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管状加热器导线焊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9514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1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管状加热器导线焊接结构,主要包括加热管、镍棒、导线线芯、导线,加热管一端引出两根镍棒,导线一端去除绝缘皮并露出导线线芯,导线线芯拧成螺旋状,镍棒与导线线芯上下层叠放置,且镍棒放在上层,导线线芯放在下层,在焊极和焊接电流的作用下,镍棒与导线线芯焊接成为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点焊引棒及导线线芯的方法控制了焊接处焊点大小,又与加热管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使得电热管成品后不存在耐压等问题。

A wire welding structure of miniature tubular he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型管状加热器导线焊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加热器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型管状加热器导线焊接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焊接技术存在如下缺点:现有焊接方式需要增加端子来固定导线与焊接另一端,使得焊接部位截面积较大,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对加热管整体体积都有要求,故而焊接部位体积较大会产生耐压不良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微型管状加热器导线焊接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微型管状加热器导线焊接结构,主要包括加热管、镍棒、导线线芯、导线,加热管一端引出两根镍棒,导线一端去除绝缘皮并露出导线线芯,导线线芯拧成螺旋状,镍棒与导线线芯上下层叠放置,且镍棒放在上层,导线线芯放在下层,在焊极和焊接电流的作用下,镍棒与导线线芯焊接成为一个整体。所述导线线芯与加热管的距离在2mm以上,焊接区域的长度为2~3mm,导线线芯头部与焊接区域的距离为1~2mm,导线与焊接区域的距离为2m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焊接效果好,焊接部位截面积小、导线能承受压力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焊接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焊接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加热管1、镍棒2、导线线芯3、导线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详细的介绍:实施例:如附图所示,这种微型管状加热器导线焊接结构,主要包括加热管1、镍棒2、导线线芯3、导线4,加热管1一端引出两根镍棒2,导线4一端去除绝缘皮并露出导线线芯3,导线线芯3拧成螺旋状,镍棒2与导线线芯3上下层叠放置,且镍棒2放在上层,导线线芯3放在下层,在焊极和焊接电流的作用下,镍棒2与导线线芯3焊接成为一个整体。所述导线线芯与加热管的距离A在2mm以上,焊接区域C的长度为2~3mm,导线线芯头部与焊接区域的距离B为1~2mm,导线与焊接区域的距离D为2mm。由于加热管直径很小,在焊接过程中焊点容易与加热管外壁发生接触,使电热管产生耐压不良,甚至发生短路漏电,本技术采用点焊引棒及导线线芯的方法控制了焊接处焊点大小,又与加热管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使得电热管成品后不存在耐压等问题。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型管状加热器导线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加热管(1)、镍棒(2)、导线线芯(3)、导线(4),加热管(1)一端引出两根镍棒(2),导线(4)一端去除绝缘皮并露出导线线芯(3),导线线芯(3)拧成螺旋状,镍棒(2)与导线线芯(3)上下层叠放置,且镍棒(2)放在上层,导线线芯(3)放在下层,在焊极和焊接电流的作用下,镍棒(2)与导线线芯(3)焊接成为一个整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型管状加热器导线焊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加热管(1)、镍棒(2)、导线线芯(3)、导线(4),加热管(1)一端引出两根镍棒(2),导线(4)一端去除绝缘皮并露出导线线芯(3),导线线芯(3)拧成螺旋状,镍棒(2)与导线线芯(3)上下层叠放置,且镍棒(2)放在上层,导线线芯(3)放在下层,在焊极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鑫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佐帕斯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