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轮自动消除轴承游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5338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7 0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轮自动消除轴承游隙结构,包括导轮、导轮座、轴承组、锁紧机构、轴承内套、轴承外套和弹性压缩组件;轴承组由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组成;弹性压缩组件安装在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之间;锁紧机构包括锁紧螺母和压紧螺母;第一、第二轴承的内圈、轴承内套和第三轴承的内圈依次套设在导轮上并通过后端的锁紧螺母固定;轴承外套套设于所述第三轴承的外圈和导轮座内壁之间,采用间隙配合;第一、第二、第三轴承的外圈通过弹性压缩组件、轴承外套以及后端的压紧螺母固定。弹性压缩组件对导轮轴承外圈产生向外推力,利用第三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外套之间的间隙配合,推动第三轴承的外圈移动,从而将轴承的轴向游隙消除。

A structure of guide wheel to eliminate bearing clearance automaticall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guide wheel automatic eliminating bearing clearance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guide wheel, a guide wheel seat, a bearing group, a locking mechanism, a bearing inner sleeve, a bearing outer sleeve and an elastic compression component; the bearing group is composed of a first bearing, a second bearing and a third bearing; the elastic compression component is installed between the second bearing and the third bearing; the lock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lock nut and a compression nut; the first , the inner ring of the second bearing, the inner sleeve of the bearing and the inner ring of the third bearing are successively sleeved on the guide wheel and fixed by the lock nut at the rear end; the outer sleeve of the bearing is sleeved between the outer ring of the third bearing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guide wheel seat, adopting the clearance fit; the outer rings of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bearings are fixed by the elastic compression components, the outer sleeve of the bearing and the compression nut at the rear end. The elastic compression component produces outward thrust on the outer ring of the guide wheel bearing, and uses the clearance fit between the outer ring of the third bearing and the bearing outer sleeve to push the outer ring of the third bearing to move, so as to eliminate the axial clearance of the bea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轮自动消除轴承游隙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轮轴承结构,尤其是一种导轮自动消除轴承游隙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在通常采用的导轮结构,由于轴承存在游隙且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而逐渐增大使导轮的精度变差,因此需要对导轮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通过结构改进将轴承的轴向游隙消除的导轮自动消除轴承游隙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轮自动消除轴承游隙结构,包括导轮、导轮座、套装在导轮和导轮座之间的轴承组和锁紧机构,还包括轴承内套、轴承外套和弹性压缩组件;所述轴承组由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组成,并依次套设在导轮外圆周上;所述弹性压缩组件安装在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之间;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螺母和压紧螺母;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内圈、轴承内套以及第三轴承的内圈依次套设在导轮上并通过后端的锁紧螺母固定;所述轴承外套套设于所述第三轴承的外圈和导轮座内壁之间,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第三轴承的外圈通过弹性压缩组件、轴承外套以及后端的压紧螺母固定。优选的,所述弹性压缩组件包括第一挡圈、弹性垫圈和第二挡圈;所述第一挡圈安装在第二轴承的外圈和轴承外套之间,其前端贴合在第二轴承的外圈的后侧面,后端贴合在轴承外套的前侧面;所述第二挡圈安装在第一挡圈和第三轴承的外圈之间,后端面与第三轴承的外圈贴合,且其外圆周面贴合轴承外套的内壁;所述弹性垫圈位于第一挡圈、第二挡圈以及轴承外套合围成的一个环形空腔中。优选的,所述导轮的尾端设有外螺纹,所述锁紧螺母设有内螺纹,锁紧螺母螺纹连接在导轮的尾端。优选的,所述导轮座的尾端设有内螺纹,所述压紧螺母设有外螺纹,压紧螺母螺纹连接在导轮座的尾端。优选的,所述弹性垫圈为波纹弹性垫圈。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前端分别贴合在导轮和导轮座的限位凸台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对导轮结构进行的优化,第一挡圈、第二挡圈与波型垫圈构成弹性压缩组件对导轮轴承外圈产生向外推力,利用第三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外套之间的间隙配合,推动第三轴承的外圈移动,从而将轴承的轴向游隙消除。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导轮自动消除轴承游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导轮;2、导轮座;3、轴承内套;4、轴承外套;5、弹性压缩组件;51、第一挡圈;52、弹性垫圈;53、第二挡圈;6、第一轴承;7、第二轴承;8、第三轴承;9、锁紧螺母;10、压紧螺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一种导轮自动消除轴承游隙结构,包括导轮1、导轮座2、套装在导轮1和导轮座2之间的轴承组和锁紧机构,还包括轴承内套3、轴承外套4和弹性压缩组件5;所述轴承组由第一轴承6、第二轴承7和第三轴承8组成,并依次套设在导轮1外圆周上;所述弹性压缩组件5安装在第二轴承7和第三轴承8之间;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螺母9和压紧螺母10;所述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7的内圈、轴承内套3以及第三轴承8的内圈依次套设在导轮1上并通过后端的锁紧螺母9固定;所述轴承外套4套设于所述第三轴承8的外圈和导轮座2内壁之间,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轴承6、第二轴承7、第三轴承8的外圈通过弹性压缩组件5、轴承外套4以及后端的压紧螺母10固定。所述弹性压缩组件5包括第一挡圈51、弹性垫圈52和第二挡圈53;所述弹性垫圈52为波纹弹性垫圈;所述第一挡圈51安装在第二轴承7的外圈和轴承外套4之间,其前端贴合在第二轴承7的外圈的后侧面,后端贴合在轴承外套4的前侧面;所述第二挡圈53安装在第一挡圈51和第三轴承8的外圈之间,后端面与第三轴承8的外圈贴合,且其外圆周面贴合轴承外套4的内壁;所述弹性垫圈52位于第一挡圈51、第二挡圈53以及轴承外套4合围成的一个环形空腔中。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导轮1的尾端设有外螺纹,所述锁紧螺母9设有内螺纹,锁紧螺母9螺纹连接在导轮1的尾端。所述导轮座2的尾端设有内螺纹,所述压紧螺母10设有外螺纹,压紧螺母10螺纹连接在导轮座2的尾端。所述第一轴承6的内圈和外圈前端分别贴合在导轮1和导轮座2的限位凸台上,通过限位凸台对第一轴承进行安装定位,随后再一次安装第二轴承7、弹性压缩组件5、第三轴承8,再将锁紧螺母9螺纹固定连接在导轮1的尾端;最后安装压紧螺母10。本专利技术的导轮自动消除轴承游隙结构,通过对导轮结构进行的优化,第一挡圈、第二挡圈与波型垫圈构成弹性压缩组件对导轮轴承外圈产生向外推力,利用第三轴承的外圈与轴承外套之间的间隙配合,推动第三轴承的外圈移动,从而将轴承的轴向游隙消除。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轮自动消除轴承游隙结构,包括导轮(1)、导轮座(2)、套装在导轮(1)和导轮座(2)之间的轴承组和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内套(3)、轴承外套(4)和弹性压缩组件(5);所述轴承组由第一轴承(6)、第二轴承(7)和第三轴承(8)组成,并依次套设在导轮(1)外圆周上;所述弹性压缩组件(5)安装在第二轴承(7)和第三轴承(8)之间;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螺母(9)和压紧螺母(10);所述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7)的内圈、轴承内套(3)以及第三轴承(8)的内圈依次套设在导轮(1)上并通过后端的锁紧螺母(9)固定;所述轴承外套(4)套设于所述第三轴承(8)的外圈和导轮座(2)内壁之间,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轴承(6)、第二轴承(7)、第三轴承(8)的外圈通过弹性压缩组件(5)、轴承外套(4)以及后端的压紧螺母(10)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轮自动消除轴承游隙结构,包括导轮(1)、导轮座(2)、套装在导轮(1)和导轮座(2)之间的轴承组和锁紧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承内套(3)、轴承外套(4)和弹性压缩组件(5);所述轴承组由第一轴承(6)、第二轴承(7)和第三轴承(8)组成,并依次套设在导轮(1)外圆周上;所述弹性压缩组件(5)安装在第二轴承(7)和第三轴承(8)之间;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锁紧螺母(9)和压紧螺母(10);所述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7)的内圈、轴承内套(3)以及第三轴承(8)的内圈依次套设在导轮(1)上并通过后端的锁紧螺母(9)固定;所述轴承外套(4)套设于所述第三轴承(8)的外圈和导轮座(2)内壁之间,采用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轴承(6)、第二轴承(7)、第三轴承(8)的外圈通过弹性压缩组件(5)、轴承外套(4)以及后端的压紧螺母(10)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导轮自动消除轴承游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压缩组件(5)包括第一挡圈(51)、弹性垫圈(52)和第二挡圈(53);所述第一挡圈(51)安装在第二轴承(7)的外圈和轴承外套(4)之间,其前端贴合在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大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三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