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柔性鼻内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4957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8: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柔性鼻内镜装置,包括输送杆和操作机构,所述输送杆包括刚性部和位于刚性部前端的柔性部,所述柔性部具有至少一个关节,可在操作机构的控制下弯曲,所述操作机构设置于所述输送杆的后端或所述输送杆的刚性部,所述输送杆内部包括成像通道和工作通道,所述成像通道和所述工作通道轴向贯穿所述输送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柔性可弯曲的通道提供不同角度的视野,扩大内镜末端照明范围,消除视野盲区;通过开辟多个内镜工作通道,实现了冲洗吸引一体化功能,使得全程保持术野清晰,缩短了手术的时间,提供了手术的安全性;且可单手操控,使得操作更稳定,使内镜手术更加精细化。

A multifunctional flexible nasal endoscopic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柔性鼻内镜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鼻内镜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柔性鼻内镜装置。
技术介绍
鼻内镜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鼻-鼻窦显微外科的发展,目前鼻内镜手术已几乎应用于全部的鼻-鼻窦疾病、前颅底良性疾病。鼻内镜为硬性内镜,视野范围固定,因此在观察上颌窦、额窦等结构时,常需要更换角度镜(常用的有30°、45°、70°镜)来保障术区的观察。同时,由于内镜操作空间的狭小,有时即便能在内镜下观察到病变,但也无法使手术器械到达该部位。何况在大角度内镜下的操作时,更需要有熟练的技术。常规鼻内镜手术时,通常采用一手持镜,一手操作,由于鼻腔鼻窦黏膜血供丰富,手术极易造成出血,容易使得镜头模糊,影响视野,需反复地冲洗、擦拭内镜,同时操作手也要频繁更换手术器械和吸引器,不仅延长了手术时间,也增加了手术风险。另外,单手操作也限制了复杂操作的完成,若采用助手持镜,术者双手操作,则需要术者和助手具有相当高的配合程度。目前的鼻内镜系统仅能提供照明及成像的功能,无法在鼻内镜成像的条件下直接进行手术操作,因而阻碍了鼻-鼻窦显微外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含有工作通道的内镜,该内镜还配备有镜头清洗装置,其末梢可以柔性屈曲,从而极大程度地克服目前临床所面临的技术瓶颈,减少手术创伤,使得鼻-鼻窦手术更加微创化和精细化。具体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柔性鼻内镜装置,包括输送杆和操作机构,所述输送杆包括刚性部和位于刚性部前端的柔性部,所述柔性部具有至少一个关节,所述关节可在所述操作机构的控制下弯曲,所述操作机构设置于所述输送杆的后端或所述输送杆的刚性部,所述输送杆内部包括成像通道和工作通道,所述成像通道和所述工作通道轴向贯穿所述输送杆。进一步,所述关节的弯曲角度可锁定。可选地,所述关节通过牵引线与所述操作机构连接,通过调节操作机构拉紧或放松牵引线,实现所述关节的弯曲。优选地,所述关节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进一步,所述工作通道为多条,所述工作通道用于输送鼻内镜手术中用到的器械进入操作区域,包括但不限于冲洗器、吸引器、活检钳、探针、注射器、光源、激光光纤等;所述冲洗器用于冲洗鼻腔内的血迹等影响视野清晰度的污染物,所述吸引器用于吸出液体。进一步,用于输送活检钳、探针、注射器等手术器械的所述工作通道的直径优选为1.5-2.5mm,最佳为2mm,用于输送冲洗器、吸引器、光源、激光光纤等辅助器械的所述工作通道的直径根据需要可略小。进一步,所述成像通道的前端包括镜头,用于捕获鼻内影像;所述镜头优选为摄像头,所述镜头的后端连接有电信号传输线,其伸出所述输送杆的后端与外部显示装置连接,操作者可通过外部显示装置观察鼻内的情况。所述成像通道的直径优选为2.5-3mm,最佳为2.8mm。可选地,本技术的鼻内镜装置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镜头;优选地,包括两个镜头以形成立体的影像。可选地,外部显示装置包括电脑显示器等。除摄像头以外,镜头也可采用物镜和目镜组合的形式观察鼻内的情况。进一步,所述多条工作通道中有一条的前端可包括光源,用于为手术部位提供照明,使手术人员能够清楚地观察手术部位的情况,光源后端的电线从所述输送杆的后端伸出。所述光源除了设置在所述工作通道内,还可与镜头一起设置在所述成像通道内。进一步,在鼻内镜手术过程中,手术器械可通过工作通道抵达患处,进行手术操作。通过在鼻内镜中设置工作通道,手术人员单手即可实现观察和部分手术操作,从而能够更方便、安全的进行复杂的手术操作。进一步,所述工作通道或所述成像通道内还可包括传感器,用于感受鼻内环境情况,所述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光敏传感器、声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等。进一步,所述输送杆的前端紧靠成像通道的位置还设置有镜头清洗装置,用于清洗镜头上的污渍,该装置的启动可以是手动或自动的。进一步,本技术所述鼻内镜装置的传输杆的外径小于鼻腔的内径,优选为4-6mm,最佳为5mm;所述刚性部可由硬质材料制成,使其在手术过程中不因柔性部弯曲或手术器械的操作而发生形变,避免对鼻腔造成意外损伤,可选地,其可由医用不锈钢制成。根据鼻腔内部的结构特点,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功能柔性鼻内镜装置的柔性部具有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所述第一关节可在刚性部保持不动的情况下,使柔性部弯曲进入鼻腔;优选地,所述第一关节可实现0°-70°角度范围的弯曲并锁定,即其可向一个方向弯曲的最大角度为70°;所述第二关节可实现正反两个方向的弯曲并锁定,其最大弯曲角度优选为±110°,该角度范围内柔性部可在鼻腔内自由弯曲,对不同区域进行有效观察,同时避免装置前端与鼻腔内结构碰触,提高了安全性能。相应地,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述多功能柔性鼻内镜装置包括第一操作机构和第二操作机构,所述第一关节和所述第二关可分别在所述第一操作机构和所述第二的控制下弯曲;所述第一操作机构和所述第二操作机构分别独立地设置于所述输送杆的后端或所述输送杆的刚性部,且它们可以分开设置也可以合并设置在一起。可选地,所述第一关节通过牵引线与所述第一操作机构连接,通过调节操作机构拉紧或放松牵引线,实现所述第一关节的弯曲,所述第二关节通过牵引线与所述第二操作机构连接,通过调节操作机构拉紧或放松牵引线,实现所述第二关节的弯曲。本技术所述的多功能柔性鼻内镜装置还可包括手持部,手持部与输送杆的后端连接。进一步,本技术的所述操作机构可位于输送杆的后端,如位于所述手持部上。可选地,操作机构可为操作手柄,手术人员通过向不同的方向推动手柄控制柔性部的弯曲。进一步,在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操作机构可位于输送杆后端手持部的一侧,所述第二操作机构可位于输送杆后端手持部的顶端,或者与所述第一操作机构并列设置,以方便手术人员进行单手操作。进一步,本技术的多功能柔性鼻内镜装置还包括用于鼻内镜手术的手术器械,所述手术器械可穿过工作通道抵达患处进行手术操作;可选地,所述手术器械可包括冲洗器、吸引器、钳夹装置、注射器、探针、激光光纤等,可选地,所述钳夹装置为活检钳。进一步,本技术的多功能柔性鼻内镜装置的输送杆外部还具有套管,所述套管可以由生物相容性高分子材料制成,其表面光滑,用于防止输送杆对鼻腔造成损害,且可防止输送杆被血迹污染,也易于清洁。本技术所述“前端”是指所述多功能柔性鼻内镜装置远离操作人员的一端,所述“后端”是指所述多功能柔性鼻内镜装置靠近操作人员的一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多功能柔性鼻内镜装置通过柔性可弯曲的通道为照明及成像工具提供不同角度的视野,能够保护鼻腔的正常结构,扩大内镜末端照明范围,消除视野盲区;且本技术开辟多个内镜工作通道,丰富了内镜的功能,满足最常用的冲洗、吸引、探针、激光切割等功能,冲洗吸引一体化功能使得全程保持术野清晰,缩短了手术的时间,提供了手术的安全性;此外,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柔性鼻内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杆和操作机构,所述输送杆包括刚性部和位于刚性部前端的柔性部,所述柔性部具有至少一个关节,所述关节可在所述操作机构的控制下弯曲,所述操作机构设置于所述输送杆的后端或所述输送杆的刚性部,所述输送杆内部包括成像通道和工作通道,所述成像通道和所述工作通道轴向贯穿所述输送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柔性鼻内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杆和操作机构,所述输送杆包括刚性部和位于刚性部前端的柔性部,所述柔性部具有至少一个关节,所述关节可在所述操作机构的控制下弯曲,所述操作机构设置于所述输送杆的后端或所述输送杆的刚性部,所述输送杆内部包括成像通道和工作通道,所述成像通道和所述工作通道轴向贯穿所述输送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柔性鼻内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通过牵引线与所述操作机构连接,通过调节操作机构拉紧或放松牵引线,实现所述关节的弯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柔性鼻内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通道为多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柔性鼻内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通道的前端包括镜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柔性鼻内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节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欢吴皓汪照炎谭皓月姚俊吉潘金锡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