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酸洗的喷淋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992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酸洗的喷淋槽,包括槽体、安装在槽体侧壁用于清洗精线上的酸液的喷水组件以及用于向喷水组件内供水的供水组件,所述喷水组件包括安装在槽体内的第一出水管、沿槽体的高度方向连通第一出水管的连接管以及沿第一出水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喷嘴,连接管的另一端与供水组件相连,所述槽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出水的出水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对精线进行酸液清洗,提高工作效率的效果。

A spray tank for pickl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酸洗的喷淋槽
本技术涉及酸洗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酸洗的喷淋槽。
技术介绍
喷淋槽是用于在经过酸洗之后将精线表面的酸液清除的设备。现阶段精线生产中需要对精线进行酸洗,在酸洗完成后,一般通过人工使用水管将精线表面的酸液清理干净,使用过于麻烦,且工作效率低下,现需设计一种能够在精线酸洗后对精线进行机械清洗的喷淋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精线进行酸液清洗的喷淋槽。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酸洗的喷淋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安装在槽体侧壁用于清洗精线上的酸液的喷水组件以及用于向喷水组件内供水的供水组件,所述喷水组件包括安装在槽体内的第一出水管、沿槽体的高度方向连通第一出水管的连接管以及沿第一出水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喷嘴,连接管的另一端与供水组件相连,所述槽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出水的出水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精线酸洗完毕之后,从酸洗池内吊处,运输至喷淋槽内,打开供水组件,向第一出水管内供水,水流从第一出水管喷出,实现对精线表面附着的酸液的清洗,清洗之后的水流从出水管流出,相较于人工清洗,使用喷淋槽显著提高了精线表面附着酸液的清洗效率,且节约了人工成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出水管为与槽体内壁贴合的环状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为三层,且沿槽体的高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清洗时,三层的第一出书管同时出水,能够实现对不同高度的精线上附着的酸液的清洗,使得喷头的喷洒范围能够覆盖整个喷淋槽,从而提高了喷淋槽的清洗效率并且使得清洗更加彻底。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出水管呈螺旋状贴合在槽体的内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出水管螺纹状贴合在槽体的内壁,在出水时,水流呈螺旋状喷射,使得喷头喷洒的覆盖范围更大,确保喷头喷出的水流能够覆盖喷淋槽内的精线,从而使得对精线表面附着酸液的清洗更加彻底。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槽体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侧壁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喷嘴,所述连接管连通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槽体的中心位置设置定位柱,并且在定位柱上设置沿定位柱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出水管,从而使得精线的内壁也能够被冲洗,使得冲洗精线的冲洗更加干净,且有与双向冲洗,进一步提高了冲洗的效率。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出水管为环状出水管且沿定位柱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连接管从定位柱的底部沿定位柱的高度方向依次连通所有第二出水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第二出水管沿定位柱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出水管,水流从第二出水管上的喷头上喷出实现对精线内壁的清洗,从而使得精线的清洗更加彻底。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柱的顶部设置有导向斜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精线吊装进入导向斜面内时,精线的内壁能够通过导向斜面进行导向,从而方便了精线与定位柱之间的放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槽体的侧壁以及定位柱的侧壁均设置有用于支撑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的支撑件,所述槽体的侧壁设置有供支撑件安装的安装槽,所述支撑件的底部设置有插入安装槽内的插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槽体的侧壁设置用于支撑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的支撑件,使得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书管能够稳定地放置在槽体的侧壁,且将支撑件与槽体的侧壁之间通过安装槽和插柱实现两者之间的可拆卸安装,当支撑件发生损坏时,方便对支撑件进行更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柱的侧壁设置有多个球形弹簧柱塞,所述安装槽的内壁设置有与球形弹簧柱塞对应的限位孔,当插柱完全插入安装槽内时,球形弹簧柱塞与限位孔的侧壁贴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球形弹簧柱塞,当支撑件插入安装槽内时,球形弹簧柱塞能够为支撑件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方便了支撑件与安装槽之间的插接,当支撑件安装在安装槽内时,球形弹簧柱塞与限位孔卡接,实现了支撑件与安装槽之间的定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槽体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槽体的底部设置减震垫,从而减少了精线在放置到槽体内时对槽体底部的冲击力且减少了精线与槽体底部之间的磨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喷淋槽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上述一种用于酸液清洗的喷淋槽通过设置供水组件以及喷水组件,具有方便对精线表面附着的酸液进行清洗的效果;2.上述技术通过设置定位柱以及第二出水管,具有方便对精线内壁进行清洗,提高清洗效率的效果;3.上述技术通过设置减震垫,具有减少槽体底面与精线之间摩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喷淋槽的使用寿命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图中,1、槽体;11、放置内腔;12、减震垫;13、定位柱;131、导向斜面;14、透水孔;15、阀门;16、安装槽;161、限位孔;17、插柱;171、球形弹簧柱塞;2、喷水组件;21、第一出水管;22、第二出水管;23、连接管;24、喷嘴;3、供水组件;31、高压水泵;311、输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参照附图1,一种用于酸洗的喷淋槽,包括槽体1、安装在槽体1侧壁用于清洗精线上的酸液的喷水组件2以及用于向喷水组件2内供水的供水组件3。参照附图1和附图2,槽体1采用PP材质板材焊接而成,板材厚12mm,槽体1的长和宽均为3000mm,高度为2000mm,槽体1的顶部竖直向下开设有放置内腔11,放置内腔11的底部设置有减震垫12,槽体1的中心竖直设置在槽体1中心位置的定位柱13,定位柱13的顶部设置有导向斜面131。槽体1的侧壁开设有个供水流流出的透水孔14,透水孔14的外侧设置有阀门15。参照附图1,供水组件3包括安装在槽体1外壁底部的高压水泵31以及将外部水源与高压水泵31连接的输水管311,本实施例中,高压水泵31采用PP耐酸水泵,且个数为两台,分别安装在槽体1的底部侧壁上,每台水泵的流量为每小时35立方米,扬程为15米以上。参照附图1和附图2,喷水组件2包括安装在槽体1内壁的第一出水管21、沿定位柱13的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二出水管22、依次连通第一出水管21和第二出水管22的连接管23以及沿第一出水管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喷嘴24。参照附图1,连接管23的一端与第一出水管21和第二出水管22连接,另一端与高压水泵31连接。第一出水管21为与槽体1内壁贴合的环状水管,第一出水管21沿槽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有三层且每层第一出水管21之间相互平行,且沿槽体1的高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第二出水管2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喷嘴24,第二出水管22为环状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酸洗的喷淋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1)、安装在槽体(1)侧壁用于清洗精线上的酸液的喷水组件(2)以及用于向喷水组件(2)内供水的供水组件(3),所述喷水组件(2)包括安装在槽体(1)内的第一出水管(21)、沿槽体(1)的高度方向连通第一出水管(21)的连接管(23)以及沿第一出水管(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喷嘴(24),连接管(23)的另一端与供水组件(3)相连,所述槽体(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出水的出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酸洗的喷淋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1)、安装在槽体(1)侧壁用于清洗精线上的酸液的喷水组件(2)以及用于向喷水组件(2)内供水的供水组件(3),所述喷水组件(2)包括安装在槽体(1)内的第一出水管(21)、沿槽体(1)的高度方向连通第一出水管(21)的连接管(23)以及沿第一出水管(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喷嘴(24),连接管(23)的另一端与供水组件(3)相连,所述槽体(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出水的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酸洗的喷淋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21)为与槽体(1)内壁贴合的环状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21)为三层,且沿槽体(1)的高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酸洗的喷淋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水管(21)呈螺旋状贴合在槽体(1)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酸洗的喷淋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1)的底部中心位置设置有定位柱(13),所述定位柱(13)的侧壁沿其高度方向设置有第二出水管(22),所述第二出水管(2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喷嘴(24),所述连接管(23)连通第一出水管(21)和第二出水管(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咏海何丽明蔡建斌戴延秦明福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淡水谷金属制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