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防滑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2333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5: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磨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由前部、中部和后部连接而成,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上分别设有第一防滑部和第二防滑部,所述第一防滑部和所述第二防滑部分别位于所述鞋底本体底面的右上角和左下角,所述中部设有上下方向延伸的双沉槽,所述双沉槽的两侧设有防滑减震部,所述防滑减震部包括有多块“S”型的减震块,所述减震块上设有多个防滑凹槽,所述防滑凹槽横向布置于所述减震块上,所述鞋底本体的正面设有第一肋部、第二肋部和第三肋部,所述第二肋部与所述第三肋部彼此垂直交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的耐磨、防滑、支撑和减震能力。

A kind of wear-resistant and antiskid s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防滑鞋底
本技术涉及鞋类领域领域,具体为一种耐磨防滑鞋底。
技术介绍
鞋子是人们生活中必须的生活用品之一,人们在购买鞋子时不仅要考虑鞋子的美观度、舒适度,还要考虑鞋底的防滑性能。特别是现在人们在装修房子或办公楼时喜欢用明亮光滑的抛光砖铺设地板,若没有穿具有防滑性能的鞋子在地板上行走容易造成滑倒,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另外,市场上的鞋耐磨性能一般不佳,人们穿戴久了,鞋底容易被磨平,摩擦性能差,容易引起摔倒等事故,因此,急需开发出一种支撑性性好、减震功能佳、耐磨性能好及具有防滑功能的鞋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具有良好的耐磨、防滑、支撑和减震能力。本技术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由前部、中部和后部连接而成,所述前部和所述后部上分别设有第一防滑部和第二防滑部,所述第一防滑部和所述第二防滑部分别位于所述鞋底本体底面的右上角和左下角,所述中部设有上下方向延伸的双沉槽,所述双沉槽的两侧设有防滑减震部,所述防滑减震部包括有多块“S”型的减震块,所述减震块上设有多个防滑凹槽,所述防滑凹槽横向布置于所述减震块上,所述鞋底本体的正面设有第一肋部、第二肋部和第三肋部,所述第二肋部与所述第三肋部彼此垂直交叉。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底面的上下设置防滑部,中部设置双沉槽,双沉槽两侧设置防滑减震部,鞋底本体正面设置第一肋部、第二肋部和第三肋部,使得鞋底具有良好耐磨、防滑、支撑和减震能力。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双沉槽贯穿所述防滑减震部。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贯穿防滑减震部的双沉槽提升鞋底的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双沉槽两侧的“S”型减震块彼此相反。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双沉槽两侧相反设置的“S”型减震块进一步提升鞋底的减震能力。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肋部与所述第三肋部的交叉处设有支撑柱。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第二肋部与第三肋部交叉设置且交叉处设置支撑柱大大提升鞋底的支撑能力。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鞋底本体的侧面环设有反“S”型的减震块。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进一步提升鞋底的减震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底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面示意图。图中:1、前部,11、第一防滑部,2、中部,21、双沉槽,3、后部,31、第二防滑部,4、减震块,41、防滑凹槽,5、第一肋部,6、第三肋部,7、支撑柱,8、第二肋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2所示,在本具体的实施例中,本技术提供一种耐磨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由前部1、中部2和后部3连接而成,所述前部1和所述后部3上分别设有第一防滑部11和第二防滑部31,所述第一防滑部11和所述第二防滑部31分别位于所述鞋底本体底面的右上角和左下角,所述中部2设有上下方向延伸的双沉槽21,所述双沉槽21的两侧设有防滑减震部,所述防滑减震部包括有多块“S”型的减震块4,所述减震块4上设有多个防滑凹槽41,所述防滑凹槽41横向布置于所述减震块4上,所述鞋底本体的正面设有第一肋部5、第二肋部8和第三肋部6,所述第二肋部8与所述第三肋部6彼此垂直交叉。通过以上设置,本实施例底面的上下设置防滑部,中部2设置双沉槽21,双沉槽21两侧设置防滑减震部,鞋底本体正面设置第一肋部5、第二肋部8和第三肋部6,使得鞋底具有良好耐磨、防滑、支撑和减震能力。所述双沉槽21贯穿所述防滑减震部,贯穿防滑减震部的双沉槽21提升鞋底的稳定性。所述双沉槽21两侧的“S”型减震块4彼此相反,双沉槽21两侧相反设置的“S”型减震块4进一步提升鞋底的减震能力。所述第二肋部8与所述第三肋部6的交叉处设有支撑柱7,第二肋部8与第三肋部6交叉设置且交叉处设置支撑柱7大大提升鞋底的支撑能力。所述鞋底本体的侧面环设有反“S”型的减震块,进一步提升鞋底的减震能力。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由前部(1)、中部(2)和后部(3)连接而成,/n所述前部(1)和所述后部(3)上分别设有第一防滑部(11)和第二防滑部(31),所述第一防滑部(11)和所述第二防滑部(31)分别位于所述鞋底本体底面的右上角和左下角,/n所述中部(2)设有上下方向延伸的双沉槽(21),所述双沉槽(21)的两侧设有防滑减震部,所述防滑减震部包括有多块“S”型的减震块(4),所述减震块(4)上设有多个防滑凹槽(41),所述防滑凹槽(41)横向布置于所述减震块(4)上,/n所述鞋底本体的正面设有第一肋部(5)、第二肋部(8)和第三肋部(6),所述第二肋部(8)与所述第三肋部(6)彼此垂直交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防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由前部(1)、中部(2)和后部(3)连接而成,
所述前部(1)和所述后部(3)上分别设有第一防滑部(11)和第二防滑部(31),所述第一防滑部(11)和所述第二防滑部(31)分别位于所述鞋底本体底面的右上角和左下角,
所述中部(2)设有上下方向延伸的双沉槽(21),所述双沉槽(21)的两侧设有防滑减震部,所述防滑减震部包括有多块“S”型的减震块(4),所述减震块(4)上设有多个防滑凹槽(41),所述防滑凹槽(41)横向布置于所述减震块(4)上,
所述鞋底本体的正面设有第一肋部(5)、第二肋部(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城建龚驰淮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优联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