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入料纠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1056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入料纠偏装置,包括夹片机构、纠偏驱动机构、送片驱动机构以及纠偏检测器,夹片机构用于夹紧或松开穿过其内部的极片,纠偏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夹片机构联动,纠偏驱动机构驱动夹片机构在纠偏方向上往复移动,送片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夹片机构联动,送片驱动机构驱动夹片机构在极片输送方向上往复移动,纠偏检测器用以检测极片的偏移量。本入料纠偏装置实现了极片送片与纠偏的功能合并,通过纠偏驱动机构驱动夹片机构在纠偏方向上往复移动就可以实现极片的纠偏;通过送片驱动机构驱动夹片机构在极片输送方向上往复移动可以实现极片的输送。纠偏驱动机构跟随极片一同前移,最大程度上使纠偏位接近卷绕工位,纠偏效果显著。

A feed rectify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入料纠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制片
,特别涉及一种入料纠偏装置。
技术介绍
入料纠偏装置安装于极片卷绕前,极片经入料纠偏装置纠偏后,再经送片机构将极片输送至卷绕工位。现有的入料纠偏装置和送片机构为单独的两个机构,极片纠偏动作发生在送片之前,并且传统纠偏机构仅能在纠偏方向上移动,在极片运动方向上不能移动。随着极片不断的往前输送,纠偏点据点卷绕点越来越远,进而导致纠偏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现有的入料纠偏装置不能保障良好纠偏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入料纠偏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入料纠偏装置,包括夹片机构、纠偏驱动机构、送片驱动机构以及纠偏检测器,所述夹片机构用于夹紧或松开穿过其内部的极片,所述纠偏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夹片机构联动,所述纠偏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夹片机构在纠偏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送片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夹片机构联动,所述送片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夹片机构在极片输送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纠偏检测器用以检测极片的偏移量。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夹片机构包括上夹片、下夹片以及夹片驱动机构,所述夹片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夹片或所述下夹片在极片上下表面的垂直方向上移动,使得两个夹片做相对或背对运动。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夹片上转动设置有第一压轮,所述下夹片上转动设置第二压轮,所述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呈上下正对设置。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压轮为单向转动,转动的方向与极片的输送方向一致。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压轮和所述第二压轮分别设置在上夹片以及下夹片的前端部。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纠偏检测器的检测位置靠近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设置,且位于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的后方。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上夹片的前端设置有指向极片输送方向的上压块,所述下夹片的前端设置有指向极片输送方向的下压块,所述上压块和所述下压块之前形成供极片穿过的缝隙。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纠偏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带传动机构以及第一丝杠组件,所述第一丝杠组件包括第一丝杠和套装在第一丝杠上的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丝杠正转和反转,所述第一轴承座沿着纠偏方向往复移动,所述夹片机构通过第一刚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轴承座固定连接以实现同步移动。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送片驱动机构安装于机架上,所述送片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丝杠组件,所述第二丝杠组件包括第二丝杠和套装在第二丝杠上的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第二丝杠正转和反转,所述第二轴承座沿着极片输送方向往复移动,所述纠偏驱动机构通过第二刚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轴承座固定连接以实现同步移动。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刚性连接件上设置有跟随第二刚性连接件在极片输送方向上往复移动的限位挡板,所述机架沿极片输送方向上设置有一组限位开关,两个限位开关分别位于限位挡板的前方和后方,以限制第二刚性连接件的移动行程。有益效果:本入料纠偏装置实现了极片送片与纠偏的功能合并,通过纠偏驱动机构驱动夹片机构在纠偏方向上往复移动就可以实现极片的纠偏;同时,通过送片驱动机构驱动夹片机构在极片输送方向上往复移动可以实现极片的输送。纠偏驱动机构跟随极片一同前移,最大程度上使纠偏位接近卷绕工位,纠偏效果显著。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入料纠偏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夹紧极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纠偏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夹片机构的装配示意图;图6为夹片机构夹紧极片并向前输送的状态示意图;图7为夹片机构松开极片并回退的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入料纠偏装置,该入料纠偏装置主要由夹片机构10、纠偏驱动机构30、送片驱动机构20以及纠偏检测器组成。极片穿过夹片机构10且伸向至卷绕机构。纠偏驱动机构30的驱动端与夹片机构10联动,启动纠偏驱动机构30,即可驱动夹片机构10在纠偏方向上往复移动;送片驱动机构20的驱动端与夹片机构10联动,启动送片驱动机构20,即可驱动夹片机构10在极片输送方向上往复移动。上述联动为动力的连接,纠偏驱动机构30可提供指向纠偏方向的动力源,送片驱动机构20可提供指向送片方向的动力源。夹片机构10用于夹紧或松开穿过其内部的极片。夹片机构10可以通过纠偏驱动机构30以及送片驱动机构20的动力实现极片纠偏功能以及极片送片功能。纠偏检测器用以检测极片的偏移量。该偏移量的大小等于纠偏驱动机构30驱动夹片机构10在纠偏方向上的位移大小。本入料纠偏装置实现了极片送片与纠偏的功能合并,通过纠偏驱动机构30驱动夹片机构10在纠偏方向上往复移动就可以实现极片的纠偏;同时,通过送片驱动机构20驱动夹片机构10在极片输送方向上往复移动可以实现极片的输送。纠偏驱动机构30跟随极片一同前移,最大程度上使纠偏位接近卷绕工位,纠偏效果显著。具体地,夹片机构10包括上夹片101、下夹片102以及夹片驱动机构,夹片驱动机构可以驱动上夹片101或下夹片102在极片上下表面的垂直方向上移动,使得两个夹片做相对或背对运动。本实施例中夹片驱动为驱动气缸103,驱动气缸103的气缸杆与下夹片102固定安装,驱动气缸103的缸体与上夹片101固定安装,通过气缸杆的伸缩,即可实现上夹片101和下夹片102之间的靠近与远离,以便完成极片的夹紧与松开。同时,驱动气缸103与上夹片101以及下夹片102的安装方式可以对调,原理相同。驱动气缸103还可以安装在机架上,气缸杆与其中一个夹片固定连接,驱动气缸103驱动该夹片上下移动。优选地,上夹片101上转动设置有第一压轮1011,下夹片102上转动设置第二压轮1021,第一压轮1011和第二压轮1021呈上下正对设置。第一压轮1011和第二压轮1021相对移动至分别抵压在极片的上下表面,位于第一压轮1011和第二压轮1021之间的极片被夹紧,确保了极片可以稳定的输送至卷绕工位。同时,为了避免在输送极片的过程中极片发生回退,第二压轮1021设置成单向转动,第二压轮1021的转动的方向与极片的输送方向一致。极片在卷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张力而发生轻微的形变,进而使得极片自身具有恢复形变的趋势。当极片被裁剪后,极片本身的回缩可能导致第一压轮1011和第二压轮1021的反向转动,进而反向带动极片,使得极片的端部脱离第一压轮1011和第二压轮1021之间的缝隙,导致该装置无法进行后续动作。一旦第二压轮1021设置成单向转动,就可以避免回转的情形发生,确保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优选地,第一压轮1011和第二压轮1021分别设置在上夹片101以及下夹片102的前端部。纠偏检测器的检测位置靠近第一压轮1011和第二压轮1021设置,且位于第一压轮1011和第二压轮102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入料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片机构、纠偏驱动机构、送片驱动机构以及纠偏检测器,所述夹片机构用于夹紧或松开穿过其内部的极片,所述纠偏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夹片机构联动,所述纠偏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夹片机构在纠偏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送片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夹片机构联动,所述送片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夹片机构在极片输送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纠偏检测器用以检测极片的偏移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入料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片机构、纠偏驱动机构、送片驱动机构以及纠偏检测器,所述夹片机构用于夹紧或松开穿过其内部的极片,所述纠偏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夹片机构联动,所述纠偏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夹片机构在纠偏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送片驱动机构的驱动端与所述夹片机构联动,所述送片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夹片机构在极片输送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纠偏检测器用以检测极片的偏移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料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机构包括上夹片、下夹片以及夹片驱动机构,所述夹片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夹片或所述下夹片在极片上下表面的垂直方向上移动,使得两个夹片做相对或背对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入料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片上转动设置有第一压轮,所述下夹片上转动设置第二压轮,所述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呈上下正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入料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轮为单向转动,转动的方向与极片的输送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入料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轮和所述第二压轮分别设置在上夹片以及下夹片的前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入料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纠偏检测器的检测位置靠近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设置,且位于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的后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海霞杨达奇叶舒蔚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