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板组件、动力电池包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6255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板组件、动力电池包和车辆,所述换热板组件包括:换热板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换热板本体两端的汇流盘,所述换热板本体设有多个冷却流道,所述汇流盘设有汇流道,所述汇流道与多个所述冷却流道相连,以使所述换热板本体的多个冷却流道并联。由此,通过在换热板本体的两端设置汇流排以将换热板本体内部的多个冷却流道并联,以使得换热板组件具有良好的换热能力,而且通过设计总流道与支流道之间的夹角角度,可以合理地减小换热介质在汇流道中的动能损耗。

Heat exchange plate assembly, power battery pack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板组件、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换热板组件、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在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包冷却系统多采用液冷方式进行冷却,冷却液从入水口流入冷却器,流过并行的若干流道,吸收热量,再从出口流出后进入整车的空调冷却系统,如此形成一个冷却循环系统。相关技术中,动力电池包中的换热板结构复杂,制造和装配成本高,而且占据电池包Y轴方向空间大,而且供冷却液流通的流道宽度受限,从而导致换热板的冷却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换热效果好的换热板组件。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动力电池包。本技术还提出一种车辆。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换热板组件,包括换热板本体和设置于所述换热板本体两端的汇流盘,所述换热板本体设有多个冷却流道,所述汇流盘设有汇流道,所述汇流道包括总流道以及与多个所述冷却流道一一对应连通的多个支流道,以使所述换热板本体的多个冷却流道并联,至少一个所述支流道的轴线与所述总流道的轴线沿换热介质的流通方向成钝角。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板组件,通过在换热板本体的两端设置汇流排以将换热板本体内部的多个冷却流道并联,以使得换热板组件具有良好的换热能力,而且通过设计总流道与支流道之间的夹角角度,可以合理地减小换热介质在汇流道中的动能损耗,以保证换热介质在汇流道中的流动效果。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支流道的轴线与所述总流道的轴线均为钝角。>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钝角为α,且满足90°<α≤1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汇流道为折线形,所述支流道为直线型。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汇流盘为两个,两个汇流盘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换热板本体的两端。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汇流道的中部设有管接口,所述管接口与汇流道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汇流盘包括:盘底板和凸出于所述盘底板一侧的管体,所述管体与所述盘底板限定出所述汇流道。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动力电池包,包括:上述的换热板组件和多个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安装于所述换热板本体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单体电池为长方体结构的方形电池,并具有长度、厚度和介于所述长度和厚度之间的高度,多个所述单体电池沿单体电池的厚度方向排布在所述换热板本体上,所述冷却流道的延伸方向与单体电池的排布方向相同。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单体电池沿长度方向横跨多个所述冷却流道。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动力电池包还包括:托盘和上盖,所述托盘包括侧边框和底板,所述上盖、所述底板分别与所述侧边框的上下两端相连,以限定出电池容纳腔,多个所述单体电池设置在容纳腔内,所述底板包括所述换热板本体。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板包括多个换热板本体,多个所述换热板本体沿单体电池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拼接相连。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不同的所述换热板本体的所述冷却流道并联或串联。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热板本体包括在竖直方向上间隔开设置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设有多个沿单体电池厚度方向延伸的筋条,所述筋条沿单体电池的长度方向间隔开布置,至少部分相邻的所述筋条之间限定出所述冷却流道。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至少部分相邻的所述筋条之间限定出空腔,所述空腔沿单体电池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冷却流道交错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板位于所述第二板的靠近所述单体电池的一侧,所述第二板的背离所述第一板的一侧设有保温层,或所述第二板的背离所述第一板的一侧设有防护层,或所述第二板的背离所述第一板的一侧设有保温层和防护层。根据本技术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具有上述的动力电池包。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板组件的俯视图,其中未示出第一板;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汇流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汇流盘的俯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车辆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多个单体电池的排布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托盘和多个单体电池的配合示意图。附图标记:车辆10000、动力电池包1000、换热板组件100、托盘200、单体电池300、导热绝缘层400、端板500、换热板本体10、冷却流道11、第二板12、筋条121、空腔122、汇流盘20、汇流道21、总流道211、支流道212、管接口23、盘底板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6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板组件10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热板组件100包括换热板本体10和汇流盘20。其中,汇流盘20设置在换热板本体10的两端,换热板本体10设有多个冷却流道11,汇流盘20设有汇流道21,汇流道21包括总流道211以及与多个冷却流道11一一对应连通的多个支流道212,以使换热板本体10的多个冷却流道11并联,而且至少一个支流道212的轴线与总流道211的轴线沿换热介质的流通方向成钝角,钝角为α。可以理解的是,当换热介质从支流道212流通至总流道211时,或者换热介质从总流道211流通至支流道212时,换热介质在支流道212和总流道211的过渡处的转弯角度小,从而换热介质的流通阻力小,可以减小换热介质在汇流道21中流通时的动能损失,从而使得换热介质易于汇流至总流道211或从总流道211分流至多个支流道212。进一步地,汇流盘20具有汇流作用,换热介质可以在汇流盘20处汇流并通过汇流道21流入冷却流道11中,冷却流道11用于供换热介质通过,从而使得换热板本体10具有良好的换热能力。其中,换热介质可以为冷却液。可以理解的是,在换热板本体10中,多个冷却流道11彼此独立,即任意两个冷却流道11之间彼此不连通,通过在换热板本体10的两端设置汇流盘20以将多个冷却流道11连通且并联设置,从而使得换热板组件100具有良好的换热能力。可选地,换热板本体10可以为挤压成型,挤压成型通常只能加工出长条形的零件,换热板本体10的其中一个板(比如上板)在挤压成型后铣掉一段,在换热板本体10被铣削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板本体(10)和设置于所述换热板本体(10)两端的汇流盘(20),所述换热板本体(10)设有多个冷却流道(11),所述汇流盘(20)设有汇流道(21),所述汇流道(21)包括总流道(211)以及与多个所述冷却流道(11)一一对应连通的多个支流道(212),以使所述换热板本体(10)的多个冷却流道(11)并联,至少一个所述支流道(212)的轴线与所述总流道(211)的轴线沿换热介质的流通方向成钝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板本体(10)和设置于所述换热板本体(10)两端的汇流盘(20),所述换热板本体(10)设有多个冷却流道(11),所述汇流盘(20)设有汇流道(21),所述汇流道(21)包括总流道(211)以及与多个所述冷却流道(11)一一对应连通的多个支流道(212),以使所述换热板本体(10)的多个冷却流道(11)并联,至少一个所述支流道(212)的轴线与所述总流道(211)的轴线沿换热介质的流通方向成钝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流道(212)的轴线与所述总流道(211)的轴线均为钝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钝角为α,且满足90°<α≤1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道(21)为折线形,所述支流道(212)为直线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盘(20)为两个,两个所述汇流盘(20)通过焊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换热板本体(10)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流道(211)的中部设有管接口(23),所述管接口(23)与总流道(211)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组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盘(20)包括:盘底板(22)和凸出于所述盘底板(22)一侧的管体,所述管体与所述盘底板(22)限定出所述汇流道(21)。


8.一种动力电池包(10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板组件(100);
多个单体电池,所述单体电池安装于所述换热板本体(1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包(1000),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电池为长方体结构的方形电池,并具有长度、厚度和介于所述长度和厚度之间的高度,多个所述单体电池沿单体电池的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磊王隆兴王小龙郑卫鑫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