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段拼装式管棚浇筑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0171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段拼装式管棚浇筑施工结构,包括管棚、地基土、柱底承压板、外柱承压板、内侧撑柱、内侧模板、侧面撑杆、支撑底板、外侧撑柱、外侧横梁、滑移箍板、外侧模板、撑杆连接体、顶部灌注管、底部灌注管、第一钢筋限位体、以及第二钢筋限位体等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要点在于安装方便、整体性好,可有效提升现场施工效率和结构的稳定性;可实现对内侧模板、外侧模板,以及内层钢筋和外层钢筋的精确定位,提升了现场施工质量;设置了顶部灌注管和底部灌注管,并采用了可取出的钢筋限位体,有助于提升混凝土浇筑的密实度。是一种可以提升加固结构的整体性、降低现场施工定位难度、提高现场施工效率的装配式管棚浇筑施工结构。

A construction structure of segmental assembly pipe shed pou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节段拼装式管棚浇筑施工结构
本技术涉及适用于边坡支护施工工程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段拼装式管棚浇筑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代化的隧道工程在施工阶段,一般都是使用地下暗挖来进行的。采用管棚超前支护的方式来进行施工,可以加强进、出洞口的围岩稳定性,很好地控制开挖轮廓线,防止在施工中出现塌陷等事故。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超大管棚在富水砂层超前支护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包括在第一地连墙的墙体上以第一倾角开设具有第一深度的第一导向孔;向第一导向孔内装入并固定导向钢管;在导向钢管的管口处安装止浆阀;沿第一导向孔的钻孔方向持续钻孔至所述第二地连墙的墙体内形成管棚注浆孔,管棚注浆孔钻入至第二地连墙墙体的深度为第二深度;依次向管棚注浆孔、第一导向孔内以第一注浆压力注浆,以完成第一次注浆操作;待管棚注浆孔和第一导向孔内的混凝土达到初步凝固状态时,通过所述第一导向孔向管棚注浆孔内顶入管棚;向管棚内置入钢筋笼;以及向所述管棚内以第二注浆压力再次注浆。该施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管棚加固施工问题,但是现场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综上所述,现有施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节段拼装式管棚浇筑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棚(1),所述管棚(1)底部设置有地基土(2),所述管棚(1)两侧的地基土(2)上分别设置柱底承压板(3)和外柱承压板(4),所述柱底承压板(3)上端设有内侧撑柱(5),所述内侧撑柱(5)与所述柱底承压板(3)之间设置内柱限位槽(6),所述内侧撑柱(5)上方连接设置有平台顶板(7),所述管棚(1)内侧壁上设置有内侧模板(8),所述内侧模板(8)外侧面上连接设置有侧面撑杆(9),并与所述内侧撑柱(5)相连接,所述侧面撑杆(9)与所述内侧撑柱(5)之间采用支撑转动铰(24)连接,所述平台顶板(7)上部设有支撑底板(10),所述支撑底板(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段拼装式管棚浇筑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棚(1),所述管棚(1)底部设置有地基土(2),所述管棚(1)两侧的地基土(2)上分别设置柱底承压板(3)和外柱承压板(4),所述柱底承压板(3)上端设有内侧撑柱(5),所述内侧撑柱(5)与所述柱底承压板(3)之间设置内柱限位槽(6),所述内侧撑柱(5)上方连接设置有平台顶板(7),所述管棚(1)内侧壁上设置有内侧模板(8),所述内侧模板(8)外侧面上连接设置有侧面撑杆(9),并与所述内侧撑柱(5)相连接,所述侧面撑杆(9)与所述内侧撑柱(5)之间采用支撑转动铰(24)连接,所述平台顶板(7)上部设有支撑底板(10),所述支撑底板(10)上连接着顶面支撑杆(11),所述顶面支撑杆(11)另一端与所述内侧模板(8)相连接,所述外柱承压板(4)上端设有外侧撑柱(12),所述外侧撑柱(12)顶端设有外侧横梁(13),所述外侧撑柱(12)和外侧横梁(13)相互垂直,所述外侧撑柱(12)和外侧横梁(13)上均设置滑移箍板(14),所述外侧撑柱(12)上的滑移箍板(14)上连接着外撑横杆(15),所述外侧横梁(13)的滑移箍板(14)上连接着外撑立杆(16),所述管棚(1)外部侧面设有外侧模板(17),所述外侧模板(17)间断的设置有撑杆连接体(18),所述外撑横杆(15)和外撑立杆(16)的另一端均连接在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羽春林杰杨鉴波卢锋周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