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及其装配方法组成比例

技术编号:2280839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底盘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包括用于对纵梁组件进行上料、组装和下料的装配工作台、第一上料小车、第二上料小车、第一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第一上料行吊、第二上料行吊、自动铆钳、下料小车和下料行吊,通过第一上料行吊将第二U形加强板和纵梁从上料小车吊运至第一定位机构进行定位后吊装至移动台,通过第二上料行吊将第一U形加强板和平板状加强板吊运至第二定位机构进行定位后吊运至移动台,实现对纵梁组件的位置装配,然后将移动台移动至第二工作区,可通过自动铆钳对各个铆钉自动拉铆实现对纵梁组件组装,然后将移动台移动至第三工作区,通过下料行吊将纵梁组件吊装至下料小车。

A kind of assembling equipment and method of longitudinal beam and reinforcing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底盘
,尤其涉及一种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及其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车底盘尤其是商用车底盘,与纵梁连接装配的各类加强板,形状相对不规则、自重较大、品种与数量较多,目前无较好的方式实现该类加强板与汽车纵梁的装配。当前对该类制件的装配多采用人工装配为主。首先由工人操作起重设备(如天车、电动葫芦等),将纵梁制件摆放到装配工作台,摆好固定,再分别操作起重设备吊拉U型类加强板平板类加强板、L型类加强板至装配要求的位置,一名工人手扶需要装配的制件,并进行简单定位,另一名工人操作气动扳手进行打螺栓固定,装配结束后,再由工人操作起重设备,将装配后的总成件转至指定器具内,完成整个过程需要配置三名操作人员,人工劳动强度大,且生产效率低下。对此,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纵梁与U型类加强板的装配设备,借助工装,实现自动化装配的过程。如附图1所示,该生产线主要包含三大部分,上料区1’、装配区2’和下料区3’。上料区设有运输轨道11’,在运输轨道11’的同一侧布置两台有轨小车12’,两台有轨小车12’分别用来存放纵梁4’与U型类加强板5’,生产线运行时,由吊拉装置分别吊取纵梁4’与U型类加强板5’至运输轨道11’,纵梁4’与U型类加强板5’通过端头定位。将定位后的总成件由运输轨道11’运输至装配区2’进行铆接装配或者螺栓紧固,装配结束后,运输轨道11’将其输送至下料区3’,在下料区3’通过吊拉装置将总成件转运至存储小车31’。该装配线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动化,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受装配线主体结构限制,只能实现纵梁4’与U型类加强板5’的自动化上料、装配和自动化下料过程,对于平板类加强板以及L型类加强板无法实现自动化上下料、及装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及其装配方法,以实现将纵梁和U型类加强板以及平板类加强板的自动装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该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用于组装纵梁组件,所述纵梁组件包括纵梁、第一U形加强板、第二U形加强板和平板状加强板,通过铆钉将所述纵梁、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和所述平板状加强板铆接,所述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包括:装配工作台,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且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移动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底座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工作区、第二工作区和第三工作区,沿第二方向,所述底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第一上料小车和第二上料小车,所述第二上料小车用于存放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和所述平板状加强板,所述第一上料小车用于存放所述纵梁和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所述第一上料小车和所述第二上料小车均可沿第一方向运动,且所述第一上料小车和所述第二上料小车分别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一工作区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和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工作区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定位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进行定位,所述第二定位机构用于对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进行定位;第一上料行吊和第二上料行吊,所述第一上料行吊和所述第二上料行吊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作区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所述第一上料行吊和所述第二上料行吊均能够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上料行吊用于将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在所述第一上料小车、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和所述移动台之间进行吊运,所述第二上料行吊用于将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在所述第二上料小车、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和所述移动台之间进行吊运,且用于将所述纵梁从所述第一上料小车吊运至所述移动台;自动铆钳,设置于所述第二工作区,且用于将位于所述移动台上的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和所述纵梁以及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和所述纵梁铆接在一起;下料小车,设置于所述第三工作区的第二侧,所述下料小车用于装载所述纵梁组件;下料行吊,设置于所述第三工作区的第二侧,所述下料行吊能够沿第二方向运动,且所述下料行吊用于将所述纵梁组件从所述移动台吊运至所述下料小车。作为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该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还用于将所述纵梁组件与L形加强板组装成纵梁总成,所述L形加强板被组装在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的外侧,所述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还包括:第三上料小车,位于所述第三工作区的第一侧,所述第三上料小车用于存放L形加强板;翻转机构,位于所述第三工作区的第一侧,所述翻转机构用于将所述纵梁组件沿周向翻转180°;所述下料行吊用于将所述纵梁组件吊运至所述翻转机构,且用于将所述L形加强板吊运至所述翻转机构,且用于将所述纵梁总成件吊运至所述下料小车。作为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上料行吊、所述第二上料行吊和所述下料行吊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上料行吊包括:两个第一导轨,两个所述第一导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一导轨间隔且平行设置;水平牵引机构,能够沿所述第一导轨移动;竖直牵引机构,安装于所述水平牵引机构;吊杆,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竖直牵引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吊杆沿竖直方向移动;多个悬挂点,多个所述悬挂点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吊杆的下端,所述悬挂点能够与所述纵梁、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或所述L形加强板连接。作为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悬挂点为电磁吸盘,所述电磁吸盘能够吸附于所述纵梁、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或所述L形加强板。作为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和所述第二定位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支架;前端对位件,安装在所述支架上且用于和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或者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的一端抵接;输送辊道,用于支撑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或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所述输送辊道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一驱动电机和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连接的多个输送辊,多个所述输送辊均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前端对位件位于所述输送辊道的一端。作为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定位机构还包括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的对中组件,所述对中组件包括:气缸,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两个第一齿条,其中一个所述第一齿条与所述气缸连接,各所述气缸能够带动对应的所述第一齿条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第一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齿条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齿轮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一齿条均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两个对中杆,两个所述对中杆分别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齿条上,两个所述对中杆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两个所述对中杆分别用于和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或者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壁抵接。作为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对中组件还包括两个辊轮,两个所述辊轮分别转动套设于两个所述对中杆,两个所述对中杆分别通过两个所述辊轮与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或者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沿所述第二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用于组装纵梁组件,所述纵梁组件包括纵梁(11)、第一U形加强板(12)、第二U形加强板(13)和平板状加强板(14),通过铆钉将所述纵梁(11)、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12)、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13)和所述平板状加强板(14)铆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包括:/n装配工作台(2),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底座(21),设置于所述底座(21)上且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移动台(22),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底座(21)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工作区、第二工作区和第三工作区,沿第二方向,所述底座(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n第一上料小车(31)和第二上料小车(32),所述第二上料小车(32)用于存放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12)和所述平板状加强板(14),所述第一上料小车(31)用于存放所述纵梁(11)和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13),所述第一上料小车(31)和所述第二上料小车(32)均可沿第一方向运动,且所述第一上料小车(31)和所述第二上料小车(32)分别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一工作区的第一侧和第二侧;/n第一定位机构(41)和第二定位机构(42),所述第一定位机构(41)和所述第二定位机构(4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工作区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定位机构(41)用于对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13)进行定位,所述第二定位机构(42)用于对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12)进行定位;/n第一上料行吊(51)和第二上料行吊(52),所述第一上料行吊(51)和所述第二上料行吊(5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作区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所述第一上料行吊(51)和所述第二上料行吊(52)均能够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上料行吊(51)用于将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13)或所述纵梁(11)在所述第一上料小车(31)、所述第一定位机构(41)和所述移动台(22)之间进行吊运,所述第二上料行吊(52)用于将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12)或所述平板状加强板(14)在所述第二上料小车(32)、所述第二定位机构(42)和所述移动台(22)之间进行吊运;/n自动铆钳(6),设置于所述第二工作区,且用于将位于所述移动台(22)上的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12)和所述纵梁(11)以及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13)和所述纵梁(11)铆接在一起;/n下料小车(34),设置于所述第三工作区的第二侧,所述下料小车(34)用于装载所述纵梁组件;/n下料行吊(53),设置于所述第三工作区的第二侧,所述下料行吊(53)能够沿第二方向运动,且所述下料行吊(53)用于将所述纵梁组件从所述移动台(22)吊运至所述下料小车(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用于组装纵梁组件,所述纵梁组件包括纵梁(11)、第一U形加强板(12)、第二U形加强板(13)和平板状加强板(14),通过铆钉将所述纵梁(11)、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12)、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13)和所述平板状加强板(14)铆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包括:
装配工作台(2),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底座(21),设置于所述底座(21)上且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的移动台(22),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底座(21)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工作区、第二工作区和第三工作区,沿第二方向,所述底座(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
第一上料小车(31)和第二上料小车(32),所述第二上料小车(32)用于存放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12)和所述平板状加强板(14),所述第一上料小车(31)用于存放所述纵梁(11)和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13),所述第一上料小车(31)和所述第二上料小车(32)均可沿第一方向运动,且所述第一上料小车(31)和所述第二上料小车(32)分别能够运动至所述第一工作区的第一侧和第二侧;
第一定位机构(41)和第二定位机构(42),所述第一定位机构(41)和所述第二定位机构(42)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工作区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定位机构(41)用于对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13)进行定位,所述第二定位机构(42)用于对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12)进行定位;
第一上料行吊(51)和第二上料行吊(52),所述第一上料行吊(51)和所述第二上料行吊(5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工作区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且所述第一上料行吊(51)和所述第二上料行吊(52)均能够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上料行吊(51)用于将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13)或所述纵梁(11)在所述第一上料小车(31)、所述第一定位机构(41)和所述移动台(22)之间进行吊运,所述第二上料行吊(52)用于将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12)或所述平板状加强板(14)在所述第二上料小车(32)、所述第二定位机构(42)和所述移动台(22)之间进行吊运;
自动铆钳(6),设置于所述第二工作区,且用于将位于所述移动台(22)上的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12)和所述纵梁(11)以及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13)和所述纵梁(11)铆接在一起;
下料小车(34),设置于所述第三工作区的第二侧,所述下料小车(34)用于装载所述纵梁组件;
下料行吊(53),设置于所述第三工作区的第二侧,所述下料行吊(53)能够沿第二方向运动,且所述下料行吊(53)用于将所述纵梁组件从所述移动台(22)吊运至所述下料小车(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用于将所述纵梁组件与L形加强板(15)组装成纵梁总成(1),所述L形加强板(15)被组装在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13)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还包括:
第三上料小车(33),位于所述第三工作区的第一侧,所述第三上料小车(33)用于存放L形加强板(15);
翻转机构(7),位于所述第三工作区的第一侧,所述翻转机构(7)用于将所述纵梁组件沿周向翻转180°;
所述下料行吊(53)用于将所述纵梁组件吊运至所述翻转机构(7),且用于将所述L形加强板(15)吊运至所述翻转机构(7),且用于将所述纵梁总成(1)件吊运至所述下料小车(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行吊(51)、所述第二上料行吊(52)和所述下料行吊(53)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上料行吊(51)包括:
两个第一导轨(511),两个所述第一导轨(511)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一导轨(511)间隔且平行设置;
水平牵引机构(512),能够沿所述第一导轨(511)移动;
竖直牵引机构(513),安装于所述水平牵引机构(512);
吊杆(514),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竖直牵引机构(513)能够驱动所述吊杆(514)沿竖直方向移动;
多个悬挂点,多个所述悬挂点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吊杆(514)的下端,所述悬挂点能够与所述纵梁(11)、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12)、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13)或所述L形加强板(1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点为电磁吸盘(515),所述电磁吸盘(515)能够吸附于所述纵梁(11)、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12)、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13)或所述L形加强板(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41)和所述第二定位机构(4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定位机构(41)包括:
支架(411);
前端对位件(412),安装在所述支架(411)上且用于和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12)或者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13)的一端抵接;
输送辊道,用于支撑所述第一U形加强板(12)、所述第二U形加强板(13)、所述纵梁(11)或所述平板状加强板(14),所述输送辊道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架(411)上的第一驱动电机和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连接的多个输送辊(413),多个所述输送辊(413)均与所述支架(411)转动连接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前端对位件(412)位于所述输送辊道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纵梁与加强板的装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冬刘学真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