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大跨距隧道施工的衬砌台车
本技术涉及隧道施工设备
,尤其是涉及用于大跨距隧道施工的衬砌台车。
技术介绍
衬砌台车是隧道施工过程二次衬砌中使用的专用设备,用于对隧道内壁的混凝土衬砌施工。随着公路路网建设的大力发展,各种规格的衬砌台车被需求,传统的衬砌台车主要应用于三车道、四车道的隧道施工,对于五车道及更多车道施工时,传统的衬砌台车的强度便无法支撑浇筑时的混凝土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以保证衬砌质量、台车强度高的用于五车道以上隧道施工的用于大跨距隧道施工的衬砌台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大跨距隧道施工的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模板组件、行走顶升机构及上部平台,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平行设置,其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顶部平齐并衔接,所述上部平台设于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顶部,所述模板组件呈拱形,其设于所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外围,所述模板组件与所述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及上部平台连接;所述行走顶升机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大跨距隧道施工的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架体(10)、第二架体(20)、模板组件(30)、行走顶升机构(40)及上部平台(50),所述第一架体(10)和第二架体(20)平行设置,其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架体(10)和第二架体(20)的顶部平齐并衔接,所述上部平台(50)设于所述第一架体(10)和第二架体(20)的顶部,所述模板组件(30)呈拱形,其设于所述第一架体(10)和第二架体(20)的外围,所述模板组件(30)与所述第一架体(10)、第二架体(20)及上部平台(50)连接;所述行走顶升机构(40)用于驱动第一架体(10)和第二架体(20)同步行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跨距隧道施工的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架体(10)、第二架体(20)、模板组件(30)、行走顶升机构(40)及上部平台(50),所述第一架体(10)和第二架体(20)平行设置,其之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架体(10)和第二架体(20)的顶部平齐并衔接,所述上部平台(50)设于所述第一架体(10)和第二架体(20)的顶部,所述模板组件(30)呈拱形,其设于所述第一架体(10)和第二架体(20)的外围,所述模板组件(30)与所述第一架体(10)、第二架体(20)及上部平台(50)连接;所述行走顶升机构(40)用于驱动第一架体(10)和第二架体(20)同步行走,其与所述第一架体(10)和第二架体(20)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大跨距隧道施工的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架体(10)包括第一龙门架(11)、第一外立柱(12)、第一内立柱(13)、第一底纵梁(14)和第一门架斜撑(15),所述第一外立柱(12)和第一内立柱(13)设于第一龙门架(11)的两侧,所述第一底纵梁(14)分别连接于第一外立柱(12)和第一内立柱(13)的下端,所述第一门架斜撑(15)连接于第一龙门架(11)和第一底纵梁(14)之间;所述第二架体(20)包括第二龙门架(21)、第二外立柱(22)、第二内立柱(23)、第二底纵梁(24)和第二门架斜撑(25),所述第二外立柱(22)和第二内立柱(23)设于第二龙门架(21)的两侧,所述第二底纵梁(24)分别连接于第二外立柱(22)和第二内立柱(23)的下端,所述第二门架斜撑(25)连接于第二龙门架(21)和第二底纵梁(24)之间;所述第一内立柱(13)和第二内立柱(23)平行间隔,其之间通过立柱连接横梁(71)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大跨距隧道施工的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龙门架(11)和第二龙门架(21)的顶部平齐,并平行间隔,所述第一龙门架(11)和第二龙门架(21)的顶部之间通过连接架体(72)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大跨距隧道施工的衬砌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组件(30)包括一长顶模(31)、一短顶模(32)、两侧模(33)和两底模(34),所述长顶模(31)的一端与短顶模(32)的一端铰接,所述长顶模(31)和短顶模(32)的另一端则分别与侧模(33)的一端铰接,所述侧模(33)的另一端则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良,王晓方,李民忠,杨宗祥,张晶,李坤雄,田维雄,杨利波,赵燕波,梁纯坤,毛国潇,黑荣辉,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建投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