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拉直设备及线缆拉直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3979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7 15: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线缆拉直设备及线缆拉直工艺,包括有机体、用于导引线缆进线方向的导向机构、用于压紧定位线缆的压紧机构、用于拉直线缆的拉直机构和用于防止拉直后的线缆变形的夹紧机构;其中,所述导向机构、压紧机构、拉直机构和夹紧机构依次设置于机体上;所述拉直机构具有拉直压轮组;如此,通过导向机构、压紧机构、拉直机构和夹紧机构的设计,实现了线缆的自动化拉直,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合理,拉直效率高,线缆拉直质量一致,其压紧机构的设置,防止了线缆在拉直工作时出现上下跳动情况,同时,拉直机构通过拉直压轮组来拉直,解决了线槽太宽拉直效果不佳、太窄会使线缆受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缆拉直设备及线缆拉直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缆拉直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线缆拉直设备及线缆拉直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线缆在使用过程中,都必须将线缆整直,以便线缆穿管线或其他施工;传统技术中,线缆的拉直方式通常为人工拉直,拉直效率低下,费时费力,而且拉直效果不理想。后来,有人专利技术了一种用于辅助线缆拉直的辅助装置,通过在辅助装置上增设线槽,利用线缆穿过线槽并经过辅助装置对线缆进行拉直操作;但是,其线槽的宽度太大时,使得线缆并不能得到较好的拉直效果;线槽太小时,容易使得线缆外皮绝缘层受到磨损或线缆内部的金属线扯断,进而影响线缆质量;同时,线缆在拉直时,线缆可能会出现上下方向的跳动,影响了线缆的拉直效果。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线缆拉直设备及线缆拉直工艺,其通过导向机构、压紧机构、拉直机构和夹紧机构的设计,实现了线缆的自动化拉直,线缆拉直质量一致,其压紧机构的设置,防止了线缆在拉直工作时出现上下跳动情况,同时,拉直机构通过拉直压轮组来拉直,解决了线槽太宽拉直效果不佳、太窄会使线缆受损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拉直设备,包括有机体、用于导引线缆进线方向的导向机构、用于压紧定位线缆的压紧机构、用于拉直线缆的拉直机构和用于防止拉直后的线缆变形的夹紧机构;其中,所述导向机构、压紧机构、拉直机构和夹紧机构依次设置于机体上;所述拉直机构具有拉直压轮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向机构、压紧机构、拉直机构和夹紧机构自左往右依次布置于机体上;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有若干前后间距式布置的导线轮,所述机体设置有猪尾管,所述猪尾管位于导线轮的左下方,所述猪尾管对应导线轮间距式布置于机体的左端;所述猪尾管包括有一体连接成型的直线导管部和弯曲导管部,所述直线导管部连接于机体的左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紧机构包括有上压紧轮和下压紧轮,所述上压紧轮和下压紧轮所在轴向均为前后延伸设置,所述上压紧轮和下压紧轮上下对应布置以使两者之间形成压紧间隙;所述机体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所述上压紧轮和下压紧轮的前后端分别枢接于相应的第一延伸板、第二延伸板。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设置有用于驱动下压紧轮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具有电机,所述电机驱动下压紧轮转动。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拉直机构具有左右布置的第一拉直压轮组和第二拉直压轮组,所述第一拉直压轮组和第二拉直压轮组两者其一为水平压迫式拉直压轮组,另一为竖直压迫式拉直压轮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拉直压轮组为水平压迫式拉直压轮组,所述第二拉直压轮组为竖直排列布置的拉直压轮组;所述第一拉直压轮组具有前侧拉直压轮和后侧拉直压轮,所述前侧拉直压轮和后侧拉直压轮所在轴向均为上下延伸设置,所述前侧拉直压轮和后侧拉直压轮的周侧之间形成有供线缆穿过的水平压迫槽;所述第二拉直压轮组具有上侧拉直压轮和下侧拉直压轮,所述上侧拉直压轮和下侧拉直压轮所在轴向均为前后延伸设置,所述上侧拉直压轮和下侧拉直压轮的周侧之间形成有供线缆穿过的竖直压迫槽;所述水平压迫槽、竖直压迫槽左右相应正对设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前侧拉直压轮和后侧拉直压轮沿左右方向错位布置;所述上侧拉直压轮和下侧拉直压轮沿左右方向错位布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夹紧机构包括有导向板、压线板和气缸,所述导向板具有出线槽,所述压线板设置于导向板的上方,所述气缸控制压线板可选择性升降,以实现压线板的开合。一种线缆拉直工艺,所述线缆经猪尾管、导线轮进入到压紧机构(30),所述线缆夹设于上压紧轮和下压紧轮之间,通过传动机构的控制将线缆送入拉直机构内,实现线缆的拉直,再经过夹紧机构导出线缆。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线缆送入拉直机构内,依次经水平压迫式拉直、竖直压迫式拉直,以实现对线缆的多方向拉直。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导向机构、压紧机构、拉直机构和夹紧机构的设计,实现了线缆的自动化拉直,结构设计简单,巧妙合理,拉直效率高,线缆拉直质量一致,其压紧机构的设置,防止了线缆在拉直工作时出现上下跳动情况,同时,拉直机构通过拉直压轮组来拉直,解决了线槽太宽拉直效果不佳、太窄会使线缆受损的问题;其次是,第一拉直压轮组和第二拉直压轮组的设置,使得线缆经过第一拉直压轮组和第二拉直压轮组的多方向进行压迫和连续的校直效果,提高线缆的拉直质量及稳定性,可用性佳;以及,夹紧机构的设置,一方面,对线缆起到辅助导向和压紧的作用,另一方面,根据线缆的出料状态,压线板闭合于导向板的上端,防止了线缆的变形,导致变形的线缆不能使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第一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第二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第三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第一分解图(图中为传动机构的分解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第一剖视图;图6是图4所示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俯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第二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拉直机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0是图9所示结构的分解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第一拉直压轮组的剖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第二拉直压轮组的剖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第三剖视图(图中为拉直压轮的剖视图)。附图标识说明:10、机体11、猪尾管12、第一延伸板121、通孔13、第二延伸板14、安装板141、第一让位口15、第一连接板16、第二连接板17、固定孔20、导向机构21、导线轮30、压紧机构31、上压紧轮32、下压紧轮321、传动部40、拉直机构41、第一拉直压轮组411、前侧拉直压轮412、后侧拉直压轮42、第二拉直压轮组421、上侧拉直压轮422、下侧拉直压轮43、安装部431、条形定位孔44、过线槽441、弧形压迫型面50、夹紧机构51、导向板511、出线槽512、导线板513、导柱514、限位部52、压线板521、升降部522、顶板523、后板524、滑槽53、气缸531、导引槽532、凸块60、传动机构61、电机62、同步带轮621、传动轮622、同步带63、外盖70、进线定位板71、进线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1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线缆拉直设备,包括有机体10、用于导引线缆进线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缆拉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体(10)、用于导引线缆进线方向的导向机构(20)、用于压紧定位线缆的压紧机构(30)、用于拉直线缆的拉直机构(40)和用于防止拉直后的线缆变形的夹紧机构(50);其中,所述导向机构(20)、压紧机构(30)、拉直机构(40)和夹紧机构(50)依次设置于机体(10)上;所述拉直机构(40)具有拉直压轮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缆拉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体(10)、用于导引线缆进线方向的导向机构(20)、用于压紧定位线缆的压紧机构(30)、用于拉直线缆的拉直机构(40)和用于防止拉直后的线缆变形的夹紧机构(50);其中,所述导向机构(20)、压紧机构(30)、拉直机构(40)和夹紧机构(50)依次设置于机体(10)上;所述拉直机构(40)具有拉直压轮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拉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20)、压紧机构(30)、拉直机构(40)和夹紧机构(50)自左往右依次布置于机体(10)上;所述导向机构(20)包括有若干前后间距式布置的导线轮(21),所述机体(10)设置有猪尾管(11),所述猪尾管(11)位于导线轮(21)的左下方,所述猪尾管(11)对应导线轮(21)间距式布置于机体(10)的左端;所述猪尾管(11)包括有一体连接成型的直线导管部和弯曲导管部,所述直线导管部连接于机体(10)的左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拉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30)包括有上压紧轮(31)和下压紧轮(32),所述上压紧轮(31)和下压紧轮(32)所在轴向均为前后延伸设置,所述上压紧轮(31)和下压紧轮(32)上下对应布置以使两者之间形成压紧间隙;所述机体(10)的前后端分别设置有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延伸板(12)、第二延伸板(13),所述上压紧轮(31)和下压紧轮(32)的前后端分别枢接于相应的第一延伸板(12)、第二延伸板(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线缆拉直设备,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用于驱动下压紧轮(32)的传动机构(60),所述传动机构(60)具有电机(61),所述电机(61)驱动下压紧轮(32)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拉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直机构(40)具有左右布置的第一拉直压轮组(41)和第二拉直压轮组(42),所述第一拉直压轮组(41)和第二拉直压轮组(42)两者其一为水平压迫式拉直压轮组,另一为竖直压迫式拉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皓星智能装备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