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供油提前角的凸轮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800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5: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柴油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可调供油提前角的凸轮轴结构,凸轮轴前侧的转轴上固定安装有带喷油泵的油泵凸轮,凸轮轴和正时齿轮连接的位置由两个轴径不同的轴段、一个环形槽和拆装用第一螺纹孔组成,两个轴段通过卡槽过渡;正时齿轮上设置有高压油管接口、置于重心位置的环形油槽和两个便于与凸轮轴固定的第二螺纹孔,轴段依次为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靠近油泵凸轮一侧的第一轴段直径大于第二轴段,正时齿轮与第一轴段过盈配合且与第二轴段间隙配合,该凸轮轴结构实现了利用特定的凸轮轴组件结构、外接液压装置及专用工具就能完成凸轮轴组件的拆装和供油提前角的调整。

A camshaft structure with adjustable advance angle of oil supp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供油提前角的凸轮轴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柴油机装配、调节及设备维护
,涉及一种可调供油提前角的凸轮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柴油机以其功率范围大、经济性好、可靠性高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船舶和发电等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对柴油机而言,供油提前角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柴油机供油提前角是指柴油机压缩行程活塞到达上止点之前喷油嘴喷油时高压油泵提前供油的角度,柴油机之所以提前供油是为了更好地雾化燃油,供油提前角过大或过小对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有较大的影响。柴油机在开发过程中,为满足柴油机性能要求,需要对供油提前角不断地调整。柴油机在不同的工况下应有不同的供油提前角,需要对供油提前角进行调整。柴油机转速越高要求供油提前角越大;转速越低要求供油提前角越小,这样柴油机才能有最佳的动力性和经济性。目前柴油机供油提前角的调节方法如图1所示:正时齿轮(Ⅰ)与凸轮轴(Ⅱ)通过螺栓(Ⅲ)连接,通过凸轮轴(Ⅱ)上的油泵凸轮(Ⅳ)驱动喷油泵(Ⅴ)实现喷油,通过改变调整垫片(Ⅵ)的厚度来实现供油提前角的调整。这种调节方式存在以下两个问题:1、凸轮轴与正时齿轮是通过螺栓连接的,其相对位置关系是固定的、不可调整的,不能通过调整凸轮轴与正时齿轮的相对位置关系来调整供油提前角。2、通过改变调整垫片的厚度来调整供油提前角,调整垫片的配磨和更换需要拆除各缸的喷油泵及与其相连的附件,工作量大,费时费力,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供油提前角调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调供油提前角的凸轮轴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调供油提前角的凸轮轴结构,包括凸轮轴和与凸轮轴配合使用的正时齿轮;凸轮轴前侧的转轴上固定安装有带喷油泵的油泵凸轮,凸轮轴和正时齿轮连接的位置由两个轴径不同的轴段、一个环形槽和拆装用第一螺纹孔组成,两个轴段通过卡槽过渡;正时齿轮上设置有高压油管接口、置于重心位置的环形油槽和两个便于与凸轮轴固定的第二螺纹孔,轴段依次为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靠近油泵凸轮一侧的第一轴段直径大于第二轴段,正时齿轮与第一轴段过盈配合且与第二轴段间隙配合。进一步,高压油管接口上可拆卸连接带高压油的高压油管。进一步,供油提前角调整时,还包括压在凸轮轴后端的压套,压套、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内插入合适螺栓实现压套、凸轮轴与正时齿轮的固定。进一步,压套、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内的螺栓上螺纹连接有用于调节压套与凸轮轴松紧程度的调节螺母。进一步,环形油槽内装配有O型密封圈。进一步,正时齿轮拆卸时,还包括固定在正时齿轮后部的拉块以及用于固定拉块与正时齿轮的螺栓,拉块的中部也固定安装有螺栓。进一步,还包括卡在第一螺纹孔内的垫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可调供油提前角的凸轮轴结构,当需要调整供油提前角时,通过压套固定凸轮轴,正时齿轮上的高压油管接口接入高压油,通过转动与正时齿轮联动的飞轮,使其转动到要求的曲轴转角,卸去高压油,并将O型密封圈、压套、调节螺母和螺栓拆除,完成供油提前角的调整,整个凸轮轴结构利用过盈配合实现凸轮轴与正时齿轮的连接,利用特定结构的凸轮轴和正时齿轮实现供油提前角的调整,是一种特定的凸轮轴与正时齿轮连接结构,能方便快捷的调整供油提前角。2、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可调供油提前角的凸轮轴结构,正时齿轮拆卸时,依次装入O型密封圈、垫块、拉块和用于固定拉块与正时齿轮的螺栓,正时齿轮接入高压油,拧动拉块中部的螺栓使正时齿轮向远离凸轮轴的方向移动,当正时齿轮退出轴段时,卸去高压油,拆下凸轮轴和正时齿轮,完成拆卸。利用特定的凸轮轴组件结构、外接液压装置及专用工具,实现了凸轮轴组件的拆装和供油提前角的调整;减少了大量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方便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正时齿轮与凸轮轴的装配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正时齿轮与凸轮轴的装配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凸轮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正时齿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供油提前角调整时压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供油提前角调整时凸轮轴结构的状态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正时齿轮拆卸时凸轮轴结构的状态图。附图标记:凸轮轴1、环形槽11、第一螺纹孔12、第一轴段13、第二轴段14、卡槽15、正时齿轮2、高压油管接口21、环形油槽22、第二螺纹孔23、密封圈3、压套4、调节螺母5、螺栓6、油泵凸轮7、喷油泵8、拉块9、垫块1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专利中供油提前角指喷油器开始喷油时,活塞距上止点的曲轴转角。过盈配合是指孔的尺寸减去相配合的轴的尺寸之差为负的配合,装配后使零件表面产生弹性压力,从而获得紧固的连接。如图2~7所示的可调供油提前角的凸轮轴结构,包括凸轮轴1和与凸轮轴1配合使用的正时齿轮2;凸轮轴1前侧的转轴上固定安装有带喷油泵8的油泵凸轮7,凸轮轴1和正时齿轮2连接的位置由两个轴径不同的轴段、一个环形槽11和拆装用第一螺纹孔12组成,两个轴段通过卡槽15过渡;正时齿轮2上设置有高压油管接口21、置于重心位置的环形油槽22和两个便于与凸轮轴1固定的第二螺纹孔23,高压油管接口21上可拆卸连接带高压油的高压油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供油提前角的凸轮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凸轮轴和与凸轮轴配合使用的正时齿轮;凸轮轴前侧的转轴上固定安装有带喷油泵的油泵凸轮,凸轮轴和正时齿轮连接的位置由两个轴径不同的轴段、一个环形槽和拆装用第一螺纹孔组成,两个轴段通过卡槽过渡;正时齿轮上设置有高压油管接口、置于重心位置的环形油槽和两个便于与凸轮轴固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轴段依次为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靠近油泵凸轮一侧的第一轴段直径大于第二轴段,正时齿轮与第一轴段过盈配合且与第二轴段间隙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供油提前角的凸轮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凸轮轴和与凸轮轴配合使用的正时齿轮;凸轮轴前侧的转轴上固定安装有带喷油泵的油泵凸轮,凸轮轴和正时齿轮连接的位置由两个轴径不同的轴段、一个环形槽和拆装用第一螺纹孔组成,两个轴段通过卡槽过渡;正时齿轮上设置有高压油管接口、置于重心位置的环形油槽和两个便于与凸轮轴固定的第二螺纹孔,所述轴段依次为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靠近油泵凸轮一侧的第一轴段直径大于第二轴段,正时齿轮与第一轴段过盈配合且与第二轴段间隙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供油提前角的凸轮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油管接口上可拆卸连接带高压油的高压油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可调供油提前角的凸轮轴结构,其特征在于,供油提前角调整时,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雪聪郑小华刘宗辉张皓钰和晓锋陈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潍柴发动机有限公司潍柴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