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结构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7486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4:11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相对于侧面碰撞而言的车身(车身结构体)的变形,而且能够确保蓄电池的容量较大的车身结构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车身结构体具备:蓄电池封装体,其设置在地板的下方;地板通道,其设置在所述地板且向上方突出;以及加强构件,其固定在比所述地板通道的顶部靠下方的所述地板的下表面,且沿车宽方向延伸,在所述加强构件与所述地板通道之间设有布线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结构体
本申请基于在2018年5月25日申请的日本特许申请第2018-100964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结构体。
技术介绍
在车身结构体之中,已知有如下的结构,即,在左右的延伸纵梁(以下,称为左右的下边梁)之间设置地板,在地板的下方设置有蓄电池封装体。蓄电池封装体在蓄电池壳体的内部收纳有蓄电池(多个电池)。另外,在地板设置地板通道,地板通道在下方开口的状态下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在地板通道的开口侧配置有蓄电池封装体(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6-224877号)。然而,地板通道在下方开口的状态下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因此,难以针对从车宽方向朝向车身输入的冲击载荷确保地板通道的刚性。即,在由于车身的侧面碰撞而从车身侧方输入了冲击载荷时,地板通道(即,车身)容易变形。因此,为了确保地板通道针对由侧面碰撞导致的冲击载荷的刚性,例如,需要在地板的下方设置横梁等加强构件。然而,对于在地板的下方具备蓄电池封装体(即,蓄电池)的车身而言,优选的是,确保蓄电池的容量较大。因此,在确保蓄电池的容量较大的状态下,在地板的下方配置横梁等加强构件则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相对于侧面碰撞而言的车身(车身结构体)的变形,而且能够确保蓄电池的容量较大的车身结构体。(1)本专利技术的车身结构体具备:蓄电池封装体,其设置在地板的下方;地板通道,其设置在所述地板且向上方突出;以及加强构件,其固定在比所述地板通道的顶部靠下方的所述地板的下表面,且沿车宽方向延伸,在所述加强构件与所述地板通道之间设有布线构件。根据上述(1)的方案,在比地板通道的顶部靠下方的位置设有地板,在地板的下表面设有加强构件。能够利用加强构件将地板通道的下端部的开口部连结起来。因此,针对车宽方向上的冲击载荷,能够确保地板通道的刚性。由此,在由于侧面碰撞而从车身侧方输入了载荷的时,能够抑制车身(车身结构体)的变形、特别地抑制地板通道的变形。另外,在加强构件与地板通道之间形成有空间。在该空间设有布线构件。因此,能够有效利用加强构件与地板通道之间的空间,能够提高车身的空间效率。即,能够在不在地板的下表面设置横梁的情况下,确保地板通道的刚性。由此,能够使地板的下方的空间较大,能够确保蓄电池封装体(即,蓄电池)的容量较大。(2)在上述(1)的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布线构件固定在所述加强构件上。根据上述(2)的方案,通过将布线构件固定在加强构件上,由此,能够将布线构件在安装在加强构件的状态下容易地组装于车身。另外,通过将布线构件设置在加强构件上,由此,能够将加强构件兼用作支承布线构件的构件。换言之,能够将加强构件兼用作支承布线构件的构件。由此,能够在不增加支承布线构件的构件的情况下,提高布线构件的安装强度、支承强度。(3)在上述(1)或(2)的方案中,也可以是,在所述蓄电池封装体的内部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梁,所述加强构件配置在所述横梁的上方。根据上述(3)的方案,在蓄电池封装体的内部设有横梁,在横梁的上方设有加强构件。因此,针对车宽方向上的冲击载荷,能够利用横梁和加强构件提高地板通道的强度。由此,在由于侧面碰撞而从车身侧方输入了冲击载荷时,能够利用横梁和加强构件阻止冲击载荷。另外,通过利用横梁和加强构件阻止冲击载荷,由此,能够抑制冲击载荷对布线构件的安装产生影响。(4)在上述(1)~(3)中任一项的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布线构件包括:冷却配管,其用于对车身后部的驱动源进行冷却;以及电线,其向所述驱动源供给电力,所述电线位于比所述冷却配管靠车宽方向中央侧的位置。根据上述(4)的方案,使电线位于(配置在)比冷却配管靠车宽方向中央侧的位置。因此,能够使电线远离侧面碰撞位置。由此,在由于侧面碰撞而从车身侧方输入了冲击载荷时,特别地能够抑制冲击载荷向电线传递,能够抑制电线发生变形。(5)在上述(1)~(4)中任一项的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车身结构体具备通道上加强构件,所述通道上加强构件配置在所述地板通道的上方,并固定在所述地板的上表面,所述通道上加强构件与所述加强构件隔着所述地板固定在一起。根据上述(5)的方案,在地板通道的上方配置有通道上加强构件,将通道上加强构件和加强构件隔着地板一同(一起)固定。因此,能够利用加强构件牢固地支承通道上加强构件。即,能够提高通道上加强构件的结合强度,能够提高通道上加强构件的针对由侧面碰撞导致的冲击载荷而言的强度。由此,在由于侧面碰撞而从车身侧方输入了冲击载荷时,能够更良好地抑制车身(尤其是,地板通道)的变形。(6)在上述(1)~(5)中任一项的方案中,也可以是,所述车身结构体具备:驱动源,其设置在车身后部;以及冷却装置,其设置在车身前部,用于对所述驱动源进行冷却。根据上述(6)的方案,在车身后部具备驱动源,在车身前部具备冷却装置。利用该冷却装置对驱动源进行冷却。因此,需要将用于对驱动源进行冷却的配管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在此,针对车宽方向上的冲击载荷,能够利用加强构件确保地板通道的刚性。此外,在地板通道与加强构件之间确保有空间。通过在该空间配置配管,由此,能够使配管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因此,能够确保地板的下方的空间较大。由此,能够在确保蓄电池的容量较大的状态下,使配管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利用配管连结驱动源和冷却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利用加强构件连结地板通道的开口部,在加强构件与地板通道之间的空间设有布线构件。由此,能够抑制针对侧面碰撞而言的车身(车身结构体)的变形,而且能够确保蓄电池的容量较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从侧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状态的简要侧视图。图2是表示从后部左斜上方观察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车身结构体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的下部结构体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下部结构体去除掉地板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下部结构体的沿图3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下部结构体的将图5的VI部放大后的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下部结构体的将图3的主要部分放大后的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下部结构体的将图4的主要部分放大后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附图中,箭头FR是指车辆的前方,箭头UP是指车辆的上方,箭头LH是指车辆的左侧方。图1是表示从侧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的状态的简要侧视图。图2是从后部左斜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的车身结构体11所得到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10的下部结构体12的俯视图。如图1~图3所示,作为车辆10,例示例如电动机动车,但本专利技术的结构还能够适用于混合动力机动车等其他的车辆。车辆10具备构成车辆骨架部等的车身结构体11。车身结构体11具备下部结构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结构体,其中,/n所述车身结构体具备:/n蓄电池封装体,其设置在地板的下方;/n地板通道,其设置在所述地板且向上方突出;以及/n加强构件,其固定在比所述地板通道的顶部靠下方的所述地板的下表面,且沿车宽方向延伸,/n在所述加强构件与所述地板通道之间设有布线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525 JP 2018-1009641.一种车身结构体,其中,
所述车身结构体具备:
蓄电池封装体,其设置在地板的下方;
地板通道,其设置在所述地板且向上方突出;以及
加强构件,其固定在比所述地板通道的顶部靠下方的所述地板的下表面,且沿车宽方向延伸,
在所述加强构件与所述地板通道之间设有布线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体,其中,
所述布线构件固定在所述加强构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结构体,其中,
在所述蓄电池封装体的内部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梁,
所述加强构件配置在所述横梁的上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露崎匠新田贵志中野能裕宫崎俊亘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