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过滤器及发动机进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90529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36
本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空气过滤器及发动机进气系统,其中的空气过滤器,外界空气通过第一进气通道进入第一滤前腔,之后在多个旋流叶片的作用下通过旋流通道形成旋流进入第二滤前腔室内,之后以旋流的形式进入滤芯,可以使气流尽可能均匀地进入滤芯,保证滤芯能够被充分应用,保证过滤效果。旋流筒体的布置可以避免通过第一进气通道进入过滤外壳内的空气直接冲击滤芯,起到对滤芯进行保护的作用,而且可以避免湿空气通过第一进气通道进入过滤外壳内的空气直接冲击滤芯而造成滤芯局部湿度过大而影响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空气过滤器及发动机进气系统


技术介绍

1、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空滤进气管路,空滤进气管路上设有空压机和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对空气进行过滤,过滤后的空气由空压机进行压缩后送至发动机参与燃烧。

2、湿空气进入空气过滤器会直接影响空气过滤器的滤芯的过滤效果及使用寿命,为此,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以下方式,具体地,在空气过滤器的进口设置进气格栅进行水气分离,以将经过水气分离后的空气送入空气过滤器内。

3、由于进气格栅进行水气分离的分离效果有限,经过水气分离后的空气仍具有一定的湿度,经过水气分离后的空气直接冲击滤芯,会导致滤芯局部湿度过大,而且空气长时间对局部滤芯进行冲击,也会严重影响滤芯的使用寿命。

4、因此,亟需一种空气过滤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气过滤器及发动机进气系统。

2、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空气过滤器,包括设有第一进气通道的过滤外壳,及均设于所述过滤外壳内的:

4、滤芯;

5、旋流筒体,所述旋流筒体间隔地套设于所述滤芯外,且与所述过滤外壳的内周壁间隔布置,所述旋流筒体和所述过滤外壳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连通的第一滤前腔,所述旋流筒体和所述滤芯之间形成第二滤前腔;

6、旋流叶片,所述旋流叶片设于所述第一滤前腔内,所述旋流叶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旋流叶片沿所述旋流筒体的周向间隔布置使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旋流叶片之间均形成旋流通道;所述第一滤前腔通过所述旋流通道与所述第二滤前腔连通。

7、作为上述空气过滤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旋流筒体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过滤外壳密封连接,所述旋流叶片设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进气通道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且与所述旋流筒体的外周壁相对布置。

8、作为上述空气过滤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滤芯的一端穿出所述第二端后连接于所述过滤外壳。

9、作为上述空气过滤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滤芯具有中空内腔,所述中空内腔形成滤后腔室,所述过滤外壳连接有空滤出气管,所述空滤出气管位于所述第一端背对所述第二端的一侧且与所述滤后腔室连通。

10、作为上述空气过滤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空气过滤器还包括空滤进气管,所述空滤进气管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连通,所述空滤进气管具有开口朝下的进气端,所述进气端设有进气格栅。

11、作为上述空气过滤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空滤进气管的下端具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安装有排水阀;所述空滤进气管具有连通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第二进气通道位于所述进气端和所述排水口之间。

12、作为上述空气过滤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滤芯竖直布置,所述空滤进气管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布置,所述空滤进气管沿由上至下的方向逐渐靠近所述滤芯;所述第二进气通道设于所述空滤进气管面朝所述过滤外壳的一侧。

13、作为上述空气过滤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沿由所述过滤外壳至所述空滤进气管的方向,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下内壁向下倾斜;

14、所述第一进气通道内设有第一挡水板,所述第一挡水板的两端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相对两侧壁;和/或,所述第二进气通道内设有第二挡水板,所述第二挡水板连接于所述第二进气通道的相对两侧壁。

15、作为上述空气过滤器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挡水板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挡水板沿所述第一进气通道的径向间隔布置。

1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包括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空气过滤器。

17、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空气过滤器及发动机进气系统,外界空气通过第一进气通道进入第一滤前腔,之后在多个旋流叶片的作用下通过旋流通道形成旋流进入第二滤前腔室内,之后以旋流的形式进入滤芯,可以使气流尽可能均匀地进入滤芯,保证滤芯能够被充分应用,保证过滤效果。旋流筒体的布置可以避免通过第一进气通道进入过滤外壳内的空气直接冲击滤芯,起到对滤芯进行保护的作用,而且可以避免湿空气通过第一进气通道进入过滤外壳内的空气直接冲击滤芯而造成滤芯局部湿度过大而影响过滤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第一进气通道(11)的过滤外壳(1),及均设于所述过滤外壳(1)内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筒体(3)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过滤外壳(1)密封连接,所述旋流叶片(5)设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进气通道(11)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且与所述旋流筒体(3)的外周壁相对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2)的一端穿出所述第二端后连接于所述过滤外壳(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2)具有中空内腔,所述中空内腔形成滤后腔室(300),所述过滤外壳(1)连接有空滤出气管(4),所述空滤出气管(4)位于所述第一端背对所述第二端的一侧且与所述滤后腔室(300)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器还包括空滤进气管(6),所述空滤进气管(6)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11)连通,所述空滤进气管(6)具有开口朝下的进气端,所述进气端设有进气格栅(7)。p>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滤进气管(6)的下端具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安装有排水阀(8);所述空滤进气管(6)具有连通所述第一进气通道(11)的第二进气通道(61),所述第二进气通道(61)位于所述进气端和所述排水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2)竖直布置,所述空滤进气管(6)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布置,所述空滤进气管(6)沿由上至下的方向逐渐靠近所述滤芯(2);所述第二进气通道(61)设于所述空滤进气管(6)面朝所述过滤外壳(1)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沿由所述过滤外壳(1)至所述空滤进气管(6)的方向,所述第二进气通道(61)的下内壁向下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水板(9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挡水板(92)沿所述第一进气通道(11)的径向间隔布置。

10.发动机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空气过滤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第一进气通道(11)的过滤外壳(1),及均设于所述过滤外壳(1)内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筒体(3)具有相对布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过滤外壳(1)密封连接,所述旋流叶片(5)设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进气通道(11)位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之间且与所述旋流筒体(3)的外周壁相对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2)的一端穿出所述第二端后连接于所述过滤外壳(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2)具有中空内腔,所述中空内腔形成滤后腔室(300),所述过滤外壳(1)连接有空滤出气管(4),所述空滤出气管(4)位于所述第一端背对所述第二端的一侧且与所述滤后腔室(300)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器还包括空滤进气管(6),所述空滤进气管(6)与所述第一进气通道(11)连通,所述空滤进气管(6)具有开口朝下的进气端,所述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成刘明林张仁国郝高云白伟锋孙玮琛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