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组合式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4415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元组合式框架结构,它由多个框架单元所组成,所述的框架单元为内部中空的框体,其四角各设有一切边,所述的框架单元形成有一内缘及外缘,该内缘与外缘之间设有隔墙,该隔墙于四角各设有一凹口,这些框架单元的切边可进行连接,以形成一可共用框架的单元组合式框架,并利用凹口形成贯穿的孔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固定方式简单牢固,且便于设置各种电线或消防管道。(*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单元组合式框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供吊顶系统的悬吊杆垂直贯穿,且可便于线路或消防管等穿设配置的单元组合式框架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1及图2所示,它是一种现有的单元组合式框架结构,它包括多个框架单元10a、多个连接座20a及多个螺合元件30a所组成,其中框架单元10a为一内部中空的框体,该框架单元10a在四角各设有一切边11a,又内缘12a与外缘13a之间设有一向上延伸的隔墙14a,该隔墙14a与外缘13a形状相同且具有四个相对且平行于各切边11a的连接边15a,该隔墙14a的四个连接边15a适当位置各设有一穿孔16a,可将框架单元10a的切边11a相互对齐紧密连接,并利用设有穿孔21a的连接座20a各置相对二连接边15a之间,使该连接座20a的穿孔21a与连接边15a的穿孔16a对齐,再将该螺合元件30a各分旋入锁固,使形成一可共用框架的单元组合式框架结构。上述的单元组合式框架结构,可作为天花板、玻璃帷幕等框架结构,当发生地震时,某框架单元即使受到冲击,也会将冲力分散而由框体来承受,且框架材料使用上较有弹性而不会形成浪费,又结构较强而可在框架下加装导轨及移动式挂钩来移动重物,而且安装上简单而节省时间及人力。但是,上述单元组合式框架结构,其欲以吊顶系统悬吊方式固定时,由于这些框架单元10a的切边11a是紧密连接,因此悬吊杆将无处向下穿设,使悬吊杆无法垂直穿设于这些框架单元10a的切边11a间及撑托于框架单元10a底部,因此其固定方式受到限制,难以具有更广泛的使用性。再者,上述单元组合式框架结构,这些框架单元10a的切边11a是紧密连接,并无预留配线的管道,使得线路及消防管等配置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便于安装及便于布置管线的单元组合式框架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单元组合式框架结构,它由多个框架单元所组成,所述的框架单元为内部中空的框体,其四角各设有一切边,所述的框架单元形成有一内缘及外缘,该内缘与外缘之间设有隔墙,该隔墙于四角各设有一凹口,这些框架单元的切边可进行连接,以形成一可共用框架的单元组合式框架,并利用凹口形成贯穿的孔洞。所述的隔墙上设有多个孔柱。所述的孔柱可供置入螺栓用以螺固导轨,该导轨上滑动配合有移动式挂钩。所述的孔柱可供置入螺栓用以螺固底板。所述的框架单元的凹口形成的贯穿的孔洞,可供悬吊杆穿设,该悬吊杆下端连接有固定板,可撑托于框架单元底部四角。所述的悬吊杆是由一第一杆体、一连接件、一第二杆体、一套筒及一固定板组成,该第一杆体上端可连接于固定物上,该第一杆体下端是与连接件上端相连接,该第二杆体上端是与连接件下端相螺接,该套筒上端是与第二杆体下端相螺接,该套筒外壁设一开孔,该开孔是与套筒内部相通,该套筒下端是与固定板相连接,使得固定板连接于悬吊杆下端,这些框架单元的凹口是供悬吊杆的套筒穿设。所述的悬吊杆下端的固定板与框架单元可进行螺固。所述的框架单元内可架设有天花板或玻璃板。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即在框架单元四角各设有一凹口,当多个框架单元连接时,可利用凹口形成上、下贯穿的孔洞,因此,欲以吊顶系统悬吊方式固定时,悬吊杆即可垂直穿设于这些框架单元进而以固定板撑托于框架单元底部四角,其固定方式简单牢固,具有广泛的使用性。此外,本技术悬吊杆还可设置中空套筒,可便于设置各种电线或消防管道。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单元组合式框架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现有单元组合式框架结构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5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应用于天花板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应用于玻璃帷幕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应用于移动式挂钩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应用于固定底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3、图4及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单元组合式框架结构,它包括多个框架单元10,其中的框架单元10为一以铝材料制成内部中空的长方形或其他形状的框体,该框架单元10四角各设有一切边11,该框架单元10还形成有一内缘12与一缘外13,又于内缘12与外缘13之间设有一向上延伸的隔墙14,该隔墙14于四角各设有一凹口15,这些凹口15贯穿各切边11,该凹口15是配合悬吊杆30外形呈圆弧形或其他形状,另于隔墙14上可间隔设有多个孔柱16,以便于设置穿孔17,由于这些框架单元10四角各设有一凹口15,框架单元10的切边11连接时,可利用凹口15形成上、下贯穿的孔洞,使形成一可共用框架的单元组合式框架。本技术主要是在框架单元10四角各设有一凹口15,当这些框架单元10的切边11连接时,可利用凹口15形成上、下贯穿的孔洞,因此欲以吊顶系统悬吊方式固定时,悬吊杆30即可垂直贯穿,使悬吊杆30得以穿设于这些框架单元10的切边11间,进而以固定板35撑托于框架单元10底部四角,因此其固定方式较具变化,具有更广泛的使用性。悬吊杆30是由一第一杆体31、一连接件32、一第二杆体33、一套筒34及一固定板35组成,该第一杆体31上端可连接于横梁等固定物40上(如图6),该第一杆体31下端是与连接件32上端相连接,该第二杆体33为一螺杆,该第二杆体33上端是与连接件32下端相螺接,使第一杆体31及第二杆体33可借连接件32连接为一体,该套筒34为一中空圆柱体,当然该套筒34的外形亦可为其他形状,该套筒34上端是与第二杆体33下端相螺接,该套筒34外壁并设一开孔36,该开孔36是与套筒34内部相通,该套筒34下端是与固定板35以焊接等方式相连接,使得固定板35得以连接于悬吊杆30下端。请参阅图6,本技术可以吊顶系统悬吊方式固定,以便于组成天花板的框架结构,其预先将多个悬吊杆30的第一杆体31上端连接于横梁等固定物40上,使这些悬吊杆30呈垂直状悬吊,而后使这些框架单元10四角置放于悬吊杆30下端的固定板35上,可将这些框架单元10的切边11相互对齐连接,利用凹口15供悬吊杆30的套筒34贯穿,借这些固定板35采撑托于框架单元10底部四角,且可利用螺栓37将固定板35与框架单元10螺固,天花板则可架设于这些框架单元10内部。再者,本技术的悬吊杆30具有中空套筒34,且设有开孔36,因此可便于线路90或消防管等穿设配置。请参阅图7,本技术亦可作为玻璃帷幕的框架结构,其可于组合后的各缺口18加装一延伸板19,玻璃板20则可架设于这些框架单元10内部。请参阅图8,本技术隔墙14上可设有孔柱16,可供置入螺栓70用以螺固导轨50,该导轨50上滑动配合有移动式挂钩60,该移动式挂钩60可用以悬吊物品,并使该物品可循导轨50路线作移动。另外,请参阅图9,本技术的隔墙14上的孔柱16,亦可供置入螺栓70以螺固底板80。权利要求1.一种单元组合式框架结构,它由多个框架单元所组成,所述的框架单元为内部中空的框体,其四角各设有一切边,所述的框架单元形成有一内缘及外缘,该内缘与外缘之间设有隔墙,该隔墙于四角各设有一凹口,这些框架单元的切边可进行连接,以形成一可共用框架的单元组合式框架,并利用凹口形成贯穿的孔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元组合式框架结构,它由多个框架单元所组成,所述的框架单元为内部中空的框体,其四角各设有一切边,所述的框架单元形成有一内缘及外缘,该内缘与外缘之间设有隔墙,该隔墙于四角各设有一凹口,这些框架单元的切边可进行连接,以形成一可共用框架的单元组合式框架,并利用凹口形成贯穿的孔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德瑞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