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控弯切开刀制造技术_技高网

控弯切开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032671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1-16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控弯切开刀,控弯切开刀包括控制手柄、无渗接头、主体鞘管、切割丝和牵引丝,无渗接头与控制手柄转动装配,主体鞘管的近端与无渗接头连接,主体鞘管的远端设置有可发生形变的末端柔性件,主体鞘管具有至少一个沿轴向开设的内腔通道,内腔通道经无渗接头与控制手柄连通,切割丝穿设在内腔通道内,且控制手柄与切割丝的近端控制连接,切割丝的远端与末端柔性件连接,牵引丝穿设在内腔通道内,且牵引丝的近端经无渗接头引出,牵引丝的远端与末端柔性件连接。上述控弯切开刀能够使末端柔性件形成不同的弯曲形态,确保控弯切开刀旋转达到理想的插管角度,提高旋转功能,使末端柔性件的柔性明显提高,有利于提高选择性插管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弯切开刀


技术介绍

1、ercp,即内镜下逆行性胆胰管造影,诊断性ercp是将十二指肠镜经食道和胃插至十二指肠降段,找到十二指肠乳头,再由十二指肠镜器械通道插入切开刀或胆道镜,通过透视的辅助经十二指肠乳头处抵达胆胰管,最后注入造影液观察胆胰管内部的病变情况。ercp介入治疗包括胆总管取石术、内镜下鼻胆汁引流术、内镜下胆汁内引流术、胆胰管肿瘤支架引流术等,上述过程会使用球囊、碎石网、取石网、引流支架等医用耗材。为确保上述耗材顺利通过病灶,必要时会进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并留置导丝。因此ercp诊疗过程中,十二指肠乳头成功插管是进一步开展诊断和治疗的前提。

2、ercp诊疗过程中,需要切开刀的刀头通过乳头括约肌插管至胆总管或胰腺管,因乳头开口类别具有多样性,胆总管入十二指肠角度存在个体差异,胆胰管开口内部结构存在个体差异且不可直视,乳头括约肌组织内部存在压力乳头括约肌组织内部存在压力且遇到刺激会收缩等原因,十二指肠乳头插管(包括胰胆管选择性插管)是ercp技术难点。另外,临床乳头过长、偏位乳头、大憩室旁乳头、肿瘤浸润生长等情况,会造成十二指肠乳头周围组织粘连、变形、充血水肿等现象,会加大插管难度,反复插入会导致术后并发症,如胰腺炎、出血、穿孔等,因此十二指肠乳头成功插管是ercp手术成败的关键。

3、手术时,需要将已经预定型的切开刀导管插入十二指肠镜的器械通道并推入,直至切开刀穿出钳口进入到十二指肠乳头附近,通过弯曲镜头、旋转镜身及以及调节抬钳器和切开刀弓形角度等操作,将切开刀调整到较佳的位置及出镜角度。成人胆总管入十二指肠参考角度为41.1±1.75°,胰管入十二指肠参考角度约为直角,实际临床数据因人而异。临床一般认为从11点向胆总管发出,从1点向胰管发出,导管应顺应胰胆管的轴线,方可顺利插入,即要使管端呈上翘方向与胆总管进入肠壁的方向一致才易于插入胆总管,胰管插管同理。其中,胰胆管的共有段即胆管壁内段充满皱折,乳头要自然放松的情况下插管,把弯曲的胆管还原成一条直线,才能进入胆管。另外,临床胆管插管的需求远大于胰管插管。切开刀据此通过热处理及刚性芯轴进行刀头预定型,确保切开刀刀头出镜时处于11点钟方向,插管过程很大程度依赖于切开刀刀头出镜角度及医生临床经验。然而,切开刀器械通道的尺寸限制了芯轴刚度,细长且异形的芯轴很难确保切开刀出镜时预期角度。其次,临床有胆胰管均需插管或者选择性插管的需求,且胆总管入十二指肠角度存在个体差异,胆胰管开口内部结构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多向切开刀具有很大临床需求。

4、胆总管入十二指肠角度存在个体差异,胆胰管开口内部结构存在个体差异,同时临床有胰胆管均需要插管或者选择性插管的需求,以上因素决定了多向插管角度的临床需求。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切开刀通常通过旋转切割丝带动刀弓旋转,但因切割丝细长扭矩传递较慢且管体与弯折的十二指肠境内壁存在多处摩擦,因此旋转功能大大弱化,无法满足手术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控弯切开刀。

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弯切开刀,所述控弯切开刀包括:

3、控制手柄;

4、无渗接头,所述无渗接头与所述控制手柄转动装配;

5、主体鞘管,所述主体鞘管的近端与所述无渗接头连接,所述主体鞘管的远端设置有可发生形变的末端柔性件,所述主体鞘管具有至少一个沿轴向开设的内腔通道,所述内腔通道经所述无渗接头与所述控制手柄连通;

6、切割丝,所述切割丝穿设在所述内腔通道内,且所述控制手柄与所述切割丝的近端控制连接,所述切割丝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连接;

7、牵引丝,所述牵引丝穿设在所述内腔通道内,且所述牵引丝的近端经所述无渗接头引出,所述牵引丝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连接。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割丝的远端经所述内腔通道穿出的位置为第一穿出位置,所述牵引丝的远端经所述内腔通道穿出的位置为第二穿出位置,所述第一穿出位置和所述第二穿出位置位于所述主体鞘管的周向不同位置。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鞘管具有的内腔通道至少包括:

10、至少一个第一导丝腔道,所述牵引丝穿设于所述第一导丝腔道;

11、至少一个第二导丝腔道,所述切割丝穿设于所述第二导丝腔道。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割丝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连接位置为第一连接位置,所述牵引丝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连接位置为第二连接位置,所述第一连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相同位置。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丝腔道的远端开口位于所述主体鞘管的远端端面,且所述第一导丝腔道的远端开口构成所述第一穿出位置;和/或,

14、所述第二导丝腔道的远端开口位于所述主体鞘管的远端端面,且所述第二导丝腔道的远端开口构成所述第二穿出位置。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割丝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连接位置为第一连接位置,所述牵引丝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连接位置为第二连接位置;其中,

16、所述第一连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位置分别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轴向不同位置或周向不同位置。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第一基准轴线上,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第二基准轴线上;其中,

18、所述第一连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位置分别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轴向不同位置,所述第一基准轴线和所述第二基准轴线相对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中心轴线对称,或者,所述第一连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位置分别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轴向不同位置,所述第一基准轴线和所述第二基准轴线非相对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中心轴线对称。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割丝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中部连接,所述牵引丝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远端连接;

20、或者,所述牵引丝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中部连接,所述切割丝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远端连接;

21、或者,所述切割丝和所述牵引丝均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远端连接;

22、或者,所述切割丝和所述牵引丝均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中部连接。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弯切开刀包括:

24、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无渗接头上,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牵引丝的近端控制连接。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移动件,所述移动件沿着直线轨迹活动装配在所述无渗接头上,所述移动件与所述牵引丝的近端连接;或者,

26、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转动件,所述转动件沿着转动轴向定轴转动装配在所述无渗接头上,所述转动件与所述牵引丝的近端缠绕连接;或者,

27、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拨动件,所述拨动件铰接装配在所述无渗接头上,所述拨动件与所述牵引丝的近端控制连接。

28、上述控弯切开刀中,通过切割丝和牵引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弯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弯切开刀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弯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丝的远端经所述内腔通道穿出的位置为第一穿出位置,所述牵引丝的远端经所述内腔通道穿出的位置为第二穿出位置,所述第一穿出位置和所述第二穿出位置位于所述主体鞘管的周向不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弯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鞘管具有的内腔通道至少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弯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丝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连接位置为第一连接位置,所述牵引丝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连接位置为第二连接位置,所述第一连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相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弯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丝腔道的远端开口位于所述主体鞘管的远端端面,且所述第一导丝腔道的远端开口构成所述第一穿出位置;和/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弯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丝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连接位置为第一连接位置,所述牵引丝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连接位置为第二连接位置;其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弯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第一基准轴线上,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第二基准轴线上;其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弯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丝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中部连接,所述牵引丝的远端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远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弯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弯切开刀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弯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组件包括移动件,所述移动件沿着直线轨迹活动装配在所述无渗接头上,所述移动件与所述牵引丝的近端连接;或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弯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弯切开刀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弯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丝的远端经所述内腔通道穿出的位置为第一穿出位置,所述牵引丝的远端经所述内腔通道穿出的位置为第二穿出位置,所述第一穿出位置和所述第二穿出位置位于所述主体鞘管的周向不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弯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鞘管具有的内腔通道至少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弯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丝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连接位置为第一连接位置,所述牵引丝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连接位置为第二连接位置,所述第一连接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末端柔性件的相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弯切开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丝腔道的远端开口位于所述主体鞘管的远端端面,且所述第一导丝腔道的远端开口构成所述第一穿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伟王雄伟经历
申请(专利权)人:微创优通医疗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