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芯揉平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93643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5: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池制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芯揉平装置,包括:设置在电芯输送路径上的超声波揉平机构;在电芯的两端分别设置超声波揉平机构以同步对电芯的两端进行超声揉平,超声波揉平机构包括超声揉平头,超声揉平头上设有凹槽,电芯的两端对应插入两侧的超声揉平头上的凹槽中,凹槽的槽底呈网格状凸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芯揉平装置,在超声揉平头上设置凹槽,可对电芯的端部进行限位,防止电芯材料的外翻;凹槽槽底的网格状凸面结构可使电芯端面的电芯材料在凹槽中均匀分布,从而可更好的进行揉平,改善揉平效果;另外还可对电芯端面的电芯材料进行固定限位,使其更好的与超声揉平头接触,防止外翻,提高揉平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芯揉平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池制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芯揉平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锂电池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锂离子电池为了获得较小的内阻和较好的倍率性能,开始大范围采用端面焊技术。端面焊技术就是将电池的极片留出一定的空白箔材,揉平后用激光焊接将极耳和电芯焊接在一起。揉平后,焊接平面的表面质量直接影响焊接效果和成品率。现有技术中的揉平方式在揉平过程中容易造成电芯材料的外翻,一旦外翻后的电芯材料入壳后,其外翻的边缘电芯会与电池的壳体短路,引起电池故障,无法达到安全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芯揉平装置,用于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揉平方式在揉平过程中容易造成电芯材料的外翻,一旦外翻后的电芯材料入壳后,其外翻的边缘电芯会与电池的壳体短路,引起电池故障,无法达到安全标准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芯揉平装置,包括:设置在电芯输送路径上的超声波揉平机构;在电芯的两端分别设置所述超声波揉平机构以同步对电芯的两端进行超声揉平,所述超声波揉平机构包括超声揉平头,所述超声揉平头上设有凹槽,所述电芯的两端对应插入两侧的超声揉平头上的凹槽中,所述凹槽的槽底呈网格状凸面结构。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凹槽从槽底至槽口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且所述凹槽在边缘处设有圆弧包角。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设置在电芯输送路径上且位于超声波揉平机构之后的机械揉平机构;在电芯的两端分别设置所述机械揉平机构以同步对电芯的两端进行机械揉平,所述机械揉平机构包括与电芯的端面相对设置的机械揉平头,所述机械揉平头为陶瓷揉平头。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超声揉平头以及机械揉平头的下方分别设有集尘漏斗,所述集尘漏斗的大口端朝向所述超声揉平头或机械揉平头、小口端通过管道与抽取机构相连。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超声波揉平机构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设有沿电芯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滑台,所述超声波揉平机构与所述第一滑台的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机械揉平机构设置在第二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支撑架上设有沿电芯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二滑台,所述机械揉平机构与所述第二滑台的滑块固定连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电芯两端的两个第一支撑架的底部分别与同一个第一底座相连;所述第一底座上沿长度方向贯穿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底部在所述第一凸块处与所述第一底座卡合连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电芯两端的两个第二支撑架的底部分别与同一个第二底座相连;所述第二底座上沿长度方向贯穿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支撑架的底部在所述第二凸块处与所述第二底座卡合连接。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两个超声波揉平机构的相对侧分别设有对中压块;两个机械揉平机构的相对侧同样分别设有对中压块。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两个超声波揉平机构之间设有第一夹爪,两个机械揉平机构之间设有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分别与竖直导轨相连;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的外表面分别设有包胶层。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超声波揉平机构通过安装板与所述第一滑台的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机械揉平机构同样通过安装板与所述第二滑台的滑块固定连接,所述集尘漏斗通过安装板进行固定。(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芯揉平装置,在超声揉平头上设置凹槽,可将电芯的端部置于凹槽中,凹槽可对电芯的端部进行限位,防止电芯材料的外翻,保证揉平效果;凹槽槽底的网格状凸面结构可使电芯端面的电芯材料在凹槽中均匀分布,相互间不会挤压在一块,从而可更好的进行揉平,改善揉平效果;另外可对电芯端面的电芯材料进行固定限位,使其更好的与超声揉平头接触,防止外翻,以提高揉平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超声波揉平机构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超声波揉平机构的整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超声揉平头上凹槽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超声揉平头上凹槽的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机械揉平机构的正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机械揉平头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机械揉平机构的整体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超声波揉平机构;2—第一支撑架;3—第一滑台;4—集尘漏斗;5—第一底座;6—对中压块;7—竖直导轨;8—机械揉平机构;9—第二支撑架;10—第二滑台;11—第二底座;12—第一夹爪;13—第二夹爪;14—抽取机构;15—支柱;101—超声揉平头;102—超声发生器;103—固定架;104—第一安装板;105—第一连接板;1011—凹槽;801—机械揉平头;802—驱动机构;803—第二安装板;8011—安装座;8012—卡座;8013—锥形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揉平装置,参考图1,该电芯揉平装置包括:设置在电芯输送路径上的超声波揉平机构1。在电芯的两端分别设置超声波揉平机构1以同步对电芯的两端进行超声揉平。超声波揉平机构1包括超声揉平头101。超声揉平头101上设有凹槽1011。电芯的两端对应插入两侧的超声揉平头101上的凹槽1011中。参考图3,凹槽1011的槽底呈网格状凸面结构。在电芯的输送路径上设有揉平工位。在电芯输送至超声波揉平机构1时,超声波揉平机构1通过超声揉平头101对电芯的两个端面同时进行振动揉平,可以实现整平的效果,提高电芯端面的紧实度,为后续工艺做好准备。在超声揉平头101上设置凹槽1011,可将电芯的端部置于凹槽1011中进行振动揉平。凹槽1011可对电芯的端部进行限位,将其限定在凹槽1011内,可防止电芯材料的外翻,而保证揉平效果,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地,凹槽1011的槽底设为网格状凸面结构,即在槽底上均匀设置若干个小槽,小槽形成网格状,使得在槽底上具有网格状的槽洞。通过设置网格状凸面结构在凹槽1011的槽底上形成均匀分布的槽洞,在揉平过程中,电芯端面的电芯材料会插入槽底上的槽洞中。因为网格上的槽洞在凹槽1011的槽底上是均匀分布的,电芯端面的材料会均匀插入网格上的槽洞中,从而使得电芯端面的材料在凹槽1011的槽底上是均匀分布的。网格状凸面结构第一可使电芯端面的电芯材料在凹槽1011中均匀分布,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揉平装置,包括:设置在电芯输送路径上的超声波揉平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电芯的两端分别设置所述超声波揉平机构以同步对电芯的两端进行超声揉平,所述超声波揉平机构包括超声揉平头,所述超声揉平头上设有凹槽,所述电芯的两端对应插入两侧的超声揉平头上的凹槽中,所述凹槽的槽底呈网格状凸面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芯揉平装置,包括:设置在电芯输送路径上的超声波揉平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电芯的两端分别设置所述超声波揉平机构以同步对电芯的两端进行超声揉平,所述超声波揉平机构包括超声揉平头,所述超声揉平头上设有凹槽,所述电芯的两端对应插入两侧的超声揉平头上的凹槽中,所述凹槽的槽底呈网格状凸面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揉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从槽底至槽口的截面面积逐渐增大,且所述凹槽在边缘处设有圆弧包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揉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电芯输送路径上且位于超声波揉平机构之后的机械揉平机构;在电芯的两端分别设置所述机械揉平机构以同步对电芯的两端进行机械揉平,所述机械揉平机构包括与电芯的端面相对设置的机械揉平头,所述机械揉平头为陶瓷揉平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揉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揉平头以及机械揉平头的下方分别设有集尘漏斗,所述集尘漏斗的大口端朝向所述超声揉平头或机械揉平头、小口端通过管道与抽取机构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揉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揉平机构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一支撑架上设有沿电芯长度方向布置的第一滑台,所述超声波揉平机构与所述第一滑台的滑块固定连接;
所述机械揉平机构设置在第二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兆军李鹏于俊雷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逸飞激光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