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面的润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1971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滑动面的润滑构造,它可防止一对滑动面在面对面配合相接触的状态下,在高的表面压力下进行高速滑动的部分发生烧蚀等故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滑动面的润滑结构是在轴103的外周面103a上设置供给润滑剂的流出孔104,在这流出孔104的周围、用放电加工等工艺措施、设置由细凹部集合而构成的粗糙表面状的保湿部105。从流出孔104流出的润滑剂滞留在这保湿部105上,能确实、常时地将轴承侧构件102的内周面102a与轴的外周面间保持成润滑状态。(*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滑动面的润滑结构,该结构用在具有必需时常供给润滑剂的滑动部分的机构、装置等较宽领域里,能使滑动部分时常实质地保持在润滑状态。虽然轴(或者导轨)和轴承的组合等结构常被用于机械中的各种滑动的部分中,这些滑动包括有单向回转或正反交替回转、或者沿轴向的移动或行程比较短的往复轴向移动等,但是在上述这些相对滑动的部分之间中通常都必需供给油。尤其是在以高速进行上述滑动的场合下,能确实地给油、而且能时常保持给油状态,用以防止机械零件的磨耗或烧蚀乃至其他损伤等就显得相当重要。现有技术中的一个给油结构最一般的例子是在轴上设置沿轴向的给油孔,在轴的与轴承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径向的流出孔,并与给油孔连通,借助从给油孔侧压送润滑剂而使润滑剂从流出孔流出到轴的外周面和轴承的内周面的界面上。另外、还有在轴承上设置流出孔的给油结构,在这种场合下,在支承轴承的安装台上设置径向给油孔,在轴承部分上设置与给油孔连通的径向流出孔。另一方面,在轴和轴承之间进行轴向移动的场合下,常在轴或轴承的固定侧上采用上述结构中的任意一种,或者用人工涂敷润滑油等,这些都是一般的描施。下面,以织机为例进行说明。在织机上由适当传动机构把凸轮机构或多臂机构等开口驱动装置的驱动传递给综框,使这综框上下移动,由此使经线进行开口动作,使其能进行与纬线的织制。其中作为开口驱动装置的传动机构大致可区分为消极式和积极式,前者是用弹簧实现综框的上下移动中的一方,后者是驱动综框的上下移动的双方(参照特开平4-228654号公报)。在消极式的传动机构上一般把金属线用作对综框的驱动传递构件,用来支持这金属线的张紧状态的滑轮在规定角度范围内进行往复摆动。另一方面,在积极式的传动机构上一般把连杆机构用作对综框的驱动传递构件,组装到这连杆机构中的摆动杆在规定角度范围内进行往复摆动。在上述这些滑轮或摆动构件上,相对于其中的一方,作为它们动作的支点而设置的轴构件都具有外嵌在其上的轴承构件。而且由于在这些轴构件的外周面和轴承构件的内周面相互面对面配合相接的部分上,都是在高速而且高的表面压力的状态下、并反复地进行往复转动或往复摆动的苛刻条件下进行的,因而必需将其保持在润滑状态下。在这种场合下,一般采用的给油结构是在轴构件的轴心部设置轴向的油孔,并在相对轴构件设置轴承构件的位置上、设置与上述油孔相连通的径向流出孔。由于在这种结构上,相对1根轴向油孔可设置多个流出孔,因而如上述织机等机械那样,在有必要与设置的件数相对应地设置多个滑轮或摆动杆等的场合下,能使结构简洁。另外,对应滑轮或摆动杆,也有设置通向每个轴承构件的油孔的结构(参照上述公报)。在如上所述的轴构件的外周面和轴承构件的内周面以面配合方式相接触部分那样的、一对相互滑动面的以高速、高表面压力进行滑动部分,尤其是该滑动在规定范围内往复移动(不具有旋转那样的连续性的反复动作)的部分上,由润滑剂的粘性或单位时间的供给量使润滑剂的散逸性或消失性与浸透(流动)性的相互平衡等成为难关,实际上要时常保持润滑状态是非常困难的。即,虽说处于供给侧上时常处于供给润滑剂状态、然而未必就能在必要部位时常保持润滑状态(处于保湿状态。因此时而会引起由于断油而形成的烧蚀或早期磨耗。在前面所说的现在的在轴构件上设置轴向油孔或径向流出孔的给油结构上,要把这油孔的直径做小,这在加工技术上是困难的。轴向长度或径向长度越长,就越更加困难。因此,只能把轴向油孔、径向流出孔的直径加大,但一旦做成这样时,若沿整个轴长方向实现高压供油供给润滑剂是困难的,并时常发生断油,结果就会发生烧蚀。另外,以高压供给油压进行油的供给会使给油装置大型化,因此难以采用这种机构。另一方面,在设置连通到每个轴承构件的油孔的场合下,必需定期补充润滑油,由于每次补给润滑油时都必需停止机械,因而就降低了机械的操作效率,并且作业变得麻烦。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滑动面的润滑结构,它是能确实地时常保持润滑状态,能防止烧蚀或早期磨耗等,而且能不伴有机械操作效率降低或作业麻烦等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作出的本专利技术的滑动面润滑结构是在面配合的能自由滑动地相接触的一对滑动面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着润滑剂的流出部,而且在该流出部周围设置着保湿部,该保湿部使从上述流出部流出的润滑剂滞留在与另一方的滑动面之间。上述保湿部是做成与流出部的开口部相对应地凹下设置的润滑剂滞留部,或做成多个细凹部集合的粗糙面,或者是由设置在与流出部相交叉方向上的细沟构成的。若采用这种结构,借助流出部供到滑动面相互间的润滑剂就能暂时滞留在保湿部里。这样就能防止烧蚀或早期磨耗。也可在没设置流出部的滑动面这一方的滑动面上设置保湿部。最好,在设有保湿面那一方的滑动面上、在滑动方向上、保湿部的形成区域的边缘位置上设置刮板部,它能与相对侧的滑动面水密封地相接触。通过设置这刮板,保湿部的形成区域就有限制(譬如只是高表面压力作用区域),能防止润滑剂从这区域漏到外边。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滑动面的润滑结构,说到底是能采用在把设有上述流出部的滑动面形成在轴式本体部中,另一方的滑动面形成在能轴状外嵌的轴承式本体部中的场合下。在这种场合下,上述流出部是借助沿轴式本体部的轴向形成的润滑剂供给孔、沿轴向插入保持在这个润滑剂供给孔里的第1导引件、从轴式本体部的滑动面起、横断连通上述润滑剂供给孔地形成的狭缝状切口、在这切口内、与上述第1导引件相结合、同时成贯穿状地保持在切口的横断方向两侧的第2导引件、与上述切口内的第2导引件以外的不要部分相嵌合的填块构件,从润滑剂供给孔起在切口内表面和第2导引件外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而形成的。流出部可以是与上述不同的结构,它可由沿轴向形成在轴式本体部的滑动面上的润滑剂供给沟、将这润滑剂供给沟的沟开口部闭塞而使沟底侧形成流路的盖构件、在这盖构件中的轴向必要部位沿沟深方向贯通的连通孔从润滑剂供给沟内的流路起、借助连通孔而形成的。通过采用这些结构能简单地在轴式本体部的轴向多个部位,相互空开规定间隔地设置流出部,因此能与这多个流出部相对应地设置多个轴承式本体部。譬如能较好地用在织机所用的开口驱动装置的各种传动机构里。在本专利技术的滑动面的润滑结构中,在设有滑动面的本体部上,在上述滑动面上形成能较容易加工的油沟,使这油沟与给油路连通、在油沟的端部形成相对滑动面的流体的流出口。并在这油沟中装入在与油沟内表面之间形成联系上述给油路与流出口的间隙状的支流路的导引构件,使流体能从油沟的端部流出。用这种结构就能容易地形成油沟,而且能使这油沟与导引构件之间形成的支流路的开口面积微小化。这导引构件对润滑剂流具有较强的诱导性,能提高供给压力。这种结构能在把滑动面形成在筒状的本体部的内周面上的场合下采用,也可在将滑动面作为本体部外部的平面而形成时被采用。在将滑动面形成为筒状本体部的内周面的场合下,通过在本体部的周部上沿轴向地形成,即使轴承是沿轴向较长的场合下,也能用较低的成本将润滑油供到较宽范围。而且通过在滑动面的周向多个部位、在各个部位沿轴向空开规定间隔地设置多个油沟,再使这些油沟配置成这样,即周向上邻接的油沟彼此交错地配置,则能尽可能地扩大润滑面积,还能有效地提高润滑效率。最好将上述油沟形成并从滑动面侧下陷的狭缝状,将上述给油路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滑动面的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面配合的能自由滑动地相接触的一对滑动面(102a、103a)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着润滑剂的流出部(104),在该流出部(104)周围设置着能在其与另一方的滑动面之间滞留从上述流出部(104)流出的润滑剂的保湿部(10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井淳一
申请(专利权)人:横井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