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举升油缸下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2076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汽车举升油缸下座。属于一种汽车零部件。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将原下座中的球头中心油道加工至略低于球心处,在球头的球心和球心稍上一点的球面上加工两个深度不同的平行平面,且两平面上各有一个与球头中心油道相通的油口,即上升油口和下降油口,球头盖与球头座对应与球头表面的上升油口接触处均有一便于安装上升油管的开口。此结构的下座,改变了原来利用液压系统送来的工作油作为润滑,而采用注入润滑脂,从根本上避免了漏油现象的发生。(*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举升油缸下座属于一种汽车零部件。液压举升油缸是某些自卸载重汽车必不可少的卸货装置,而举升油缸下座又是举升油缸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举升油缸下座由球头、球头盖和球头座三部分组成。其中,球头的中心油道上下完全通开,呈敝口,敝口端与球头座接触处设有举升油缸上升油口,球头的球心处有与中心油道相通的通孔,球头盖上设有与这些通孔贯通的举升油缸下降油口。球头座的外圆表面上安装两道密封圈,用于防止球头在球头盖和球头座的接口处漏油,球头盖内壁上安装一道密封圈,用于防止球头盖与球头间漏油,球头座内圆表面上安装一道密封圈,用于防止进油腔与出油腔的油串流。下座的润滑主要依靠液压系统送来的工作油。实践得知,由于汽车卸货时需频繁升降货箱,球头在球头盖和球头座中不断转动,下座中的四道密封圈极易磨损,造成举升油缸下座严重漏油,这种情况对于操作者来说,修复困难且劳动强度大,影响了汽车的完好率。目前的已有技术中,尚未发现有解决此问题的装置和技术资料。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出一种新型的举升油缸下座,这种下座是在原下座的基础上,对其内部结构做了改进,改变了原下座的润滑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漏油问题,并收到理想的效果。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将球头中心油道加工至略低于球心处,在球心和球心稍上一点的球头表面位置刨两个深度不同的平行平面,以便加工与球头中心油道相通的举升油缸上升油口和下降口,取代原上升油口和下降油口,球头盖和球头座对应与球头中的上升油口接触处,均有一开口,其目的便于安装上升油管,原下座中的下降油口保留不动,取消球心处与中心油道相通的通孔和球头盖、球头座中的密封。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现过程。附图是沿汽车举升油缸下座球头的轴向中心线剖切的全剖视图。如图所示,球头(1)、球头盖(2)、润滑油口(3)、球头座(4)、上升油口(5)、下降油口(6)。汽车正常升降货箱时,主要依靠上升油口(5)、下降油口(6)来完成压力油的输入和输出,下座的润滑是通过润滑油口(3)(原球头盖上的下降油口)注入润滑脂来完成。改进后的举升油缸下座,由于改变了润滑方式,克服了工作压力油直接与球头表面接触,不存在损坏密封圈的问题,因而,从根本上杜绝了漏油现象,而下座的润滑方式采用注入润滑脂,完全可以满足润滑的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举升油缸零部件,由球头、球头盖、球头座组成,其特征在于球头中心油道加工至略低于球心处,位于球心和球心稍上一点的球面上有两个深度不同的平行平面,且两平面上各有一个与球头中心油道相通的油口,球头盖与球头座对应与球头表面的上升油口接触处均有一开口。专利摘要汽车举升油缸下座。属于一种汽车零部件。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将原下座中的球头中心油道加工至略低于球心处,在球头的球心和球心稍上一点的球面上加工两个深度不同的平行平面,且两平面上各有一个与球头中心油道相通的油口,即上升油口和下降油口,球头盖与球头座对应与球头表面的上升油口接触处均有一便于安装上升油管的开口。此结构的下座,改变了原来利用液压系统送来的工作油作为润滑,而采用注入润滑脂,从根本上避免了漏油现象的发生。文档编号F16N1/00GK2110767SQ9022686公开日1992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1990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1990年12月27日专利技术者关吉友, 佟学富, 刘永涛, 陈永刚 申请人:鞍山钢铁公司, 鞍钢矿山公司东鞍山铁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举升油缸零部件,由球头、球头盖、球头座组成,其特征在于:球头中心油道加工至略低于球心处,位于球心和球心稍上一点的球面上有两个深度不同的平行平面,且两平面上各有一个与球头中心油道相通的油口,球头盖与球头座对应与球头表面的上升油口接触处均有一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吉友佟学富刘永涛陈永刚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钢铁公司鞍钢矿山公司东鞍山铁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