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副臂助力收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9917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副臂助力收放装置,主臂上从前向后依次安装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第二支架位于主臂上与副臂相对的侧边,并且朝向副臂方向水平延伸;第一支架上设有用于与副臂前端相铰接的第一铰接孔,第三支架上设有用于与副臂后端相铰接的第二铰接孔;第三支架上安装有助力回收机构,助力回收机构包括动力源、卷扬和钢丝绳,钢丝绳缠绕在卷扬上,动力源驱动卷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副臂助力收放装置,通过采用由电机驱动卷扬产生回转力矩,采用钢丝绳挂接拖拽副臂从而实现对副臂的助力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副臂助力收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涉及一种起重机的副臂助力收放装置。
技术介绍
相关术语解释:起重机:一种用于起升重物的设备,安装在移动式底盘上。副臂:一种安装在主臂臂头的结构,用于提升起重机作业空间和性能。目前起重机的臂架系统包括主臂和副臂。副臂是轮式起重机执行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主臂的伸延和补充。副臂工作时,副臂展开安装在主臂的臂头,实现对货物的空间搬运,工作完成后副臂回收于主臂侧方。但由于副臂重量较重,回收过程较费力且需要多人辅助完成。目前,轮式起重机的副臂回收通常由两到三个操作人员,通过吊装带拖拽副臂,加助跑增加惯性力,实现对副臂上架回收。现有的副臂回收方式中,由于副臂重量较重,回收过程费力,而且需要多人辅助完成副臂回收,人性化程度差,人力成本高,回收时间长,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副臂助力收放装置,采用由电机驱动卷扬产生回转力矩,采用钢丝绳挂接拖拽副臂从而实现对副臂的助力回收。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副臂助力收放装置,其特征是,主臂上从前向后依次安装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第二支架位于主臂上与副臂相对的侧边,并且朝向副臂方向水平延伸;第一支架上设有用于与副臂前端相铰接的第一铰接孔,第三支架上设有用于与副臂后端相铰接的第二铰接孔;第三支架上安装有助力回收机构,助力回收机构包括动力源、卷扬和钢丝绳,钢丝绳缠绕在卷扬上,动力源驱动卷扬。进一步的,第一支架位于主臂的前端,第二支架位于主臂的中间段,第三支架位于主臂的后端。进一步的,第三支架设置于与副臂的后端相对应位置处。进一步的,第三支架上开设有安装孔,助力回收机构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实现将助力回收机构固定在第三支架上。进一步的,在钢丝绳的末端安装挂钩,在副臂的后端安装防护过渡板,防护过渡板上有与挂钩相匹配的挂环。进一步的,动力源为电机或液压马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采用由电机驱动卷扬产生回转力矩,采用钢丝绳挂接拖拽副臂从而实现对副臂的助力回收。(2)通过优化回收机构的布置安装位置,从而实现副臂回收所需牵引力较小,有效降低回收机构电机功率等级,减小回收机构外形空间尺寸。(3)设计防护过渡板挂接,从而实现对连接销轴加工表面的保护,避免其划伤,磨损。附图说明图1是副臂开始回收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副臂助力回收机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副臂助力回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防护过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副臂回收上第二支架的示意图;图6是副臂回收至与第一支架上第一铰接孔连接的示意图;图7是副臂回收结束状态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主臂;2、副臂;3、第一支架;4、第二支架;5、第三支架;6、防护过渡板;7、卷扬;8、钢丝绳;9、安装孔;10、螺栓;11、第二铰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在本技术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专利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的一种副臂助力收放装置,参见图1至图3所示,主臂1上从前向后依次安装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和第三支架5,第二支架4位于主臂1上与副臂2相对的侧边,并且朝向副臂2方向水平延伸;第一支架3上设有用于与副臂2前端相铰接的第一铰接孔,第三支架5上设有用于与副臂2后端相铰接的第二铰接孔11;第三支架5上安装有助力回收机构,助力回收机构包括动力源、卷扬7和钢丝绳8,钢丝绳8缠绕在卷扬7上,动力源驱动卷扬7。本技术的副臂助力收放装置,先将钢丝绳8的一端挂接副臂,通过动力源驱动卷扬7张紧钢丝绳8产生回转力矩,钢丝绳8拖拽副臂2,实现对副臂的助力回收,提升副臂回收的方便性。实施例本技术实施例为一种副臂助力收放装置,参见图1所示,主臂1上从前向后依次安装第一支架3、第二支架4和第三支架5,第一支架3位于主臂1的前端(靠近主臂1与副臂2的铰接点),第二支架4位于主臂1的中间段,第三支架5位于主臂1的后端(当副臂2位于主臂1侧方时,与副臂2的尾端相对应位置处)。第二支架4位于主臂1上与副臂2相对的侧边,并且朝向副臂2方向水平延伸。第一支架3上设有用于与副臂2前端相铰接的第一铰接孔,第三支架5上设有用于与副臂2后端相铰接的第二铰接孔11。第三支架5上安装有助力回收机构,参见图2和图3所示,第三支架5上开设有安装孔9,助力回收机构通过螺栓10穿过安装孔9实现将助力回收机构固定在第三支架5上。助力回收机构包括动力源、卷扬7和钢丝绳8,钢丝绳8缠绕在卷扬7上,动力源驱动卷扬7。当需要回收副臂时,先将钢丝绳8的一端挂接副臂,参见图1所示,通过动力源驱动卷扬7张紧钢丝绳8产生回转力矩,钢丝绳8拖拽副臂,实现对副臂2的助力回收,提升副臂回收的方便性。为了方便将钢丝绳8挂接副臂2,可以在钢丝绳8的末端安装挂钩,在副臂的后端安装防护过渡板6,防护过渡板的结构参见图4所示,防护过渡板6上有与挂钩相匹配的挂环,当使用钢丝绳来拖拽副臂回收时,利用挂钩挂在防护过渡板的挂环上,方便操作。动力源主要用来驱动卷扬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动力源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液压马达,只要能够实现驱动卷扬工作即可。本技术一种副臂助力收放装置的工作原理为:起重机在使用副臂完成相应工况作业后,对副臂进行回收,使其位于主臂侧方。首先将助力回收机构的挂钩挂在副臂防护过渡板6上,控制动力源(如电机)开始工作,驱动卷扬7产生回转力矩,从而张紧钢丝绳8实现副臂2的回收运动,如图1所示为副臂回收的开始状态。当副臂2运动至第二支架4位置时,借助回收机构钢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臂助力收放装置,其特征是,主臂上从前向后依次安装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第二支架位于主臂上与副臂相对的侧边,并且朝向副臂方向水平延伸;第一支架上设有用于与副臂前端相铰接的第一铰接孔,第三支架上设有用于与副臂后端相铰接的第二铰接孔;/n第三支架上安装有助力回收机构,助力回收机构包括动力源、卷扬和钢丝绳,钢丝绳缠绕在卷扬上,动力源驱动卷扬。/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臂助力收放装置,其特征是,主臂上从前向后依次安装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第二支架位于主臂上与副臂相对的侧边,并且朝向副臂方向水平延伸;第一支架上设有用于与副臂前端相铰接的第一铰接孔,第三支架上设有用于与副臂后端相铰接的第二铰接孔;
第三支架上安装有助力回收机构,助力回收机构包括动力源、卷扬和钢丝绳,钢丝绳缠绕在卷扬上,动力源驱动卷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副臂助力收放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支架位于主臂的前端,第二支架位于主臂的中间段,第三支架位于主臂的后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马善华李绍锋陈宝雷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