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循环控制模块、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以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81410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冷却循环控制模块、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以及汽车。冷却循环控制模块包括第一阀体、第二阀体以及储液器,储液器限定独立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上形成有小循环水口以及大循环水口,第二腔体上形成有暖风水口、发动机机油冷却水口(22)以及变速器机油冷却水口,第一阀体设置在第一腔体中以控制小循环水口和大循环水口,第二阀体设置在第二腔体中以控制暖风水口、发动机机油冷却水口和变速器机油冷却水口。本申请提供的冷却循环控制模块用在汽车的冷却循环系统中能够使得汽车在各种工况中保持发动机水温、发动机机油温度及变速器机油温度在合理区间,从而提高发动机及整车性能。

Cooling cycle control module, engine cooling cycle system and automob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循环控制模块、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以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地涉及一种冷却循环控制模块以及汽车的冷却循环系统以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热管理系统研发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热管理系统与发动机运行的匹配以及系统优化控制策略的问题,目的就是要最大程度使发动机水温和油温在合理区间,随着电气化技术的发展,一些如电子风扇、电子节温器、各种电磁阀、电子水泵在整车上得到了应用,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发动机冷却水温和油温得到了精确控制。目前多种电子技术的综合使用尽管达到了控制效果但涉及零部件较多,控制复杂且成本明显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汽车热管理系统无法以较低的成本来精确控制各个元件的温度的问题,提供一种冷却循环控制模块、汽车的冷却循环系统以及汽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冷却循环控制模块,所述冷却循环控制模块包括第一阀体、第二阀体以及储液器,所述储液器限定独立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上形成有小循环水口以及大循环水口,所述第二腔体上形成有暖风水口、发动机机油冷却水口以及变速器机油冷却水口,所述第一阀体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中以控制所述小循环水口、所述大循环水口的开启和闭合,所述第二阀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中以控制所述暖风水口、所述发动机机油冷却水口和所述变速器机油冷却水口的开启和闭合。优选地,所述暖风水口、所述发动机机油冷却水口和所述变速器机油冷却水口沿所述第二腔体的壁面依次设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所述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汽缸组件、泵件和如上所述的冷却循环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腔体上形成有第一水口,所述第二腔体上形成有第二水口,所述小循环水口和所述汽缸组件连通,所述大循环水口和所述汽缸组件连通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热交换器,所述暖风水口和所述汽缸组件连通且两者之间设置有暖风芯体,所述发动机机油冷却水口和所述汽缸组件连通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发动机机油冷却器,所述变速器机油冷却水口和所述汽缸组件连通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变速器机油冷却器,所述泵件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水口、所述第二水口,所述泵件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汽缸组件。优选地,所述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阀体以及所述第二阀体的移动,以控制所述小循环水口、所述大循环水口、所述暖风水口、所述发动机机油冷却水口和所述变速器机油冷却水口的开启和闭合。优选地,所述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汽车的发动机的水温,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汽车的发动机机油温度,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汽车的变速器机油温度。优选地,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发动机的水温不超过特定温度T1时,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第一阀体使得所述大循环水口和所述小循环水口均保持封闭。优选地,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发动机的水温不超过特定温度T1时,根据汽车是否具有暖风需求,所述控制机构执行以下操作:汽车具有暖风需求时,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第二阀体使得所述暖风水口保持开启,且所述发动机机油冷却水口和所述变速器机油冷却水口均保持关闭;汽车不具有暖风需求时,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第二阀体使得所述暖风水口、所述发动机机油冷却水口和所述变速器机油冷却水口均保持关闭。优选地,限定特定温度T2>特定温度T1,当所述发动机的水温超过特定温度T2时,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第一阀体使得所述大循环水口保持开启且所述小循环水口保持关闭,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第二阀体使得所述暖风水口、所述发动机机油冷却水口和所述变速器机油冷却水口均保持开启。优选地,当所述发动机的水温超过特定温度T1且不超过特定温度T2时,将特定温度T3与所述发动机机油温度以及所述变速器机油温度分别进行比较,当所述发动机机油温度和所述变速器机油温度中的任意一者超过特定温度T3时,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第一阀体使得所述大循环水口保持关闭且所述小循环水口保持开启,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第二阀体使得所述暖风水口、所述发动机机油冷却水口和所述变速器机油冷却水口均保持开启。优选地,当所述发动机的水温超过特定温度T1且不超过特定温度T2时,将特定温度T3与所述发动机机油温度以及所述变速器机油温度分别进行比较,当所述发动机机油温度和所述变速器机油温度均不超过特定温度T3时,根据汽车是否具有暖风需求,所述控制机构执行以下操作:汽车具有暖风需求时,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第一阀体使得所述大循环水口和所述小循环水口均保持关闭,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第二阀体使得所述暖风水口保持开启,且所述发动机机油冷却水口和所述变速器机油冷却水口均保持关闭;汽车不具有暖风需求时,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第一阀体使得所述大循环水口保持关闭且所述小循环水口保持开启,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第二阀体使得所述暖风水口、所述发动机机油冷却水口和所述变速器机油冷却水口均保持关闭。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如上述的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本申请提供的冷却循环控制模块,第一阀体能够控制小循环水口和大循环水口的开启和闭合,第二阀体能够控制暖风水口、发动机机油冷却水口和变速器机油冷却水口的开启和闭合,从而能够控制冷却液是否流经热交换器、暖风芯体、发动机机油冷却器以及变速器机油冷却器,从而使得汽车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来控制冷却液的流动路径,使得汽车在各种工况中保持发动机水温、发动机机油温度及变速器机油温度在合理区间,从而提高了发动机及整车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汽车的冷却循环系统的示意图;图2-图6分别是本申请提供的冷却循环控制模块分别位于第一循环模式、第二循环模式、第三循环模式、第四循环模式和第五循环模式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汽车的冷却循环系统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阀体20-第二阀体30-隔板40-热交换器50-泵件60-水盖70-水套11-小循环水口12-大循环水口21-暖风水口22-发动机机油冷却水口23-变速器机油冷却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参考图1所示的结构,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汽缸组件、泵件50和冷却循环控制模块,其中,冷却循环控制模块包括第一阀体10、第二阀体20以及储液器,储液器限定独立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腔体上形成有小循环水口11以及大循环水口12,第二腔体上形成有暖风水口21、发动机机油冷却水口22以及变速器机油冷却水口23。此外,第一腔体上形成有第一水口,第二腔体上形成有第二水口,小循环水口11和汽缸组件连通,大循环水口12和汽缸组件连通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热交换器40,暖风水口21和汽缸组件连通且两者之间设置有暖风芯体,发动机机油冷却水口22和汽缸组件连通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发动机机油冷却器,变速器机油冷却水口23和汽缸组件连通且两者之间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却循环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循环控制模块包括第一阀体(10)、第二阀体(20)以及储液器,所述储液器限定独立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上形成有小循环水口(11)以及大循环水口(12),所述第二腔体上形成有暖风水口(21)、发动机机油冷却水口(22)以及变速器机油冷却水口(23),所述第一阀体(10)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中以控制所述小循环水口(11)、所述大循环水口(12)的开启和闭合,所述第二阀体(20)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中以控制所述暖风水口(21)、所述发动机机油冷却水口(22)和所述变速器机油冷却水口(23)的开启和闭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循环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循环控制模块包括第一阀体(10)、第二阀体(20)以及储液器,所述储液器限定独立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上形成有小循环水口(11)以及大循环水口(12),所述第二腔体上形成有暖风水口(21)、发动机机油冷却水口(22)以及变速器机油冷却水口(23),所述第一阀体(10)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中以控制所述小循环水口(11)、所述大循环水口(12)的开启和闭合,所述第二阀体(20)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中以控制所述暖风水口(21)、所述发动机机油冷却水口(22)和所述变速器机油冷却水口(23)的开启和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循环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水口(21)、所述发动机机油冷却水口(22)和所述变速器机油冷却水口(23)沿所述第二腔体的壁面依次设置。


3.一种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汽缸组件、泵件(50)和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冷却循环控制模块,所述第一腔体上形成有第一水口,所述第二腔体上形成有第二水口,所述小循环水口(11)和所述汽缸组件连通,所述大循环水口(12)和所述汽缸组件连通且两者之间设置有热交换器(40),所述暖风水口(21)和所述汽缸组件连通且两者之间设置有暖风芯体,所述发动机机油冷却水口(22)和所述汽缸组件连通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发动机机油冷却器,所述变速器机油冷却水口(23)和所述汽缸组件连通且两者之间设置有变速器机油冷却器,所述泵件(50)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水口、所述第二水口,所述泵件(50)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汽缸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阀体(10)以及所述第二阀体(20)的移动,以控制所述小循环水口(11)、所述大循环水口(12)、所述暖风水口(21)、所述发动机机油冷却水口(22)和所述变速器机油冷却水口(23)的开启和闭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汽车的发动机的水温,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汽车的发动机机油温度,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汽车的变速器机油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发动机的水温不超过特定温度T1时,所述控制机构控制所述第一阀体(10)使得所述大循环水口(12)和所述小循环水口(11)均保持封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