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γ-丁内酯二聚体抗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969091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31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化学药物,属于抗癌化合物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γ‑丁内酯二聚体抗癌化合物,该化合物在指数生长期的MCF7、HepG‑2、U251、A549、MGC‑803、HO8910、Hela、Saos2、293T多种细胞株上进行细胞毒活性实验表明,所涉及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具有用于治疗由异常细胞增殖所引起的疾病的良好前景。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还给出所涉及化合物的制备方法:采用先合成分子骨架,然后最后关环获得γ‑丁内酯二聚体,结合一锅法操作,该路线从常见底物丙二酸酯出发制备目标化合物,整体收率在40%以上。该路线将NBS自由基反应设置在单活性位点的底物上,进一步降低反应副产物的产生,提升化合物纯度和反应收率。

A antitumor compound of \u03b3 - butyrolactone dimer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γ-丁内酯二聚体抗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癌化合物,尤其涉及一种γ-丁内酯二聚体抗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小花假泽兰(MikaniamicranthaH.B.K.)又名小花蔓泽兰、薇甘菊等,属菊科(Asteraceae)假泽兰属(Mikania),为多年生草本,它生长迅速、破坏力强,故有“植物杀手”之称。在民间被广泛用来治疗创伤、痢疾、霍乱、皮癣、足癣、癌症等疾病。文献报道,薇甘菊含有多种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菌、抗癌、镇痛、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从小花假泽兰中分离得到多种抑菌活性化合物,其中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有薇甘菊内酯、去氧薇甘菊内酯、二氢薇甘菊内酯等。结构式如下:对薇甘菊提取物的研究表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抗菌活性(Facey等,J.Pharm.Pharmacol.(1999)51,1455-1460;Mathur等,Rev.Latinoam.Quiff.(1975),6,201-205)。关于二氢薇甘菊内酯的杀菌活性也有报道(Vasquez等,AG会议,Amsterda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γ-丁内酯二聚体抗癌化合物或该化合物的盐,结构如式I:/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γ-丁内酯二聚体抗癌化合物或该化合物的盐,结构如式I:



其中,R1,R2均选自氢原子、C1~10的烷基、芳香基、烷氧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γ-丁内酯二聚体抗癌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R2均选自C1~6的烷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γ-丁内酯二聚体抗癌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1选自乙基或正丙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γ-丁内酯二聚体抗癌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2选自甲基或乙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γ-丁内酯二聚体抗癌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γ-丁内酯二聚体抗癌化合物结构式选自下述式II、式III、式IV、式V: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γ-丁内酯二聚体抗癌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著双张晓茹严文娇李莹王忠辉袁晔刘爱芹庞靖祥贾士林孙萍郝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山东省抗衰老研究中心山东省新技术制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