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油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91720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缸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过滤油缸,油缸包括油缸主体,油缸主体内设有隔板和纵向隔板,隔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隔板固定在纵向隔板的上端,纵向隔板固定在油缸主体的底部,纵向隔板的底部开设有通孔,隔板与油缸主体的底部之间的空间为杂质收容区,由于隔板的阻隔作用,杂质收容区内的循环油是平静的,杂质会从隔板上的通孔流入杂质收容区内,并在杂质收容区内慢慢沉淀下来,将杂质从循环油内沉淀并收集出来,将杂质过滤出来,防止杂质再次混入循环油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油缸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缸
,特指一种过滤油缸。
技术介绍
润滑油、机油、液压油等循环油是在油缸、管道、机器内部循环的,循 环油经过一个循环后回流至油缸,油泵再将循环油从油缸内抽出,使其得以 循环使用。然而,循环油在循环过程中经常会从管道、机器零部件或外部空 间带入灰尘、铁屑、油污等杂质,这些杂质跟随循环油被抽至油缸内。由于 循环油在油缸内是不稳定的,循环油具有一定的扰动,杂质在油缸内的循环 油内翻滚,特别是汽车发动机的油缸,油缸内的循环油的扰动较大,杂质不 易沉淀下来,当循环油被油泵抽出油缸时,杂质会跟随循环油一起被抽出, 当这此杂质再次进入机器的零部件之间时,会对机器的零部件产生磨损,减 少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过滤油缸,它能收集循 环油内的杂质,将杂质过滤出来,防止杂质混入在循环油中。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油缸包括油缸主 体、隔板和纵向隔板,油缸主体的上端设有进油口,油缸主体的侧面设有出 油口,油缸主体的底面设有漏油口,隔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隔板固定在纵 向隔板的上端,纵向隔板固定在油缸主体的底部,纵向隔板的底部开设有通 孔;隔板与油缸主体的底部之间的空间为杂质收容区。所述纵向隔板包括多个第一方向隔板和多个第二方向隔板,第一方向隔 板与第二方向隔板纵横交叉,第一方向隔板和第二方向隔板将杂质收容区分 割成多个小单元杂质收容区,各个小单元杂质收容区分别通过第一方向隔板 和第二方向隔板底部位置的通孔连通。所述隔板的中部低于隔板的两端。所述隔板的中部向下凹陷。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至少一条缝隙,缝隙连通油缸主体与杂质收容区。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油缸主体内设有隔板和纵向隔板,隔板上开设有多 个通孔,隔板固定在纵向隔板的上端,纵向隔板固定在油缸主体的底部,纵 向隔板的底部开设有通孔,隔板与油缸主体的底部之间的空间为杂质收容区, 由于隔板的阻隔作用,油缸主体内的循环油的扰动不会影响到杂质收容区内 的循环油,杂质收容区内的循环油是平静的,杂质会从隔板上的通孔流入杂 质收容区内,并在杂质收容区内慢慢沉淀下来,将杂质从循环油内沉淀并收 集出来,将杂质过滤出来,防止杂质再次混入循环油中。附图说明附图l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的AA截面的剖视图; 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见附图1至3,油缸包括油缸主体1,油缸主体1的上端设有进油 口2,油缸主体1的侧面设有出油口3,油缸主体l的底面设有漏油口 4。所述油缸主体1内设有一个隔板5和纵向隔板,隔板5上开设有多个通 孔5a,隔板5固定在纵向隔板的上端,隔板5通过螺丝或卡扣固定在纵向隔板上,隔板5亦可以通过焊接固定在纵向隔板上。所述纵向隔板固定在油缸 主体1的底部,纵向隔板通过螺丝或卡扣固定在油缸主体1的底部,纵向隔 板亦可以通过焊接固定在油缸主体1的底部;纵向隔板的底部开设有通孔6a。所述隔板5与油缸主体1的底部之间的空间为杂质收容区9。油缸主体1 内带有杂质的循环油可以通过通孔5a流至杂质收容区9内。所述隔板5上开设有三条缝隙10,三条缝隙10横向分布在隔板5上,三 条缝隙10间隔开,缝隙10连通油缸主体1与杂质收容区9,缝隙10能使油 缸主体1内更多带有杂质的循环油顺利流至杂质收容区9内。所述纵向隔板包括多个第一方向隔板6b和多个第二方向隔板6c,第一方 向隔板6b与第二方向隔板6c纵横交叉,第一方向隔板6b和第二方向隔板6c 将杂质收容区9分割成多个小单元杂质收容区,所述小单元杂质收容区为矩 形或方形,各个小单元杂质收容区分别通过第一方向隔板6b和第二方向隔板 6c底部位置的通孔6a连通,第一方向隔板6b和第二方向隔板6c底部位置的 通孔6a有利于各个小单元杂质收容区内的循环油和杂质互相流动。 . 所述隔板5的中部向下凹陷,隔板5的中部低于隔板5的两端。在循环 油进入油缸主体1内部后,循环油的下层的杂质会从隔板5上的通孔5a分别 进入到隔板5下方的各个小单元杂质收容区内,再加上隔板5的中部低,更 有利于杂质流入到各个小单元杂质收容区内,并且大部分杂质聚集在中心区 域的小单元杂质收容区内。由于隔板5的阻隔,在各个小单元杂质收容区内填充满循环油的情况下, 各个小单元杂质收容区内的循环油是平静的。各个小单元杂质收容区内的循 环油不会受到隔板5上方的循环油的影响,即使油缸主体1内的循环油的来 回摆动或有较大的扰动,各个小单元杂质收容区内的循环油也是平静的,流入到各个小单元杂质收容区内的杂质也不会向上漂或在循环油内翻滚,更不会通过隔板5的通孔5a到达隔板5上方的循环油内,相反地,各个小单元杂 质收容区内的杂质会慢慢沉淀下来,从而将杂质从循环油内过滤出来,在需 清理油缸主体1时,打开油缸主体1的漏油口 4,各个小单元杂质收容区内的 循环油和杂质则会从漏油口 4处流出。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故凡依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 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过滤油缸,油缸包括油缸主体(1),油缸主体(1)的上端设有进油口(2),油缸主体(1)的侧面设有出油口(3),油缸主体(1)的底面设有漏油口(4),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隔板(5)和纵向隔板,隔板(5)上开设有多个通孔(5a),隔板(5)固定在纵向隔板的上端,纵向隔板固定在油缸主体(1)的底部,纵向隔板的底部开设有通孔(6a);隔板(5)与油缸主体(1)的底部之间的空间为杂质收容区(9)。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隔板包 括多个第一方向隔板(6b)和多个第二方向隔板(6c),第一方向隔板(6b) 与第二方向隔板(6c)纵横交叉,第一方向隔板(6b)和第二方向隔板(6c) 将杂质收容区(9)分割成多个小单元杂质收容区,各个小单元杂质收容区分 别通过第一方向隔板(6b)和第二方向隔板(6c)底部位置的通孔(6a)连通。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 的中部低于隔板(5)的两端。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 的中部向下凹陷。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滤油缸,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 上开设有至少一条缝隙(10),缝隙(10)连通油缸主体(1)与杂质收容区(9)。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缸
,特指一种过滤油缸,油缸包括油缸主体,油缸主体内设有隔板和纵向隔板,隔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隔板固定在纵向隔板的上端,纵向隔板固定在油缸主体的底部,纵向隔板的底部开设有通孔,隔板与油缸主体的底部之间的空间为杂质收容区,由于隔板的阻隔作用,杂质收容区内的循环油是平静的,杂质会从隔板上的通孔流入杂质收容区内,并在杂质收容区内慢慢沉淀下来,将杂质从循环油内沉淀并收集出来,将杂质过滤出来,防止杂质再次混入循环油中。文档编号B01D21/02GK101224352SQ20081002617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31日专利技术者吴伟光 申请人:广东海阳物资回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滤油缸,油缸包括油缸主体(1),油缸主体(1)的上端设有进油口(2),油缸主体(1)的侧面设有出油口(3),油缸主体(1)的底面设有漏油口(4),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隔板(5)和纵向隔板,隔板(5)上开设有多个通孔(5a),隔板(5)固定在纵向隔板的上端,纵向隔板固定在油缸主体(1)的底部,纵向隔板的底部开设有通孔(6a);隔板(5)与油缸主体(1)的底部之间的空间为杂质收容区(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阳物资回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