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教学专用的智能叉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236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叉车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智能教学专用的智能叉车,包括车架、滑动设置于车架的托叉、用于驱动托叉来回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转动设置于车架下端的多个车轮、设置于车架并用于驱动车轮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车架的控制装置,车架具有导向杆,托叉滑动设置于导向杆,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托叉沿导向杆上升或下降;当需要移送外界的物件时,托叉承托物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托叉将物件升起,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车轮转动进而使得车架连带物件移动,然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托叉将所承托的物件放置在预定位置,实现物件的自动移送,无需作业人员手动移送物件,提升物件的移送效率,实现智能自动化系统教学的精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教学专用的智能叉车
本技术涉及叉车
,尤其公开了一种智能教学专用的智能叉车。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产品作业采用了自动化操作,为了满足产品制造生产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学校、科研单位等开设了智能自动化系统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物料的移送还是采用操作人员手动移动,一方面导致物料移送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也不能实现智能自动化系统教学的精准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教学专用的智能叉车,实现物件的自动移送,无需作业人员手动移送物件,提升物件的移送效率,实现智能自动化系统教学的精准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智能教学专用的智能叉车,包括车架、滑动设置于车架的托叉、用于驱动托叉来回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转动设置于车架下端的多个车轮、设置于车架并用于驱动车轮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车架的控制装置,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车架具有导向杆,托叉滑动设置于导向杆,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托叉沿导向杆上升或下降,托叉用于承托外界的物件。其中,车架包括水平架及与水平架连接的竖直架,竖直架位于水平架的前端,控制装置位于水平架的后端,导向杆设置于竖直架。其中,水平架的后端安装有配重块,配重块与控制装置的重量之后大于竖直架、导向杆及托叉三者的重量之和。其中,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三带轮及环形同步带,第一电机装设于水平架或/和竖直架,第一带轮设置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第二带轮转动设置于竖直架的下端,第三带轮转动设置于竖直架的上端,环形同步带绕设于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及第三带轮的外侧,第二带轮、第三带轮之间的环形同步带用于连接托叉,第一电机经由带轮、环形同步带驱动托叉沿导向杆上升或下降。其中,导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向杆平行设置,两个导向杆分别位于竖直架同一侧的两端,托叉具有托架及分别设置于托架同一侧两端的两个叉板,两个叉板平行设置,两个叉板用于承托物件的两端,托架的两端具有两个直线轴承,两个直线轴承分别滑动套设在两个导向杆外侧。其中,车轮包括与车架转动设置的轮盘及套设于轮盘外侧的塑料轮圈,塑料轮圈的宽度大于轮盘的宽度,塑料轮圈具有内环盲槽,轮盘容设于内环盲槽内,内环盲槽两侧的侧壁用于挡止抵触轮盘的两侧。其中,车轮还包括设置于轮盘的多个摩擦肋,多个摩擦肋围绕轮盘的转动轴线呈环形阵列,摩擦肋自轮盘的外圈表面朝远离轮盘的转动轴线突伸而成,摩擦肋用于抵触内环盲槽的底壁。其中,第二驱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二电机,车轮的数量为四个,四个车轮呈矩形阵列设置,两个第二电机均装设于车架,两个第二电机用于分别驱动矩形阵列对角设置的两个车轮同步同向转动。有益效果:当需要移送外界的物件时,托叉承托物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托叉将物件升起,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车轮转动进而使得车架连带物件移动,然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托叉将所承托的物件放置在预定位置,实现物件的自动移送,无需作业人员手动移送物件,提升物件的移送效率,实现智能自动化系统教学的精准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智能教学专用的智能叉车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智能教学专用的智能叉车另一视角的立体。图3为本技术的车轮的爆炸图。附图标记包括:1—车架2—托叉3—第一驱动机构4—车轮5—第二电机6—控制装置7—导向杆8—水平架9—竖直架11—配重块12—第一电机13—第一带轮14—第二带轮15—第三带轮16—环形同步带17—托架18—叉板19—轮盘21—塑料轮圈22—内环盲槽23—摩擦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智能教学专用的智能叉车,包括车架1、滑动设置在车架1上的托叉2、用于驱动托叉2来回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3、转动设置在车架1下端上的多个车轮4、设置在车架1上并用于驱动车轮4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车架1上的控制装置6,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驱动机构分别与控制装置6电性连接,控制装置6用于调控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驱动机构的运行参数,进而调控智能叉车的运行。车架1上具有导向杆7,导向杆7大致为直条状圆柱,托叉2滑动设置在导向杆7上,第一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托叉2沿导向杆7上升或下降,托叉2用于承托外界的物件。当需要移送外界的物件时,利用托叉2承托住物件,然后第一驱动机构3驱动托叉2将物件升起,而后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车轮4转动进而使得车架1连带物件移动,然后第一驱动机构3驱动托叉2将所承托的物件放置在预定位置,实现物件的自动移送,无需作业人员手动移送物件,提升物件的移送效率,实现智能自动化系统教学的精准性。车架1包括水平架8及与水平架8连接的竖直架9,车架1大致呈L型,水平架8、竖直架9均采用多个金属杆连接而成,竖直架9位于水平架8上侧的前端,控制装置6位于水平架8上侧的后端,导向杆7设置在竖直架9上。实际使用时,利用控制装置6的重量为车架1配重,降低车架1前翻的几率,实现控制装置6的综合利用。本实施例中,水平架8的后端安装有配重块11,配重块11与控制装置6的重量之后大于竖直架9、导向杆7及托叉2三者的重量之和,利用配重块11与控制装置6实现对车架1的配重。当托叉2托住外界的物件时,避免车架1前端受力过大而发生前翻。第一驱动机构3包括第一电机12、第一带轮13、第二带轮14、第三带轮15及环形同步带16,第一电机12装设在水平架8上或/和竖直架9上,第一带轮13设置在第一电机12的输出轴上,第二带轮14转动设置在竖直架9的下端上,第三带轮15转动设置在竖直架9的上端上,环形同步带16绕设在第一带轮13、第二带轮14及第三带轮15的外侧,即环形同步带16绕设在第一带轮13、第二带轮14及第三带轮15彼此远离的一侧上,第二带轮14、第三带轮15之间的环形同步带16用于连接托叉2,第一电机12经由带轮、环形同步带16驱动托叉2沿导向杆7上升或下降,当第一电机12驱动环形同步带16转动时,环形同步带16即可带动托叉2沿导向杆7上下滑动,上下滑动的托叉2即可带动物件上下移动。导向杆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向杆7平行设置,两个导向杆7分别位于竖直架9同一侧的左右两端,经由两个导向杆7的设置,防止托叉2相对竖直架9转动,托叉2具有托架17及分别设置在托架17同一侧两端的两个叉板18,叉板18位于托架17远离竖直架9的一侧,两个叉板18彼此间隔且平行设置,叉板18平行水平面设置,两个叉板18用于承托物件的左右两端,托架17的两端具有两个直线轴承,两个直线轴承分别滑动套设在两个导向杆7外侧,经由直线轴承的设置,降低导向杆7与托叉2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两者相对移动所产生的噪音。车轮4包括与车架1转动设置的轮盘19及套设在轮盘19外侧的塑料轮圈21,塑料轮圈21用于吸收轮盘19与地面之间的冲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教学专用的智能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滑动设置于车架的托叉、用于驱动托叉来回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转动设置于车架下端的多个车轮、设置于车架并用于驱动车轮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车架的控制装置,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车架具有导向杆,托叉滑动设置于导向杆,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托叉沿导向杆上升或下降,托叉用于承托外界的物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教学专用的智能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滑动设置于车架的托叉、用于驱动托叉来回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转动设置于车架下端的多个车轮、设置于车架并用于驱动车轮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设置于车架的控制装置,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车架具有导向杆,托叉滑动设置于导向杆,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托叉沿导向杆上升或下降,托叉用于承托外界的物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教学专用的智能叉车,其特征在于:车架包括水平架及与水平架连接的竖直架,竖直架位于水平架的前端,控制装置位于水平架的后端,导向杆设置于竖直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教学专用的智能叉车,其特征在于:水平架的后端安装有配重块,配重块与控制装置的重量之后大于竖直架、导向杆及托叉三者的重量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教学专用的智能叉车,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带轮、第二带轮、第三带轮及环形同步带,第一电机装设于水平架或/和竖直架,第一带轮设置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第二带轮转动设置于竖直架的下端,第三带轮转动设置于竖直架的上端,环形同步带绕设于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及第三带轮的外侧,第二带轮、第三带轮之间的环形同步带用于连接托叉,第一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宇张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溢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