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门槛梁加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841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2: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门槛梁加强结构,包括后门槛梁本体,所述后门槛梁本体的一侧搭接有纵臂支架,所述后门槛梁本体的底部搭接有纵臂支架前段,所述后门槛梁本体的上方一侧搭接有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所述纵臂支架前段的另一端搭接在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的一侧,所述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上搭接有后地板本体,所述后地板本体的另一端与后门槛梁本体螺接,所述后门槛梁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搭接平面,所述第一搭接平面与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焊接,所述第一搭接平面下方设置有随型面,所述随型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搭接平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增强后门槛梁抗内翻性能,降低侧面碰撞时后门的侵入量,提高整车碰撞安全性能。

A reinforced structure of rear sill bea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门槛梁加强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防护
,具体涉及一种后门槛梁加强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2018版C-NCAP及欧盟E-NCAP侧面碰撞中都采用AE-MDB壁障。采用AE-MDB壁障相比MDB壁障主要变化点为:①台车质量增加了450kg;②撞击位置抬高50mm、撞击中心后移250mm。对于多数车型:①台车质量增加侧面需要增加吸能结构吸收更多能量;②撞击位置的变化导致壁障与门槛梁无重叠量或重叠量很少,同时对后排结构提出了更加严格要求。当前多数车型中后门槛梁本体与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连接较弱,后门槛下部与周边件无连续搭接结构,侧面碰撞时,后门槛容易发生向内翻转,造成侧碰后门侵入量超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门槛梁加强结构,将后门槛梁本体与周边件搭接连续,提升后门槛梁的抗翻转特性,抑制门槛梁向内翻转,从而降低侧面碰撞时后门的侵入量,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后门槛梁加强结构,包括后门槛梁本体,所述后门槛梁本体的一侧搭接有纵臂支架,所述后门槛梁本体的底部搭接有纵臂支架前段,所述后门槛梁本体的上方一侧搭接有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所述纵臂支架前段的另一端搭接在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的一侧,所述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上搭接有后地板本体,所述后地板本体的另一端与后门槛梁本体螺接,所述后门槛梁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搭接平面,所述第一搭接平面与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焊接,所述第一搭接平面下方设置有随型面,所述随型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搭接平面,所述第二搭接平面与纵臂支架焊接,所述第二搭接平面的下方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随型面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搭接平面,所述第三搭接平面与纵臂支架前段焊接,所述后门槛梁本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定位孔。优选的,所述后门槛梁本体上开设有通孔。优选的,所述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的截面为U型框架结构。优选的,所述纵臂支架的另一端与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螺接,且所述纵臂支架设置在后门槛梁本体与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之间。优选的,所述后门槛梁本体的边缘处开设有凹槽。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在后门槛梁本体上为两侧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调整后门槛梁本体结构,保证门槛梁本体与纵臂支架搭接连续,调整纵臂支架前板结构,与后门槛梁本体搭接,使后门槛梁本体下部与纵臂支架前板搭接连续,形成抗翻转特性更强的连续搭接结构,保证侧面碰撞中,后门槛本体将力传力到纵臂支架和纵臂支架前板,产生更大的反作用力矩,抵抗后门槛向内翻转和后地板变形,从而抑制后门侵入量,提高整车碰撞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A-A处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B-B处截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后门槛梁本体的结构示意;图5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图中:1、后门槛梁本体;2、纵臂支架;3、纵臂支架前段;4、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5、后地板本体;6、第一搭接平面;7、随型面;8、第二搭接平面;9、第一定位孔;10、第三搭接平面;11、第二定位孔;12、通孔;13、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后门槛梁加强结构,包括后门槛梁本体1,所述后门槛梁本体1的一侧搭接有纵臂支架2,所述后门槛梁本体1的底部搭接有纵臂支架前段3,所述后门槛梁本体1的上方一侧搭接有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4,所述纵臂支架前段3的另一端搭接在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4的一侧,所述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4上搭接有后地板本体5,所述后地板本体5的另一端与后门槛梁本体1螺接,所述后门槛梁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搭接平面6,所述第一搭接平面6与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4焊接,所述第一搭接平面6下方设置有随型面7,所述随型面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搭接平面8,所述第二搭接平面8与纵臂支架2焊接,所述第二搭接平面8的下方开设有第一定位孔9,所述随型面7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搭接平面10,所述第三搭接平面10与纵臂支架2前段焊接,所述后门槛梁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定位孔11。进一步的,所述后门槛梁本体1上开设有通孔12,通孔12能够方便对后门槛梁本体1进一步固定,增加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4的截面为U型框架结构,能够增加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4对后门槛梁本体1的支撑力度,降低车门侵入量,提高整车碰撞安全性能。进一步的,所述纵臂支架2的另一端与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4螺接,且所述纵臂支架2设置在后门槛梁本体1与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4之间,能够将作用在后门槛梁本体1上的力分解到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4上,增加后门槛梁本体1的承受能力,提高整车碰撞安全性能。进一步的,所述后门槛梁本体1的边缘处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能够方便对后门槛梁本体1进行安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孔9和第二定位孔11在后门槛梁本体1上为两侧设置,能够增加后门槛梁本体1的稳定性。结构原理:AE-MDB侧面碰撞过程中,后门槛梁上部受到力F的作用向内翻转挤压,本技术通过调整后门槛梁本体与周边件搭接连续,形成抗翻转特性更强的连续搭接结构,本技术可以产生力矩M1抵抗力矩M的作用,抑制后门槛梁翻转,并将力F分解为F1、F2,传递到后地板纵梁内侧。本技术可以有效控制门槛梁向内翻转,降低车门侵入量,提高整车碰撞安全性能。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门槛梁加强结构,包括后门槛梁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门槛梁本体(1)的一侧搭接有纵臂支架(2),所述后门槛梁本体(1)的底部搭接有纵臂支架前段(3),所述后门槛梁本体(1)的上方一侧搭接有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4),所述纵臂支架前段(3)的另一端搭接在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4)的一侧,所述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4)上搭接有后地板本体(5),所述后地板本体(5)的另一端与后门槛梁本体(1)螺接,所述后门槛梁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搭接平面(6),所述第一搭接平面(6)与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4)焊接,所述第一搭接平面(6)下方设置有随型面(7),所述随型面(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搭接平面(8),所述第二搭接平面(8)与纵臂支架(2)焊接,所述第二搭接平面(8)的下方开设有第一定位孔(9),所述随型面(7)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搭接平面(10),所述第三搭接平面(10)与纵臂支架(2)前段焊接,所述后门槛梁本体(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定位孔(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门槛梁加强结构,包括后门槛梁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门槛梁本体(1)的一侧搭接有纵臂支架(2),所述后门槛梁本体(1)的底部搭接有纵臂支架前段(3),所述后门槛梁本体(1)的上方一侧搭接有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4),所述纵臂支架前段(3)的另一端搭接在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4)的一侧,所述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4)上搭接有后地板本体(5),所述后地板本体(5)的另一端与后门槛梁本体(1)螺接,所述后门槛梁本体(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搭接平面(6),所述第一搭接平面(6)与后地板纵梁本体前段(4)焊接,所述第一搭接平面(6)下方设置有随型面(7),所述随型面(7)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搭接平面(8),所述第二搭接平面(8)与纵臂支架(2)焊接,所述第二搭接平面(8)的下方开设有第一定位孔(9),所述随型面(7)的下方设置有第三搭接平面(10),所述第三搭接平面(10)与纵臂支架(2)前段焊接,所述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可董钰舒李晓晨孙保卫蔺甲尉士田李志义绪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