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空多孔纤维素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2807729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空多孔纤维素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微球采用纤维素溶解及再生法,以再生纤维素为骨架,结合多种有机或无机多孔材料和酸性致孔剂,在一定条件下,制备得到不同无机多孔材料与纤维素结合的复合微球,然后通过酸溶液洗出致孔剂,形成中空多孔纤维素微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纤维素微球含有大量的中空的多孔结构,含官能团多,具备超强的吸附能力和功能化负载能力,制备方法过程简便,孔结构可以通过致孔剂的加入量来进行调节,壁材的功能化则可以通过活性基团来进行调控,得到的中空多孔微球的尺寸更易控制、更均匀,具有多孔结构和超强吸附能力,易于装载和调控释放功能性物质,可应用于环境吸附、水处理、化学反应、药物传递等领域。

A hollow porous cellulose microsphere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空多孔纤维素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孔材料制备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中空多孔纤维素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自表面活性剂使用以来,不同种类的微球被不断开发出来,出现了不同的产品和工艺,涉及领域有食品、化妆品、医学、涂料、催化剂、生物医药等,多孔微球材料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做为廉价的功能性载体应用到不同的工业领域中。相比于普通的多孔材料,多孔微球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其形状也可以使方形、椭圆、圆形等。其表面和内部都是多孔结构,通过对多孔材料的添加,使多孔微球本身支架上具有多孔结构,更有利于微球对功能性目标物进行负载,其负载量往往是普通多孔材料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以上。常用的多孔微球制备方法有溶剂溶胀、溶液聚合、模板法等,其中溶液聚合法和常规的模板法等方法制备方法比较繁琐,所需设备要求高,反应时间长,不环保等缺点限制了其的进一步发展,且通常所制备的材料的多孔性和吸附性能有限。CN105214623A公开了一种微量重金属三醋酸纤维素多孔微球吸附剂的制备方法,通过将三醋酸纤维与碳酸颗粒团聚形成三醋酸纤维素微球,在腐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空多孔纤维素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配置质量百分数为0.1~10%的纤维素溶液,加入多孔填充剂,充分分散制备得到多孔材料纤维素悬浮液;/nS2.在S1的多孔材料纤维素悬浮液中加入酸溶性致孔剂,充分分散,制备得到纤维素混合溶液;/nS3.将S2中的纤维素混合溶液加入酸溶液中,去除酸溶性致孔剂,得到中空多孔纤维素微球,/n其中,S1中多孔填充剂与纤维素质量比为(0.2~3):1,纤维素悬浮液的固含量为2~15wt%;/nS2中酸性致孔剂与纤维素质量比为(0.2~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空多孔纤维素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配置质量百分数为0.1~10%的纤维素溶液,加入多孔填充剂,充分分散制备得到多孔材料纤维素悬浮液;
S2.在S1的多孔材料纤维素悬浮液中加入酸溶性致孔剂,充分分散,制备得到纤维素混合溶液;
S3.将S2中的纤维素混合溶液加入酸溶液中,去除酸溶性致孔剂,得到中空多孔纤维素微球,
其中,S1中多孔填充剂与纤维素质量比为(0.2~3):1,纤维素悬浮液的固含量为2~15wt%;
S2中酸性致孔剂与纤维素质量比为(0.2~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中空多孔纤维素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多孔填充剂与纤维素质量比为1~4:1;S2中酸性致孔剂与纤维素质量比为0.25~2: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中空多孔纤维素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多孔填充剂的孔径为0.002~10μm,比表面积为20~500m2/g,孔容积为0.05-1.5cm3/g。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中空多孔纤维素微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多孔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圆陈骏佳谢东王珂刘海露龙碧波赵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