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4146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04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进气管,包括管道外壳、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所述管道外壳外表面一侧设有第一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与管道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所述第一减震装置一侧设有第二减震装置,所述第二减震装置与管道外壳固定外壳,此进气管,使用第一减震装置与第二减震装置提供缓冲力,降低进气管工作时的震动和噪声,一方面增大进气管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减小车内噪音,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缓冲装置使用使用多个缓冲弹簧配合滑杆减震效果更好,限位环限制滑杆运动行程,保护进气管,减震组件通过减震弹簧吸收纵向力,进气管运行的更加平稳。

Intake manifo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ir intake pipe, which comprises a pipe shell, a first shock absorption device and a second shock absorption device. A first shock absorption devic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pipe shell, and the first shock absorption devic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pipe shell. A second shock absorption devic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shock absorption device, and the second shock absorption devic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pipe shell. The air inlet pipe enables The first shock absorption device and the second shock absorption device are used to provide buffer force to reduce the vibration and noise when the intake pipe works. On the one ha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intake pipe is increas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noise in the car is reduced, and the comfort of the user is improved. The shock absorption effect of the shock absorption device is better when multiple shock absorption springs ar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liding rod. The limit ring limits the travel of the sliding rod, protects the intake pipe and the shock absorption group By absorbing the longitudinal force through the damping spring, the intake pipe runs more smooth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气管
本技术涉及进气管
,具体为进气管。
技术介绍
内燃机进气管是指将内燃机机器燃烧需要的气体,导入机器内部的气管,进气管必须保证足够的流通面积,避免转弯及截面突变,改善管道表面的光洁度等,以减小阻力,为此,在高性能的汽油机上采用了直线型进气系统,在直线化的同时,还应合理设计气道节流和进气管长度,布置适当的稳压腔容积等,以期达到高转、高功率的目的。现有的进气管在使用时,气流直接从管中通过,产生震动,导致进气管的连接处容易损坏,进气管的寿命较低,现有的减震方式大都是直接在连接处加入减震密封圈,密封圈的使用效果较差,无法达到很好的减震效果,而且进气管震动产生噪声较大,降低使用者的舒适度,为此,我们提出进气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进气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进气管,包括管道外壳、第一减震装置和第二减震装置,所述管道外壳外表面一侧设有第一减震装置,所述第一减震装置与管道外壳固定连接,所述所述第一减震装置一侧设有第二减震装置,所述第二减震装置与管道外壳固定外壳。优选的,所述第一减震装置与第二减震装置均由缓冲装置、滑环、减震组件和固定板构成,所述管道外壳外表面固定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一侧固定有滑环,所述滑环与管道外壳滑动连接,所述滑环底部固定有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设有三个,且等距排列,所述减震组件底部固定有固定板。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由固定环、滑杆和缓冲弹簧构成,所述滑环内部设有滑杆,所述滑杆设有多个,且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滑杆与滑环滑动连接,所述滑杆一侧固定有固定环,所述滑杆外表面套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两端分别与滑环和固定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滑杆一端固定有限位环。优选的,所述减震组件由导柱、导套和减震弹簧构成,所述滑环底部固定有导柱,所述导柱外表面套有导套,所述导套与导柱滑动连接,所述导套底部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导柱与导套外表面套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两端分别与滑环和固定板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使用第一减震装置与第二减震装置提供缓冲力,降低进气管工作时的震动和噪声,一方面增大进气管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减小车内噪音,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2、本技术缓冲装置使用使用多个缓冲弹簧配合滑杆减震效果更好,限位环限制滑杆运动行程,保护进气管,减震组件通过减震弹簧吸收纵向力,进气管运行的更加平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道外壳;2-第一减震装置;3-第二减震装置;4-缓冲装置;5-固定环;6-滑杆;7-缓冲弹簧;8-滑环;9-减震组件;10-固定板;11-导柱;12-导套;13-减震弹簧;14-限位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进气管,包括管道外壳1、第一减震装置2和第二减震装置3,所述管道外壳1外表面一侧设有第一减震装置2,所述第一减震装置2与管道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所述第一减震装置2一侧设有第二减震装置3,所述第二减震装置3与管道外壳1固定外壳,第一减震装置2与第二减震装置3提供缓冲力,降低进气管的震动和噪声,一方面增大进气管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减小车内噪音,提升使用者的舒适度。所述第一减震装置2与第二减震装置3均由缓冲装置4、滑环8、减震组件9和固定板10构成,所述管道外壳1外表面固定有缓冲装置4,所述缓冲装置4一侧固定有滑环8,所述滑环8与管道外壳1滑动连接,所述滑环8底部固定有减震组件9,所述减震组件9设有三个,且等距排列,所述减震组件9底部固定有固定板10,通过滑环8减小进气管纵向震动力,通过减震组件9减小进气管纵向震动力。所述缓冲装置4由固定环5、滑杆6和缓冲弹簧7构成,所述滑环8内部设有滑杆6,所述滑杆6设有多个,且呈中心对称分布,所述滑杆6与滑环8滑动连接,所述滑杆6一侧固定有固定环5,所述滑杆6外表面套有缓冲弹簧7,所述缓冲弹簧7两端分别与滑环8和固定环5固定连接,使用多个缓冲弹簧7配合滑杆6减震效果更好。所述滑杆6一端固定有限位环14,限制滑杆6运动,保护进气管。所述减震组件9由导柱11、导套12和减震弹簧13构成,所述滑环8底部固定有导柱11,所述导柱11外表面套有导套12,所述导套12与导柱11滑动连接,所述导套12底部固定有固定板10,所述导柱11与导套12外表面套有减震弹簧13,所述减震弹簧13两端分别与滑环8和固定板10固定连接,通过减震弹簧13吸收纵向力,进气管运行的更加平稳。在进气管工作时,进气管产生震动,此时缓冲装置4中的固定环5随着进气管运动,缓冲弹簧7将横向运动力吸收,减小横向的震动,减震组件9的导柱11与导套12相对滑动,减震弹簧13收缩舒张,将进气管的纵向震动吸收,全方位的将震动力吸收,更好的保护进气管,以及减小噪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进气管,包括管道外壳(1)、第一减震装置(2)和第二减震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外壳(1)外表面一侧设有第一减震装置(2),所述第一减震装置(2)与管道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装置(2)一侧设有第二减震装置(3),所述第二减震装置(3)与管道外壳(1)固定外壳。/n

【技术特征摘要】
1.进气管,包括管道外壳(1)、第一减震装置(2)和第二减震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外壳(1)外表面一侧设有第一减震装置(2),所述第一减震装置(2)与管道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减震装置(2)一侧设有第二减震装置(3),所述第二减震装置(3)与管道外壳(1)固定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装置(2)与第二减震装置(3)均由缓冲装置(4)、滑环(8)、减震组件(9)和固定板(10)构成,所述管道外壳(1)外表面固定有缓冲装置(4),所述缓冲装置(4)一侧固定有滑环(8),所述滑环(8)与管道外壳(1)滑动连接,所述滑环(8)底部固定有减震组件(9),所述减震组件(9)设有三个,且等距排列,所述减震组件(9)底部固定有固定板(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4)由固定环(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兴均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兴顺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