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尾门撑杆用运动惯性摩擦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69211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尾门撑杆用运动惯性摩擦阻尼器。这种电动尾门撑杆用运动惯性摩擦阻尼器包括外套筒、摩擦钢球和内套筒,外套筒套设在内套筒外且内套筒的外壁与外套筒的内壁配合安装,外套筒与内套筒同心设置,内套筒一端设有凸环,外套筒一端设有防止内套筒脱落的挡圈,外套筒套设在内套筒外后挡圈内壁与内套筒外壁形成用于摩擦钢球滚动的滚动槽;挡圈内侧壁设有两个首尾连接的侧壁单元,两个侧壁单元关于外套筒中心轴中心对称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在电动尾门撑杆内增加了阻尼结构,具有更宽的使用范围,可以拓宽市场;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增加内阻力防止撑杆开到顶往下掉的同时也不增加撑杆的固定长度。

Moving inertia friction damper for power tailgate stru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ving inertia friction damper for an electric tailgate strut. The moving inertia friction damper for the electric tail gate strut comprises an outer sleeve, a friction steel ball and an inner sleeve. The outer sleeve is set outside the inner sleeve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inner sleeve is installed 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outer sleeve. The outer sleeve is concentric with the inner sleeve, one end of the inner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convex ring, one end of the outer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 retaining ring to prevent the inner sleeve from falling off, and the outer sleeve is set inside the rear retaining ring outside the inner sleeve The wall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inner sleeve form a rolling groove for rolling the friction steel ball; the inner wall of the retaining ring is provided with two side wall units which are connected head and tail, and the two side wall units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about the center axis of the outer sleev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simple operation, the damping structure is added in the stay bar of the electric tailgate, the utility model has a wider range of use, and the market can be widened; at the same time,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increase of the internal resistance to prevent the stay bar from opening to the top and falling down without increasing the fixed length of the stay b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尾门撑杆用运动惯性摩擦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电动尾门撑杆零部件
,尤其是一种电动尾门撑杆用运动惯性摩擦阻尼器。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传统的手动式汽车尾门撑杆正在越来越多的被电动式尾门撑杆所代替,电动尾门撑杆是汽车尾门开关实现智能化和舒适性的发展趋势。但是现有的汽车电动尾门撑杆在电机停止工作时出现汽车尾门下掉的现象,操作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提供一种增加内阻力防止撑杆开到顶往下掉的同时也不增加撑杆的固定长度的电动尾门撑杆用运动惯性摩擦阻尼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尾门撑杆用运动惯性摩擦阻尼器,安装在电动尾门撑杆内,包括外套筒、摩擦钢球和内套筒,外套筒套设在内套筒外且内套筒的外壁与外套筒的内壁配合安装,外套筒与内套筒同心设置,内套筒一端设有凸环,外套筒一端设有防止内套筒脱落的挡圈,外套筒套设在内套筒外后挡圈内壁与内套筒外壁形成用于摩擦钢球滚动的滚动槽;所述挡圈内侧壁设有两个首尾连接的侧壁单元,两个侧壁单元关于外套筒中心轴中心对称设置;所述侧壁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线侧壁、第二直线侧壁、第三弧线侧壁、第四直线侧壁、第五直线侧壁和第六直线侧壁,第一直线侧壁和第二直线侧壁形成朝向凸环对摩擦钢球限位的第一限位凸块,第五直线侧壁和第六直线侧壁形成朝向凸环对摩擦钢球限位的第二限位凸块;第四直线侧壁与凸环外壁形成的空腔与摩擦钢球过盈配合,第三弧线侧壁与凸环外壁形成的空腔与摩擦钢球间隙配合。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直线侧壁与相邻第六直线侧壁形成对凸环预留空间的让位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简便,在电动尾门撑杆内增加了阻尼结构,具有更宽的使用范围,可以拓宽市场;当内套筒跟随主动件顺时针方向运转时,摩擦钢球由于惯性力抵达第四直线侧壁处,这时摩擦钢球与外套筒和内套筒之间由于有过盈量就产生了摩擦阻力,;当内套筒跟随主动件逆时针方向运转时,摩擦钢球离开第四直线侧壁向第一限位凸块相对滚动,滚动到第三弧线侧壁处,这时摩擦钢球与外套筒和内套筒之间由于有间隙存在而不产生摩擦阻力,这样运动的传递不产生额外的阻尼内阻力;本技术实现了增加内阻力防止撑杆开到顶往下掉的同时也不增加撑杆的固定长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的顺时针使用状态图;图4是本技术的逆时针使用状态图。图中1.外套筒,2.摩擦钢球,3.内套筒,11.第一直线侧壁,12.第二直线侧壁,13.第三弧形侧壁,14.第四直线侧壁,15.第五直线侧壁,16.第六直线侧壁,17.挡圈,31.凸环。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4所示的电动尾门撑杆用运动惯性摩擦阻尼器,安装在电动尾门撑杆内,包括外套筒1、摩擦钢球2和内套筒3,外套筒1套设在内套筒3外且内套筒3的外壁与外套筒1的内壁配合安装,外套筒1与内套筒3同心设置,内套筒3一端设有凸环31,外套筒1一端设有防止内套筒3脱落的挡圈17,外套筒1套设在内套筒3外后挡圈17内壁与内套筒3外壁形成用于摩擦钢球2滚动的滚动槽;挡圈17内侧壁设有两个首尾连接的侧壁单元,两个侧壁单元关于外套筒1中心轴中心对称设置;侧壁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线侧壁11、第二直线侧壁12、第三弧线侧壁13、第四直线侧壁14、第五直线侧壁15和第六直线侧壁16,第一直线侧壁11和第二直线侧壁12形成朝向凸环31对摩擦钢球2限位的第一限位凸块,第五直线侧壁15和第六直线侧壁16形成朝向凸环31对摩擦钢球2限位的第二限位凸块;第四直线侧壁14与凸环31外壁形成的空腔与摩擦钢球2过盈配合,第三弧线侧壁13与凸环31外壁形成的空腔与摩擦钢球2间隙配合。第一直线侧壁11与相邻第六直线侧壁16形成让位槽。将联轴器组件部分嵌入内套筒3的内孔内,电动尾门撑杆主动件与联轴器组件相连接,外套筒1与电动尾门撑杆被动件连接。当内套筒3跟随主动件顺时针方向运转时,摩擦钢球2由于惯性力的作用沿着第三弧线侧壁13向第二限位凸块滚动,由于第二限位凸块的作用使摩擦钢球2无法沿该方向运动,摩擦钢球2位于第四直线侧壁14处,这时摩擦钢球2与外套筒1和内套筒3之间由于有过盈量就产生了摩擦阻力,从而实现增加内阻力的目的。相反,当内套筒3跟随主动件逆时针方向运转时,摩擦钢球2由于惯性力的作用离开第四直线侧壁14向第一限位凸块滚动,滚动到第三弧线侧壁13处,这时摩擦钢球2与外套筒1和内套筒3之间由于有间隙存在而不产生摩擦阻力,这样运动的传递不产生额外的阻尼内阻力。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尾门撑杆用运动惯性摩擦阻尼器,安装在电动尾门撑杆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筒(1)、摩擦钢球(2)和内套筒(3),外套筒(1)套设在内套筒(3)外且内套筒(3)的外壁与外套筒(1)的内壁配合安装,外套筒(1)与内套筒(3)同心设置,内套筒(3)一端设有凸环(31),外套筒(1)一端设有防止内套筒(3)脱落的挡圈(17),外套筒(1)套设在内套筒(3)外后挡圈(17)内壁与内套筒(3)外壁形成用于摩擦钢球(2)滚动的滚动槽;所述挡圈(17)内侧壁设有两个首尾连接的侧壁单元,两个侧壁单元关于外套筒(1)中心轴中心对称设置;/n所述侧壁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线侧壁(11)、第二直线侧壁(12)、第三弧线侧壁(13)、第四直线侧壁(14)、第五直线侧壁(15)和第六直线侧壁(16),第一直线侧壁(11)和第二直线侧壁(12)形成朝向凸环(31)对摩擦钢球(2)限位的第一限位凸块,第五直线侧壁(15)和第六直线侧壁(16)形成朝向凸环(31)对摩擦钢球(2)限位的第二限位凸块;第四直线侧壁(14)与凸环(31)外壁形成的空腔与摩擦钢球(2)过盈配合,第三弧线侧壁(13)与凸环(31)外壁形成的空腔与摩擦钢球(2)间隙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尾门撑杆用运动惯性摩擦阻尼器,安装在电动尾门撑杆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筒(1)、摩擦钢球(2)和内套筒(3),外套筒(1)套设在内套筒(3)外且内套筒(3)的外壁与外套筒(1)的内壁配合安装,外套筒(1)与内套筒(3)同心设置,内套筒(3)一端设有凸环(31),外套筒(1)一端设有防止内套筒(3)脱落的挡圈(17),外套筒(1)套设在内套筒(3)外后挡圈(17)内壁与内套筒(3)外壁形成用于摩擦钢球(2)滚动的滚动槽;所述挡圈(17)内侧壁设有两个首尾连接的侧壁单元,两个侧壁单元关于外套筒(1)中心轴中心对称设置;
所述侧壁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线侧壁(11)、第二直线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郭晓烽郭晓宝黄涛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凯程精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