钉均是可吸收材料。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连接片与骨钉均为可吸收材质,不需要再次手术将其取出。(2)填充位将皮质骨与宿主体骨缘的间隙全部填满,即使不规则的边缘形状也能良好适应,方便成骨细胞附着,加快愈合时间。(3)填充位材料是絮状碳纤维,碳纤维是生物惰性材料,生物相容性很好,不易引起不良反应。(4)填充位的絮状部分能够容纳一定量的液态促进剂,提高填充位上成骨细胞的活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附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侧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皮质块,11-注液口,12-流道,2-连接片,3-填充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图1~2所示的是一种应用于颅骨修复的同种异体骨表面脱钙皮质骨块,使用时嵌入待修补位置,利用连接片2与宿主体骨缘固定,填充位3是絮状碳纤维组成,填充位3将同种异体骨表面脱钙皮质骨块与宿主骨之间的间隙全部填满,由于是絮状结构所以不会对宿主骨产生额外压力,同种异体骨表面脱钙皮质骨块上还设置有流道12,将注液口11中注入的促进剂均匀分散到填充位3中,以提高成骨细胞活性,缩短愈合时间。在本实施例中将同种异体骨表面脱钙皮质骨块简称为皮质块,如图1所示,将皮质块1朝外的部分称为顶面,朝向颅内的面称为底面,其余面称为侧面,皮质骨的顶面设置有流道12和注液口11,注液口11位于皮质块1的几何中心,流道12是以注液口11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的闭合通道,流道12与注液口11连通,在安装以后,还需要向注液口11中注入一定量的液态促进剂,促进成骨细胞增殖,由注液口11注入的液体可经流道12流入填充位3,相邻流道12之间的夹角相同,使注液口11注入的液体能够较为均匀的流入填充位3,流道12还为成骨细胞提供了额外的附着位置,加快新骨生成。如图2所示,连接片2是连接皮质块1与宿主骨组织的部分,连接片2在使用前已经与皮质块1固定,使用时只需将连接片2固定在宿主骨上就可以了,固定方式采用骨钉进行固定,连接片2朝向颅内的面设置有凹槽,凹槽的方向与流道12的延伸方向相同,从流道12流出的液体部分会顺着连接片2的凹槽继续流动,使流到填充位3上的液体更加均匀。值得注意的是,连接片2与骨钉均是可吸收材料,不需要二次手术来取出。填充位3是固定在皮质块1侧面与连接片2上的医用碳纤维,碳纤维呈絮状,絮状碳纤维能够将皮质块1与宿主骨之间的间隙填满,能够适应不同形状的颅骨缺口,并且不会对宿主骨组织施加应力而造成患者不舒适,因此实用性更广,同时填充位3可以作为支架供成骨细胞附着,另外,其絮状结构能够保留一部分液体,流道12流出的液态促进液能够储存在填充位3中,使碳纤维浸润在促进剂中,提高成骨细胞活性,进一步加快愈合时间。本实施例中,所述骨钉为现有技术,可以直接购买,因此,不做详细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颅骨修复的同种异体骨表面脱钙皮质骨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同种异体骨表面脱钙皮质骨块、连接片、填充位,所述同种异体骨表面脱钙皮质骨块朝外的面上设置有流道和注液口,注液口位于皮质块的几何中心,流道是以注液口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的闭合通道,流道与注液口连通,相邻流道之间的夹角相同;所述连接片是连接同种异体骨表面脱钙皮质骨块与宿主骨组织的部分,连接片朝向颅内的面设置有凹槽,凹槽的方向与流道的延伸方向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颅骨修复的同种异体骨表面脱钙皮质骨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同种异体骨表面脱钙皮质骨块、连接片、填充位,所述同种异体骨表面脱钙皮质骨块朝外的面上设置有流道和注液口,注液口位于皮质块的几何中心,流道是以注液口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的闭合通道,流道与注液口连通,相邻流道之间的夹角相同;所述连接片是连接同种异体骨表面脱钙皮质骨块与宿主骨组织的部分,连接片朝向颅内的面设置有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川程鸿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仟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