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淮阴工学院专利>正文

O型端子与线缆的抓取压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3673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领域,公开了一种O型端子与线缆的抓取压合装置,压端平台位于抓取机构的一侧或下方,压针机构设置在压端平台上方;抓取机构包括夹爪结构和夹爪角度调控结构,夹爪角度调控结构中,第四电机固定在机架上,且其输出轴与第一主动齿轮同轴连接,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分别与第一主动齿轮的两侧啮合;第一转动杆的底端与第一从动齿轮固定连接,顶端与定位板转动连接,第二转动杆的底端与第二从动齿轮固定连接,顶端与定位板转动连接,夹爪结构固定在定位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将O型端子自动放置到压端平台上,而且能够自动将线缆压入O型端子的端口内,自动化程度较高。

Grasping and pressing device of o-terminal and 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O型端子与线缆的抓取压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O型端子与线缆的抓取压合装置。
技术介绍
O型端子是电子元器件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一种器件,O型端子的端口需要与线缆压端到一起后才能使用,在现有技术中,O型端子与线缆的压端一般是通过人工压端,压端不均匀会导致O型端子与线缆之间具有间隙,会导致线缆与O型端子脱落,这样在电路中就无法实现正常的导通,机械化压端设备也有出现,但是一般都只能是将O型端子放置到压端平台上之后,将线缆的端部插入到O型端子的端口内,然后才能施加压力将二者压端到一起,将O型端子放置到压端平台以及将线缆的端部插入到O型端子的端口内均需要人工操作,工作效率低下,不利于大批量产业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O型端子与线缆的抓取压合装置,不仅能够将O型端子自动放置到压端平台上,而且能够自动将线缆压入O型端子的端口内,自动化程度较高。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O型端子与线缆的抓取压合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抓取机构、压端平台和压针机构,所述压端平台位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O型端子与线缆的抓取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抓取机构(2)、压端平台(3)和压针机构(4),所述压端平台(3)位于所述抓取机构(2)的一侧或下方,所述压针机构(4)设置在所述压端平台(3)上方;/n所述抓取机构(2)包括夹爪结构(9)和夹爪角度调控结构(46),所述夹爪角度调控结构(46)包括第一转动杆(47)、第二转动杆(48)、第四电机(49)以及通过支板(50)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主动齿轮(51)、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所述第四电机(49)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且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51)同轴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2)和所述第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O型端子与线缆的抓取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抓取机构(2)、压端平台(3)和压针机构(4),所述压端平台(3)位于所述抓取机构(2)的一侧或下方,所述压针机构(4)设置在所述压端平台(3)上方;
所述抓取机构(2)包括夹爪结构(9)和夹爪角度调控结构(46),所述夹爪角度调控结构(46)包括第一转动杆(47)、第二转动杆(48)、第四电机(49)以及通过支板(50)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主动齿轮(51)、第一从动齿轮(52)和第二从动齿轮(53);所述第四电机(49)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且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51)同轴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2)和所述第二从动齿轮(53)分别与所述第一主动齿轮(51)的两侧啮合;所述第一转动杆(47)的底端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2)固定连接,顶端与定位板(54)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48)的底端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53)固定连接,顶端与所述定位板(54)转动连接,所述夹爪结构(9)固定在所述定位板(5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型端子与线缆的抓取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机构(2)中还包括夹爪横向调节结构(55),所述夹爪横向调节结构(55)包括第二定位壳体(56)、滑动板(57)、同步带轮(58)、第一同步带(59)和第二驱动单元(60),所述第二定位壳体(56)设置在所述机架上,其内设置与套取柱垂直设置的滑动槽(61),所述滑动板(57)的两端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槽(61)内,所述支板(50)固定在所述滑动板(57)上;所述同步带轮(58)固定在所述第二定位壳体(56)内,所述第一同步带(59)与所述滑动板(57)固定连接并与所述同步带轮(58)套设啮合,且所述第一同步带(59)与所述滑动槽(61)平行设置;所述同步带轮(58)的转轴与所述滑动槽(61)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驱动单元(60)用于驱动所述同步带轮(58)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型端子与线缆的抓取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60)中包括第一锥形齿轮(62)、第二锥形齿轮(63)以及第五电机(64),所述第五电机(64)固定在所述第二定位壳体(56)内,其输出轴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62)同轴连接,所述第一锥形齿轮(62)与所述第二锥形齿轮(63)啮合,且所述第二锥形齿轮(63)与所述同步带轮(58)同轴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型端子与线缆的抓取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机构(2)中还包括夹爪前后调节结构,所述夹爪前后调节机构包括活动盒(66)、导轨(67)和第三驱动单元(68),所述第二定位壳体(56)固定在所述活动盒(66)上,所述活动盒(66)套设在所述导轨(67)上,所述导轨(67)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且与筛选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三驱动单元(68)用于驱动所述活动盒(66)沿所述导轨(67)前后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O型端子与线缆的抓取压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单元(68)中包括第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润庭周大森马从国李东嶸尤枭伟谢明东王建国丁晓红金德飞张利兵
申请(专利权)人:淮阴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