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定件和锚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9227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锚定件和锚定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锚定件和锚定装置植入后容易移位的问题。所述锚定件包括接触面和非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用于与一组织相互接触,所述接触面包括至少一个凹陷部和/或至少一个凸起部。所述锚定装置包括远端锚定、连接件以及所述锚定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锚定件选择性地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远端锚定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锚定件和锚定装置,由于所述锚定件包括接触面和非接触面,所述接触面包括至少一个凹陷部和/或至少一个凸起部,故所述接触面的粗糙度可大于所述非接触面的粗糙度,因此可提高锚定件的贴壁性能,降低锚定件相对组织移位的风险,使得锚定装置的锚定稳定性提高。

An anchor part and an ancho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锚定件和锚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锚定件和锚定装置。
技术介绍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障碍问题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的增生、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下尿路症状为主的临床症状以及尿动力学上的膀胱出口梗阻。除药物治疗外,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方式有以下几种:(1)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2)耻骨上或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3)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或切除术;(4)前列腺支架在内的微创伤治疗。前列腺支架在内的微创伤治疗中通常采用一种锚定装置,这种锚定装置是一种用于缓解尿流细小的永久性植入物。这种锚定装置通过输送系统植入尿道中,植入后机械性地将前列腺左右两叶分开,以将压迫尿道的前列腺组织推开,从而起到治疗的效果。这种锚定装置的侵袭性极低,且无需进行消融,可以持续缓解患者的症状,治疗效果较好。目前,锚定装置通常包括远端锚定、近端锚定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远端锚定和所述近端锚定连接。这种锚定装置植入后存在移位的风险,治疗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等需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锚定件和锚定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锚定件和锚定装置植入后容易移位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锚定件,包括接触面和非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用于与一组织相互接触,所述接触面包括至少一个凹陷部和/或至少一个凸起部。可选的,还包括药物,所述凹陷部中容置有所述药物。可选的,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在所述药物上。可选的,所述凸起部具有至少一个尖端。可选的,所述凹陷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着第一预定方向连续设置。可选的,所述凸起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沿着多个所述第一凹槽的排列方向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交错设置。可选的,所述第一凸起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着第二预定方向连续设置。可选的,所述第一凸起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可选的,所述凹陷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呈点状分布,和/或所述第三凹槽为一通孔和/或盲孔。可选的,所述凹陷部包括至少一个第四凹槽,所述第四凹槽沿所述锚定件的长度方向分布,和/或所述第四凹槽的形状为波浪形和/或锯齿状。可选的,用于与连接件选择性地连接,所述锚定件还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第一弹片部和第二弹片部,所述第一夹持部具有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二夹持部具有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弹片部具有第三固定端和第三自由端,所述第二弹片部具有第四固定端和第四自由端,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一弹片部的第三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第二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弹片部的第四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部的第一固定端和所述第二夹持部的第二固定端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选择性地连接;当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连接时,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夹持所述连接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锚定装置,包括远端锚定、连接件以及上述的锚定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锚定件选择性地连接,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远端锚定固定连接。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锚定件和锚定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由于所述近端锚定具有与组织相互接触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包括至少一个凹陷部和/或至少一个凸起部,因此所述接触面的粗糙度可大于所述近端锚定的其他外表面,因此可提高近端锚定的贴壁性能,降低近端锚定相对组织移位的风险,使得锚定装置的锚定稳定性提高。其次,由于药物可对组织进行治疗,设置在凹陷部中的药物可实现靶向释放,进一步改善锚定装置的治疗效果,在起到相同的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减少载药量。其次,由于所述保护层覆盖在所述药物远离所述凹陷部的外表面一侧的外表面上,因此可减缓药物流失的速度,改善药物的释放情况,从而改善治疗效果。尤其是当锚定装置周围存在流动的物质时,可有效地避免这些流动的物质直接冲刷药物,导致药物流失,影响治疗效果。再次,所述第一凸起可进一步增大接触面的粗糙度,提高近端锚定的贴壁性能,降低近端锚定相对组织移位的风险,使得锚定装置的锚定稳定性提高。又次,由于第一凸起的尖端刺入组织时,第一凹槽中的药物也更容易渗透进入组织中,第一凹槽中的载药量可相应减少,药物的有效性会提高,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可最大程度地提高药物的利用率。此外,所述第一凸起上的尖端可进一步增大接触面的粗糙度,提高近端锚定的贴壁性能,降低近端锚定相对组织移位的风险,使得锚定装置的锚定稳定性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锚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锚定装置中的近端锚定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锚定装置中的远端锚定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锚定装置中的近端锚定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锚定装置中的近端锚定部分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锚定装置植入尿道后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锚定装置植入尿道中的第一种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锚定装置植入尿道中的第二种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锚定装置植入尿道中的第三种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锚定装置植入尿道中的第四种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锚定装置植入尿道中的第五种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锚定装置植入尿道中的第六种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的锚定装置植入尿道中的第七种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锚定装置中的近端锚定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的锚定装置中的近端锚定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三中的锚定装置中的近端锚定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四中的锚定装置中的近端锚定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8是本技术实施例五中的锚定装置中的近端锚定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9是本技术实施例六中的锚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0是本技术实施例六中的锚定装置中的近端锚定的一种示意图;图21是本技术实施例六中的锚定装置中的近端锚定的受力分析示意图;图22是本技术实施例六中的锚定装置中的近端锚定的另一种示意图;图23是本技术实施例七中的锚定装置中的近端锚定的示意图;图24是本技术实施例八中的锚定装置中的近端锚定的剖视图;图25是本技术实施例九中的锚定装置中的近端锚定的示意图;图26是本技术实施例十中的锚定装置中的近端锚定的示意图;图27是本技术实施例十一中的锚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8是本技术实施例十一中的一种锚定装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锚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面和非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用于与一组织相互接触,所述接触面包括至少一个凹陷部和/或至少一个凸起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面和非接触面,所述接触面用于与一组织相互接触,所述接触面包括至少一个凹陷部和/或至少一个凸起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定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药物,所述凹陷部中容置有所述药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定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覆盖在所述药物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具有至少一个尖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沿着第一预定方向连续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锚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沿着多个所述第一凹槽的排列方向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交错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锚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沿着第二预定方向连续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锚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包括至少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振傅振中富佳伟阙亦云章艺
申请(专利权)人:微创优通医疗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