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2399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5 0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定位工装,用于对待加工管件进行定位,定位工装包括:夹持组件,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待加工管件,以对待加工管件进行定位;夹持组件具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相对可开合地设置,以夹持或释放待加工管件;第一驱动部件,第一驱动部件包括与第一夹板连接的弹性件,以使第一夹板在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压紧第二夹板,以夹持待加工管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定位工装无法有效夹持待加工管件的问题。

Positioning too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位工装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定位工装。
技术介绍
现有的弯管定位工装,容易出现无法有效夹紧U形管而造成U形管加工异常或夹持过度的情况,进而造成铜管变形,破坏管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定位工装无法有效夹持待加工管件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定位工装,用于对待加工管件进行定位,定位工装包括:夹持组件,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待加工管件,以对待加工管件进行定位;夹持组件具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相对可开合地设置,以夹持或释放待加工管件;第一驱动部件,第一驱动部件包括与第一夹板连接的弹性件,以使第一夹板在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压紧第二夹板,以夹持待加工管件。进一步地,第一夹板上设置有与待加工管件的管体适配的凹槽,待加工管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凹槽内以进行限位。进一步地,第二夹板上设置有与凹槽对应的容纳开口,容纳开口的侧壁为弧形面,以与待加工管件的管身贴合。进一步地,夹持组件还包括:推动部,第二夹板上设置有通过通道,通过通道与容纳开口连通,推动部的至少部分安装在通过通道内,推动部沿通过通道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在释放待加工管件时通过推动部将待加工管件推出。进一步地,夹持组件还包括:导向柱,第一夹板上设置有与导向柱配合的导向孔,导向柱的一端安装在第二夹板上,导向柱的另一端至少部分穿过导向孔以沿导向孔的延伸方向移动,以对第一夹板进行导向。进一步地,第一驱动部件还包括:固定板,弹性件的一端与固定板连接,弹性件的另一端与第一夹板连接,以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力推动第一夹板运动。进一步地,夹持组件还包括:驱动板,弹性件远离固定板的一端与驱动板连接,第一夹板安装在驱动板上,以通过驱动板带动第一夹板运动。进一步地,定位工装还包括:连接件,第一夹板与连接件连接,以通过驱动连接件带动第一夹板朝向远离第二夹板的方向移动,以释放待加工管件。进一步地,夹持组件为多个,多个夹持组件沿预定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夹持组件的第一夹板均与连接件连接,以通过连接件带动多个夹持组件运动。进一步地,定位工装还包括:第二驱动部件,第二驱动部件与连接件驱动连接,以驱动连接件移动,以使连接件带动第一夹板朝向远离第二夹板的方向运动,以释放待加工管件。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定位工装,用于对待加工管件进行定位,其中,定位工装包括夹持组件和第一驱动部件,夹持组件用于夹持待加工管件,以对待加工管件进行定位;夹持组件具有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相对可开合地设置,以夹持或释放待加工管件,第一驱动部件包括与第一夹板连接的弹性件,以使第一夹板在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压紧第二夹板,以夹持待加工管件,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力对第一夹板进行压紧,使第一夹板相对于第二夹板的夹紧力不会过大导致待加工管件被夹持变形,同时也不会产生由于压紧力过小导致待加工管件夹持不稳的情况,为待加工管件提供了有效地压紧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定位工装无法有效夹持待加工管件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定位工装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定位工装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示出了根据图1的定位工装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夹持组件;11、第一夹板;110、凹槽;111、导向孔;12、第二夹板;120、容纳开口;121、通过通道;13、推动部;14、导向柱;30、第一驱动部件;31、弹性件;32、固定板;33、驱动板;34、连接件;40、第二驱动部件;50、固定座。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定位工装,请参考图1至图3,用于对待加工管件进行定位,定位工装包括:夹持组件10,夹持组件10用于夹持待加工管件,以对待加工管件进行定位;夹持组件10具有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12相对可开合地设置,以夹持或释放待加工管件;第一驱动部件30,第一驱动部件30包括与第一夹板11连接的弹性件31,以使第一夹板11在弹性件31的弹性力作用下压紧第二夹板12,以夹持待加工管件。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定位工装,用于对待加工管件进行定位,其中,定位工装包括夹持组件10和第一驱动部件30,夹持组件10用于夹持待加工管件,以对待加工管件进行定位;夹持组件10具有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12相对可开合地设置,以夹持或释放待加工管件,第一驱动部件30包括与第一夹板11连接的弹性件31,以使第一夹板11在弹性件31的弹性力作用下压紧第二夹板12,以夹持待加工管件,通过弹性件31的弹性力对第一夹板11进行压紧,使第一夹板11相对于第二夹板12的夹紧力不会过大导致待加工管件被夹持变形,同时也不会产生由于压紧力过小导致待加工管件夹持不稳的情况,为待加工管件提供了有效地压紧力,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定位工装无法有效夹持待加工管件的问题。在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第一夹板11上设置有与待加工管件的管体适配的凹槽110,待加工管件的至少部分位于凹槽110内以进行限位;其中,待加工管件与凹槽110过盈配合,以保证待加工管件在夹紧后不会发生移动。进一步地,第二夹板12上设置有与凹槽110对应的容纳开口120,容纳开口120的侧壁为弧形面,以与待加工管件的管身贴合,防止待加工管件在夹持过程中发生形变,其中,凹槽110与容纳开口120相互配合,以将待加工管件夹持在第一夹板11与第二夹板12之间,并保证待加工管件在夹持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在待加工管件加工完成后,为了方便由夹持组件10内推出,如图3所示,夹持组件10还包括:推动部13,第二夹板12上设置有通过通道121,通过通道121与容纳开口120连通,推动部13的至少部分安装在通过通道121内,推动部13沿通过通道121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在释放待加工管件时通过推动部13将待加工管件推出。在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为了使第一夹板11在运动过程中,保证凹槽110与容纳开口120配合以夹持待加工管件,夹持组件10还包括:导向柱14,第一夹板11上设置有与导向柱14配合的导向孔111,导向柱14的一端安装在第二夹板12上,导向柱14的另一端至少部分穿过导向孔111以沿导向孔111的延伸方向移动,以对第一夹板11进行导向。具体地,为了便于安装弹性件31,第一驱动部件30还包括:固定板32,弹性件31的一端与固定板32连接,弹性件31的另一端与第一夹板11连接,以通过弹性件31的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位工装,用于对待加工管件进行定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工装包括:/n夹持组件(10),所述夹持组件(10)用于夹持所述待加工管件,以对所述待加工管件进行定位;所述夹持组件(10)具有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所述第一夹板(11)与所述第二夹板(12)相对可开合地设置,以夹持或释放所述待加工管件;/n第一驱动部件(30),所述第一驱动部件(30)包括与所述第一夹板(11)连接的弹性件(31),以使所述第一夹板(11)在所述弹性件(31)的弹性力作用下压紧所述第二夹板(12),以夹持所述待加工管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位工装,用于对待加工管件进行定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工装包括:
夹持组件(10),所述夹持组件(10)用于夹持所述待加工管件,以对所述待加工管件进行定位;所述夹持组件(10)具有第一夹板(11)和第二夹板(12),所述第一夹板(11)与所述第二夹板(12)相对可开合地设置,以夹持或释放所述待加工管件;
第一驱动部件(30),所述第一驱动部件(30)包括与所述第一夹板(11)连接的弹性件(31),以使所述第一夹板(11)在所述弹性件(31)的弹性力作用下压紧所述第二夹板(12),以夹持所述待加工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11)上设置有与所述待加工管件的管体适配的凹槽(110),所述待加工管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凹槽(110)内以进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板(12)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110)对应的容纳开口(120),所述容纳开口(120)的侧壁为弧形面,以与所述待加工管件的管身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10)还包括:
推动部(13),所述第二夹板(12)上设置有通过通道(121),所述通过通道(121)与所述容纳开口(120)连通,所述推动部(13)的至少部分安装在所述通过通道(121)内,所述推动部(13)沿所述通过通道(121)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在释放所述待加工管件时通过所述推动部(13)将所述待加工管件推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10)还包括:
导向柱(14),所述第一夹板(11)上设置有与所述导向柱(14)配合的导向孔(111),所述导向柱(14)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秀峰鲁鹏田凯王鹏鹏李杨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