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应急临时停车洞的单向隧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5824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2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应急临时停车洞的单向隧道结构,包括隧道本体,于所述隧道本体内设置有单向行驶的车道,于所述隧道本体的其中一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应急临时停车洞或停车港湾,且所述应急临时停车洞或停车港湾由所述车道的边沿向所述隧道本体的内壁凹陷形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带应急临时停车洞的单向隧道结构,在盾构隧道行车方向右侧局部开孔设置应急临时停车洞或停车港湾,不但保持主线隧道盾构直径不变,而且降低了工程风险,节约了工程投资。

One way tunnel structure with emergency temporary parking t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应急临时停车洞的单向隧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应急临时停车洞的单向隧道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盾构隧道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单向双车道或单车道的道路工程,按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须设置不小于3.0m的应急车道或间距不大于500m,宽度不小于3.0m的应急停车港湾。现有的单向双车道或单车道断面根据规范要求需在车道行驶的右侧设置应急车道或应急临时停车洞时盾构外径可达13.5m,属于大直径盾构,施工难度大,工程造价高。因此,对于盾构隧道,增设应急车道或应急停车港湾后,盾构直径增大,从而投资增高、风险变大。现有技术存在着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带应急临时停车洞的单向隧道结构,以在不增加盾构隧道直径的条件下,布设应急临时停车洞或停车港湾,满足规范要求。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带应急临时停车洞的单向隧道结构,包括隧道本体,于所述隧道本体内设置有单向行驶的车道,于所述隧道本体的其中一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应急临时停车洞或停车港湾,且所述应急临时停车洞或停车港湾由所述车道的边沿向所述隧道本体的内壁凹陷形成。作为优选,所述车道为单车道或者双车道。作为优选,所述应急临时停车洞或停车港湾为多个,各所述应急临时停车洞或停车港湾沿所述隧道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作为优选,沿车辆行驶方向,所述应急临时停车洞或停车港湾设置于所述隧道本体的右侧内壁上。作为优选,所述应急临时停车洞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车道的行驶方向的角度小于90度。作为优选,所述隧道为盾构结构。作为优选,所述车道远离所述应急临时停车洞的一侧和所述应急临时停车洞远离所述隧道的一侧均设有防冲击侧石,所述防冲击侧石沿隧道的长度方向布置。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带应急临时停车洞的单向隧道结构,在盾构隧道行车方向右侧局部开孔设置应急临时停车洞或停车港湾,不但保持主线隧道盾构直径不变,而且降低了工程风险,节约了工程投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应急临时停车洞的双车道单向隧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应急临时停车洞的双车道单向隧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应急临时停车洞的单车道单向隧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带应急临时停车洞的单车道单向隧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带应急临时停车洞的单向隧道结构,包括隧道本体8,于所述隧道本体8内设置有单向行驶的车道1,于所述隧道本体8的其中一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应急临时停车洞2,且所述应急临时停车洞2由所述车道1的边沿向所述隧道本体8的内壁凹陷形成。本技术提供的带应急临时停车洞的单向隧道结构,在盾构隧道行车方向右侧局部开孔设置应急临时停车洞,不但保持主线隧道盾构直径不变,而且降低了工程风险,节约了工程投资。作为优选,所述车道1为单车道或者双车道。作为优选,所述应急临时停车洞2为多个,各所述应急临时停车洞2沿所述隧道本体8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作为优选,沿车辆行驶方向,所述应急临时停车洞2设置于所述隧道本体8的右侧内壁上,更符合驾驶习惯。作为优选,所述应急临时停车洞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车道1的行驶方向的角度小于90度,以方便车辆驶入。作为优选,所述隧道为盾构结构,隧道内壁上安设有盾构管片3,行车路面下设有两个边箱涵4和一个中间箱涵5。本技术提供的隧道断面布置适用于单向双车道或单车道的盾构法隧道,也可适用于同类型的矿山法隧道。作为优选,所述车道1远离所述应急临时停车洞2的一侧和所述应急临时停车洞2远离所述隧道的一侧均设有防冲击侧石6,减少事故发生时对隧道本体8的损害,所述防冲击侧石6沿隧道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防冲击侧石6靠近车道的一侧均设有路边沟7,用来排除路面积水,所述路边沟7沿隧道的长度方向布置。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行车方向右侧,隧道本体8每隔500m破除盾构管片3,局部向外扩宽设置应急临时停车洞,所述应急临时停车洞2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车道1的行驶方向的夹角为30~45°,使得车辆更方便进出。另外,按照《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沿隧道本体的长度方向,隧道本体8可每隔750m破除盾构管片3,局部向外扩宽设置停车港湾,停车港湾每个长80米。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应急临时停车洞的单向隧道结构,包括隧道本体,于所述隧道本体内设置有单向行驶的车道,其特征在于:于所述隧道本体的其中一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应急临时停车洞或停车港湾,且所述应急临时停车洞或停车港湾由所述车道的边沿向所述隧道本体的内壁凹陷形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应急临时停车洞的单向隧道结构,包括隧道本体,于所述隧道本体内设置有单向行驶的车道,其特征在于:于所述隧道本体的其中一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应急临时停车洞或停车港湾,且所述应急临时停车洞或停车港湾由所述车道的边沿向所述隧道本体的内壁凹陷形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应急临时停车洞的单向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道为单车道或者双车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应急临时停车洞的单向隧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临时停车洞或停车港湾为多个,各所述应急临时停车洞或停车港湾沿所述隧道本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明清薛光桥彭佳湄孙文昊罗驰恒鲁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